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旅業帶動經濟 不止一句「你好香港」(文:陳元通、黃偉豪) (09:00) - 20230621 - 文摘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即時文摘

重振旅業帶動經濟 不止一句「你好香港」(文:陳元通、黃偉豪) (09:00)

今年初香港政府大力宣傳「你好,香港!」活動, 期望透過一連串國際外宣活動,推動香港旅遊業,並順道說好香港故事,帶動後疫症時期經濟復蘇。活動重點之一,固然是斥資約20億元在年內免費派發50萬張機票。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理事長梁芳遠表示,預計活動可吸引約150萬遊客訪港。

新聞稿發放後,網上大多評論着眼於港府吸引遊客的方法及香港近年的吸引力。這兩點雖則直接關係到活動的預期收益,但整個計劃背後希望利用重振旅遊業帶動本地經濟增長的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邏輯,似乎更值得商榷。到底「你好,香港!」是否另一個「大白象」?下文將利用筆者最近針對鄰近的新加坡的研究,一探究竟。

旅遊業與經濟發展的因果關係

旅遊業可透過不同途徑對經濟帶來正面影響,除了可以增加外匯、貢獻本地生產總值、加強本地商店競爭力,為市民帶來的直接正面影響固然是相關工作崗位的提升。觀光旅遊所帶來的影響之外,如港府新聞稿提及,當局當然亦希望吸引更多商務旅客、引來更多海外投資。

不過,其實以旅遊帶動經濟發展的因果關係,在學術界並不必然。不少學者也指出,經濟發展才是因,導致了旅遊業增長的果,例如更完善的基建和旅遊設施配套,自然可吸引更多休閒和商業旅客。有學者指出兩者之間並不止是單向,而是雙向帶動的關係;當然亦有學者指出,兩者未必一定存在因果關係。

不過回顧文獻,筆者發現研究大多於比較大的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行,鮮有研究較小的城市國家;即使偶有關注,亦多會把不同細小的城市和國家作混合計算研究,忽略了各自的背景特徵。

針對星洲的研究結果

筆者利用鄰近的新加坡為研究對象,以了解箇中因果關係,望從中反思最近港府推廣旅遊的策略。利用1991年第一季至2020年第四季,共120個季度的數據,配合自我迴歸分配遞延模型,筆者得出相當有趣的觀察(註)。相對複雜的運算過程在此不贅述,我們發現星洲的「旅遊業」和「經濟發展」呈現雙向正面的時序關係:當國際旅客入境數字上升1%,當季及兩季後的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將上升合共約0.02%;而當同時期的實質國內生產總值上升1%,當季的國際旅客入境數字就會上升大概14%。也即是說,旅遊業和經濟發展既可以是因,也可以是果。

據我們進一步研究,短期內兩者的反饋迴環是正向和同步的,不過這種迴環不能持續超過兩個季度。計算所得出的數字也許不會完全準確,惟得出的關係就相對可信。簡而言之,旅客入境數字上升,可以短暫提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實質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亦可短暫刺激旅客入境數字。從長遠角度來看,除非國際旅客持續湧進新加坡,以支撐當地經濟,否則旅遊所帶來的經濟增長效應始終有限。

疫後工作模式  打擊商務旅行

在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位於新加坡的跨國企業已積極實行「居家辦公」及「靈活工作安排」等政策;加上很多跨國企業已經利用線上通訊工具,來管理公司內部不同地區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因此這樣的工作模式將大大降低商務旅客數目,對旅遊業的復蘇造成一定衝擊。

據香港旅發局數字,疫情前的2019年有近5600萬人次旅客訪港;2021年,訪港旅客數字暴跌至9.1萬人次。隨着港府逐步放棄「清零」,去年旅客人次回升至約60.5萬。旅遊業素來是香港其中一個支柱產業。先不討論政治環境影響的旅遊吸引力,如上所述,疫情後的跨國企業工作模式打擊商務旅行,已是不爭的事實,政府更應該大力重振和發展其他形式的旅遊。

不過港府在疫後重振旅遊業的步伐,對比鄰近地區例如泰國、日本甚至澳門,已經是「慢了幾拍」。雖則現在港府開始實施促進旅遊業的策略,姑勿論策略聰明與否,成效也需要時間證明。

港府需訂更長遠可持續發展策略

根據新加坡研究的結果,筆者更加關注的是港府對「你好,香港!」的堅持。回應文首的問題,這個計劃會否變成一個「大白象」,取決於李家超班子對旅遊業的長遠計劃,以及之後每一年的長期投入。上述研究表明,旅遊確實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反之亦然,但這雙向關係的持續並不長久。總結新加坡由零開始發展旅遊業的經驗,可看出他們的發展藍圖明確具體且有持續性,例如在2005年推出為期10年的「旅遊2015」(Tourism 2015)計劃。

因此筆者在此呼籲,港府需制訂更長遠可持續的旅遊業發展策略,確保每年都會持續推進旅遊業發展,尤其商旅以外的其他旅遊形式,例如可持續的生態、文化旅遊;同時亦要做好地區的經濟發展,例如基建配套,以反向刺激旅遊業。重振旅遊業以帶動經濟,並非一勞永逸,絕非靠着說一句「你好,香港!」就能夠成事。

註:詳見David W. H. Wong et al. (2023). Ca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mutually reinforce in small countries? Evidence from Singapore.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作者陳元通是嶺南大學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黃偉豪是香港恒生大學管理系講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