【港片小酌】《鎗火》兄弟情——社團裡暗局中的反叛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特別報導

深夜港片小酌館

【港片小酌】《鎗火》兄弟情——社團裡暗局中的反叛

TNL+ 2023/09/06 ,

評論

陳娉婷

陳娉婷

陳娉婷

現任關鍵評論網國際版編輯,從香港移居台灣生活,業餘沉溺於文學電影音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鎗火》於1999年在香港上映,是港產黑幫片的破格之作,名為轟轟烈烈的「鎗火」,整套片的打鬥、搏火場面偏向冷峻、克制和俐落,其中在經典場面荃灣廣場噴水池一幕,五名黑幫保鏢穿黑西裝,緩慢地走位、適時停頓,無聲無息地補位,再用子彈精準地射向殺手的場景,讓整套片劃下清晰的「暗戲」節奏。

《鎗火》於1999年在香港上映,是港產黑幫片的破格之作,名為轟轟烈烈的「鎗火」,整套片的打鬥、搏火場面偏向冷峻、克制和俐落,其中在經典場面荃灣廣場噴水池一幕,五名黑幫保鏢穿黑西裝,緩慢地走位、適時停頓,無聲無息地補位,再用子彈精準地射向殺手的場景,讓整套片劃下清晰的「暗戲」節奏。

VS--YouTube-1999TheMission-41’22”
Photo Credit: 《鎗火》劇照

《鎗火》的過人之處在於它的「暗裡藏刀」,最外圍的情節講述黑幫大佬文哥被江湖中人追殺,馬上籌組五名保鏢保護自己,他們分別是隱世高人、唯命復出的阿鬼、被譽為社團新紅人的阿來和阿信、槍械專家阿肥、潦倒到要拉皮條的阿麥(Mike)。他們受大佬文哥號召,各自表現自己的忠心;但隨著劇情慢慢發展,《鎗火》暗部張力還是在於兄弟之情,故事講述五人從各懷芥蒂,到面對內部矛盾、得悉兄弟阿信與文哥老婆有染之時,對「愚忠」或「情義」的抉擇。

《鎗火》裡的大佬文哥人如其名,沒有江湖片既定的兇狠外貌,反而披戴著文質彬彬的政商形象。第一幕的出場戲描述他與江湖人在西式餐廳吃飯,談判反枱之際,滿堂槍林彈雨。這幕道出文哥被追殺的因由,也奠定他的形象猶如政壇中的「教父」,表面光鮮而能言善道,實質是殺人不見血,或是在暗地裡貪污斂財的狠角色。

VS--YouTube-1999TheMission-17’39”
Photo Credit: 《鎗火》劇照

文哥號召五名小混混成為保鏢團,首次聚集眾人開會,文哥與誰人握手親近,也很快揭示各人在他心裡面的位置;這幕簡單的「述職」戲碼,乍看極像中國官場裡領導與地方官員輪流打交道,領導的握手次序,也象徵了他對不同官員的評分。首先是隱世多年再復出的阿鬼,文哥很快便上前重聚握手;第二個對象卻是阿麥,他在江湖負責最底層的拉皮條生意,文哥卻竟認得他,很快便對他示好。而根據開首的群像角色介紹,觀眾可見阿麥做妓女肩客生意時厭惡之極,得文哥提拔做最埋身的保鏢角色,對他來說是很大的地位躍升。

然而問題也來了:為何文哥會主動與在黑道打滾經驗略少的阿麥握手,還要是第二位握手言歡的下屬?這很快便暗示阿麥很可能是五人間的卧底,文哥為了保障自己利益,對手下的言歡和提拔只是假象,沒有一個人是他真正信任的,終日恐懼會生出內鬼。阿麥願意做這黑面角色,自然可推斷是想更快上位,也因為本來工作就是「下欄」,當然也不計較做暗星。

VS--YouTube-1999TheMission-70’33”
Photo Credit: 《鎗火》劇照

故事中段的轉折,表面是阿信破壞了江湖行規,與文哥的太太有染,導致他又反被追殺,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可是五人經過多次的槍戰,已經獲得了默契,或是某種不用道明的兄弟之情,讓五人間的關係又增添種種不明朗——到底是保護兄弟,還是忠於自己的老大?

VS--YouTube-1999TheMission-63’42”
Photo Credit: 《鎗火》劇照

文哥的殘暴讓其餘四人選擇了兄弟情。在電影的初段,唯一女角色文哥老婆,本來已經對他非常冷淡,自己老公在生死邊緣,在大宅中她卻在靜靜地梳妝,在冷雨中準備出門採買。在黑色的保鏢車上,文哥老婆與阿信的微妙眼神交流,其實很早便透露出兩人不單純的情感。然而令人感到冷酷骨髓的是文哥對妻子的態度,不但對她像物件一樣對待,還在發現她的姦情時,派人射殺了她。這些做法都讓兄弟們知道所謂社團的制度,只不過是在擁護大哥的地位、財產和女人,不近人情的他令人感到心寒。


VS--YouTube-1999TheMission-74’12”
Photo Credit: 《鎗火》劇照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港片小酌】談《大隻佬》的一念之善——看破因果,李鳳儀與和尚的「身外情」



深夜港片小酌館:

微醺之下,在萬籟俱寂的深夜裡,讓我們細味一部香港電影,療癒自己的內心,也照見那些光影裡潛藏的暗示和底色。從到粵語黑白片到新浪潮電影,再到近年的本土電影新浪潮,我們看見片中男女的情感與慾望流動,揭開創作者對社會的關懷與探問,也折射出我城的歷史流變。在拔根漂流的離散生活裡,筆者靠著看港片一解鄉愁,寄託思念與寂寥,有時是在借用別人的話,細說自己的各種同情共感。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