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1】樓市供求失衡 政府宜加快覓地造地建屋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10906

【施政報告2021】樓市供求失衡 政府宜加快覓地造地建屋

博客

發布時間: 2021/09/06 13:46

分享:

分享:

【施政報告2021】樓市供求失衡 政府宜加快覓地造地建屋

特首將於10月初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面對疫情造成的經濟及社會困境,今年的諮詢會較往年頻密,料多達30場供各界反映意見。無疑,當前香港需紓解的問題可謂千頭萬緒,不過市民最痛的相信仍然是住屋問題,雖是「老大難」的深層矛盾,卻是政府急需回應市民訴求的重中之重。

【移民潮未礙樓市破頂 後市續樂觀:按此

樓市供求失衡 宜考慮開發邊陲地帶

香港住屋貴、住屋細、住屋難的「香港特色」由來已久,也是歷屆政府致力解決、但迄今仍遭市民詬病責難的「不可能任務」。本港樓價高企,長踞全球最難負擔城市之一,基層市民只能望樓興嘆,問題癥結顯然是供求失衡,而住屋供應追不上剛性需求關乎合適土地供應、規劃與施政效率等眾多複雜因素。若要突破發展困局,持續增加整體房屋用地供應是必要手段。可是,香港「地少人多、無地建屋」早已植根於港人腦海,成為樓市供求失衡的痳痺劑。

事實上,香港擁有大量未開發土地,運用率亦僅及新加坡一半,當中涉及4萬多公頃的郊野公園及邊陲地帶,政府於2019年公布的土地供應政策,依從專責小組建議,未有將發展郊野公園納入優先選項。及至近期,坊間又重提開發之議,政府強調暫未有重啟研究,但話卻沒有說絕,似乎留有後路。當然,保護生態環境固然重要,香港人均佔有郊野公園面積世界前列更值得自豪,不過權衡港人過度的擠迫家居與大自然和諧,或許適度開發部分便利通水通電的邊陲地帶值得政府考慮。

【環球樓市愈升愈有? 房地產派息基金息率高達7厘:按此

利誘地產商 發展荒廢農地

另一方面,本港現有4千多公頃農地,發展潛力巨大,大部分是由本港各大地產商持有,雖說是農地,但逾8成早已荒廢,許多亦未有申請補地價變更用途建住宅,倘若政府能以優惠補價,誘之以利換取地產商加速起樓,則屬多贏之局。此外,1千多公頃棕地,以及大量生地只要能變成熟地,其發展潛力更不容小覷。至於新界丁屋和丁權,受限規定只能建3層各700呎住宅,似乎也浪費了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

精簡建樓申請程序 解燃眉之急

在迫切提升市民居住質素壓力下,政府聲言「寸土必爭」,努力覓地造地化解建屋問題也有目共睹,例如研究新界北發展、中部水域交椅洲填海炮製人工島等,可這是長遠的土地供應計劃,遠水難救近火,「明日大嶼」目前看來也只能是畫餅充飢,確保長遠土地供應儲備亦是應有之策。不過,短期內紓解現時公屋大排長龍,私樓上車難的窘境才是燃眉之急。當中,放寬地積比率、改劃土地、收地重置,以及加快或精簡在現行法例審批中的建樓申請程序,並提升市區重建流程及建築方法,縮短建築及驗收時間。解決住屋問題當有先後緩急之分,以及短中長期規劃之別。

歷屆特首施政報告年年有,香港住屋難題始終年復一年,期望今次這份施政報告能把握契機,為全港市民帶來驚喜,雖不寄望短期內可消除住屋「頑疾」,但路向對了,施行有序,並勇往直前貫徹執行,則至少也可為來屆政府鋪平道路,造福港人。

 

【關於作者】

顏偉華是行健資產管理(Zeal Asset Management)CEO,超過20年基金管理行業經驗。行健多年來為歐洲國家主權基金、國際金融機構及本地個人投資者投資中國,亦是全球首批通過「基金互認」政策進入中國內地零售基金市場的三家基金公司之一。行健為聯合國支持的負責任投資原則(PRI)簽約機構,是致力將ESG融入中國投資的先行者之一。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顏偉華 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欄名 : 投資健聞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