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自從有了孩子後,是不是忙得沒有自己的時間?但即便有種「生活圍繞著孩子轉」的感覺,在充滿瑣事的「媽媽日常」之中,也許能感受到許多從未體驗過的快樂。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寬寬

女兒三歲半了,前幾日突然想到,自從當了媽,我竟然長達四年沒進過電影院。兩周前去看那部《無問西東》,是這幾年來頭一次。

那天晚上,陪女兒遊戲後,安頓她上床,爸爸講故事,我匆匆出門,一個人開車去最近的影院。電影結束,已近午夜十二點。

開車回家,不過十分鐘車程,我以五公里的時速開了半個多小時。

空氣裡都是自由的味道,街上寂靜無聲,在一個路口停住,半山上望下去,環洱海的街燈徹夜不息,像山海間的一道霓虹。

我是一個媽媽,同時有一份雖不用朝九晚五,但也頗耗精力的工作,為這兩樁事放棄的,只能是自我的時間。

自己全職帶孩子的媽媽,大概頭上都懸著一把劍,叫做「與社會脫節」,常常一邊投入,一邊焦慮。

四年沒進過影院的行徑,大概會被歸為「與社會脫節」的典型特徵。

當媽後的自我呢?

女兒開始上幼稚園後,我獲得了每天六小時的自我時間,我爭分奪秒,如飲甘泉。

在此之前,無論去哪兒,先是身上掛著個孩子,再到手上牽著個孩子。沒上幼稚園時,遇上我必須要出的差,也得捎帶上她,然後先生跟著,一家三口一起出差。

當媽之前,一年數次的獨自旅行,也早就不知是何滋味了。

這種看來毫不從容優雅的場面,是我幾年來每天重複的生活,對於曾經標榜女性一定要自由獨立的我來說,「圍著孩子轉」無疑印證了「當了媽就失去自我」的標籤。

有一年,老朋友來家裡小住,看到我一手抱娃一手俐落地做家事,聽到我開口跟孩子說話的腔調,不禁肉麻地抖了一抖,掩面驚呼:「你竟然變成了這樣!」

「這樣」,兩個字真是意味深長。

許多朋友屢次約我出去,未遂,理由都是要陪娃幹這幹那,她們看不過去,說你叫爸媽來幫忙啊,或者請個育兒保姆也輕鬆些。都被我在心中否決了。

我無意貪圖「好媽媽」的標籤,只是做任何自己選定的事情,都癡迷於澈底地投入其中。

每一樁事,我都有一種對自己頗為執拗的要求,即「在那個時候,我傾盡了全力」。養育孩子,如果借他人之手,保姆或父母,於我都不能算傾盡全力。

村上春樹用「任性自專」概括這種個性,寫道:「倘若世間盡是像我這樣任性自專的人,大概也會令人為難。」

確實如此!

但我更需要在日後不會發生「那時要是那樣做就好了」之類的懊惱。

竭盡全力的標準,於我是要確定,自己在當時肯定沒有本事做得更好了。

唯有如此,才能心安。

因此我坦然接受的一個事實是,我無法做到一邊帶孩子,一邊塑身美顏做辣媽,一邊保持高產的創作,一邊還能擁有正常頻率的社交生活。

一件事上的廣度和深度,不能在同一個人生階段內兼而得之。

因此,從來不羨慕斜槓青年那樣仿似開掛的人生,因其要麼先天能量就異於常人,要麼在追求廣度中,暗暗地犧牲了深度。

「憑時間贏來的東西,時間肯定會為之作證。」

有一種「沉浸感」,催生幸福和滿足

看過梁寧寫的一篇文章,講到「沉浸感」,即人一段時間全然沉浸在某件事上,這種「沉浸感」,催生幸福和滿足。

這一點在當媽這幾年,有深切的體會。

懷孕伊始,便決定與過去的忙碌一刀兩斷,親手養育她,成為生活中優先順序別排第一的事情。

因為和母親的關係,是人一生中所有關係的基礎和源頭。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看到了太多媽媽是女兒一生的阻礙和功課的案例。

因此由始至終,作為媽媽的我,只有一個訴求,我不要成為她人生的功課。

這幾年親自帶她,自己一同學習成長,逐漸能將「不成為她的人生功課」這個大的訴求,做一些細小的解讀。我曾鄭重其事地寫在日記裡,作為未來日子對自己的提醒:

1.情緒平和。
2.覺知/放下任何想要控制她的念頭。
3.不給她傳遞「未來她該怎麼過」的期待,給她「你可以過好人生」的信任。(這一點,後來在女兒幼稚園的教育理念中看到類似的表述:期待傷人,信任養人。非常認同。)
4.無條件給出愛,無條件接納。
5.不懈地提升自己的認知,磨自己的心性。
6.永遠不要求她回報,當她成年,對她說:「你不欠媽媽任何東西,你可以了無牽掛遠走高飛,媽媽也有自己熱愛的事。」

當時邊列邊想,若能如此,母女一場,足夠心滿意足。

因為孩子,這幾年我獲得了極大的成長,表面看似乎陷入失去自我的境地,只有自己知道,少看幾場電影,少些獨處的時光,少瞭解一些最新的潮流資訊,又有什麼要緊?

當你掘地三尺,在某一項任務上傾盡全力時,自我所有的面向,都在這種「沉浸感」中得到了全面的升級。

當媽的日常,總有意想不到的快樂

女兒自小節制,別人送她大盒糖果,交由她自行保管後,她會自己配置每日數量,一日一顆,絕少貪嘴。

生日時爺爺遞來兩大盒巧克力,她竟吃了兩個月之久,每日拿出一顆吃完便放回原處,再不貪戀糾纏。我們不叮囑不限制,暗自好奇,小小年紀的自持,真是讓人驚訝。

三歲起,她每晚睡前將自己第二日去幼稚園要穿的衣服搭配妥當,整整齊齊放置床尾,第二日一早穿上。

有時我換副耳飾,去接她時,她盯著看一會兒,忽然來一句:「媽媽你好漂亮。」

給她做了吃的,也會說:「謝謝媽媽給我做好吃的。」她說過很多次,我每次聽了,還是會覺得感動。

幼稚園每天有晨會發言,小朋友說自己開心的事,有一次我在當天的老師紀錄裡驚駭地看到她說:「今天開心的是,早上爸爸給我吃了泥巴。」

第二日,她又發言說:「今天開心的是,早上媽媽給我吃了樹葉⋯⋯」

害得老師開玩笑問我:「你們就不能給孩子吃點正常的嘛。」

晚上躺在床上給她念詩,我自己先陶醉其中,她在一旁安靜地盯住我,臉上表情細微變幻,有時新鮮好奇,有時跟著搖頭晃腦做出享受之態。

某一日,她自己邊玩邊哼著自編的調子,幾句之後,唱詞忽然接續為給她念過的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古雅的詩詞配上童音,一種將人定住的氣氛,聽得我入迷,大氣不敢出,生怕打斷了那個幸福的場景。

養育孩子,諸般勞累,但震動和狂喜,也常常不期而至。

看書能提升生活的質感!加入 VO 全新閱讀社團 HoozBook Club,與你分享全球好書資訊

人生半熟:30歲後,我逐漸明白的一些事

這裡買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人生半熟》,由 遠流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