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前瞻基礎建設要在許多縣市投入軌道工程,不少民眾舉高雄捷運乘客量冷清的例子,質疑台北以外的地區蓋捷運也沒人會搭,本文就來探究高雄捷運為何沒人搭?並且回顧一下台北捷運是如何在初期就讓民眾乖乖買單的?(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ReDmango

首先,我們來看北捷、高捷初期運量比較:

台北捷運,民國86年12月25日,淡水全線通車,至此台北兩條非交叉路線,兩線總長度32.4公里。民國87年12月22日,不到一年時間系統旅運量累計突破1億人次。

高雄捷運,民國97年9月22日,橘線全線通車,至此高雄兩條交叉路網,兩線總長度42.7公里。 民國99年8月2日,系統旅運量累計突破1億人次。

北捷花了不到一年時間,兩條路線,甚至還不是路網就有一億, 高捷花了兩年時間,兩條交叉線形成的路網才到一億,而且高捷還比北捷長了10公里。

不用再自我安慰說北捷初期只有兩條也是一樣了, 北捷初期根本沒有兩條交叉路線,甚至短10公里,也是打趴高捷。

台北在有捷運前,就是個大眾運輸發達的城市,你從林口、三重、板橋、淡水要到台北市,有很多台公車路線可以自由搭配,車次多且班距短,甚至要到陽明山坐公車也到得了。公車路網之密集,堪稱機車殺手大陣。

台北乘坐公眾運輸的人口本來就是全台第一,捷運蓋好後縮短了長途通勤的時間 。本來會跨縣市坐公車的變成搭捷運,捷運轉乘公車或公車轉乘捷運,在台北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有了捷運和公車,上山下海都行,捷運站外面都是滿滿的公車,U-Bike出來後更是滿足最後一哩。

阿高雄咧? 你如果不是住在捷運站附近基本上就不會搭捷運了,因為你要到捷運站就是要騎車開車,不然根本無法從家裡到捷運站,那你就會乾脆直接騎到目的地。

在高雄,就算住在捷運站附近,你的目的地不在捷運站附近,出了捷運根本不知道怎麼到目的地,你也還是會騎車開車。高雄捷運出站出了那幾個交通樞紐站 ,每一個都是出了站後左看右看,看不到半台公車。

為什麼高捷只掛三個車廂尖峰都可能塞不滿,但是北捷從早上七點就塞爆?除了捷運網真的是密以外,轉乘公車的人也相當多,你看那雙北蟑螂車307路,可以4台307一起黏著出現,還4台都塞爆!你在高雄除了學生下課哪裡看得到這種景象?

中央社提供

大眾運輸最基本的就是公車,捷運或輕軌沒有辦法密集的延伸到每個地方,公車路網沒有蛛網化前,為了「台北要有我也要有」的心態,花了大筆錢砸下去蓋捷運,那就注定失敗,運量只能靠觀光散客撐起來。至於輕軌? 就更是只能靠觀光客,注定賠錢沒「市民」搭了。

延伸閱讀:
為何要花 138 億蓋彰化捷運?在地人揭露通勤悲劇:開車塞爆、搭台鐵也擠不上車
【剪綵王的貪婪】新北市蓋捷運就要花 2 千億,憑甚麼還來搶前瞻基礎建設的預算?

 

(本文經原作者ReDmango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