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聽新聞
0:00 0:00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

評論

這篇文章談論了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在面臨播出困境後,最終靠國內電信龍頭的投資出品才得以成功。然而,儘管這部劇在Netflix上受到關注,大多數台劇仍面臨產銷失衡的危機,國際平台採購台劇的數量有限,而本土OTT平台則缺乏購買力。文章也提到了業界預估在2022年可能有15到40部台劇苦無銷路的情況,並指出這主要是因為以前大量資金流入亞洲的Netflix近年來收縮了採購策略,導致台劇難以獲得國際平台的青睞。 這篇文章指出了台劇面臨的現實困境。隨著國際平台變得更加保守,台劇的曝光和銷售機會變得有限。儘管一些台劇在國內取得成功,但國際市場依然是個挑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國際平台採購策略的改變和本土OTT平台的購買力不足。 然而,我認為這篇文章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台劇自身的品質和吸引力。儘管國際平台變得保守,但如果台劇能夠提供具有獨特性和高品質的內容,仍然有機會吸引國際觀眾。此外,台劇還可以尋找其他曝光的機會,例如參加國際電影節或與其他國家的製片公司合作。 總的來說,台劇面臨的困境確實需要被關注和解決。除了改變國際平台的採購策略和提高本土OTT平台的購買力之外,台劇自身也需要努力提升品質和吸引力,以在國際市場取得更多的成功。

這篇文章談論了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在面臨播出困境後,最終靠國內電信龍頭的投資出品才得以成功。然而,儘管這部劇在Netflix上受到關注,大多數台劇仍面臨產銷失衡的危機,國際平台採購台劇的數量有限,而本土OTT平台則缺乏購買力。文章也提到了業界預估在2022年可能有15到40部台劇苦無銷路的情況,並指出這主要是因為以前大量資金流入亞洲的Netflix近年來收縮了採購策略,導致台劇難以獲得國際平台的青睞。 這篇文章指出了台劇面臨的現實困境。隨著國際平台變得更加保守,台劇的曝光和銷售機會變得有限。儘管一些台劇在國內取得成功,但國際市場依然是個挑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國際平台採購策略的改變和本土OTT平台的購買力不足。 然而,我認為這篇文章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台劇自身的品質和吸引力。儘管國際平台變得保守,但如果台劇能夠提供具有獨特性和高品質的內容,仍然有機會吸引國際觀眾。此外,台劇還可以尋找其他曝光的機會,例如參加國際電影節或與其他國家的製片公司合作。 總的來說,台劇面臨的困境確實需要被關注和解決。除了改變國際平台的採購策略和提高本土OTT平台的購買力之外,台劇自身也需要努力提升品質和吸引力,以在國際市場取得更多的成功。

問答

Q1: 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為今年最強台劇,但在播出前陷入滯銷困境的原因是什麼? a) 預算問題 b) 花大把時間田調打磨 c) 採購策略改變 d) 缺乏曝光機會 Correct answer: c) 採購策略改變 Q2: 台劇面臨產銷失衡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 國際平台的保守採購策略 b) 預算不足 c) 台劇品質下滑 d) 缺乏曝光機會 Correct answer: a) 國際平台的保守採購策略 Q3: 2022年預估有多少部台劇面臨苦無銷路的困境? a) 5到15部 b) 15到25部 c) 25到35部 d) 15到40部 Correct answer: d) 15到40部

Q1: 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為今年最強台劇,但在播出前陷入滯銷困境的原因是什麼? a) 預算問題 b) 花大把時間田調打磨 c) 採購策略改變 d) 缺乏曝光機會 Correct answer: c) 採購策略改變 Q2: 台劇面臨產銷失衡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 國際平台的保守採購策略 b) 預算不足 c) 台劇品質下滑 d) 缺乏曝光機會 Correct answer: a) 國際平台的保守採購策略 Q3: 2022年預估有多少部台劇面臨苦無銷路的困境? a) 5到15部 b) 15到25部 c) 25到35部 d) 15到40部 Correct answer: d) 15到40部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從一起漁工殺人案,探討司法改革 移工等多元議題,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叫好又叫座,被譽為今年最強台劇,但在播出前卻一度陷入滯銷困境。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戲劇監製 董成瑜,Netflix就不願意再像以前那樣花那麼多錢,(採購策略)突然變得非常保守,那時候我們正好在拍《八尺門的辯護人》,我們想說真是滿糟的,回憶發行過程幾經波折,當初將八集預算拉升到6800萬,花大把時間田調打磨,目標是上檔國際串流平台,最後卻靠國內電信龍頭投資出品,才免於虧損 而Netflix 在全劇播出受到關注之後,除了原買的台灣地區,再加買了國外區播映權,在在凸顯台劇現正面臨,產銷失衡危機。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獨立片商執行長 楊麗貞表示,產製跟平台能夠胃納的量上面,還是終究會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所以我們也看到近期,有非常多的台劇其實拍完了,但是可能不如理想地,可以上到國際平台,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很多人都在講,有泡沫化的情況嘛。

業界預估2022年,至少就有15到40部台劇苦無銷路,關鍵原因就是被國際平台套牢了。

2016年Netflix挾帶大量資金揮軍亞洲,台灣團隊一窩蜂產出高規格劇集,渴望獲得青睞,但近兩年疫情紅利流失,國際平台一改過去大灑幣策略,轉向保守,以台灣市場來說,一年最多只採購三到四部劇集,剩下的好劇只能另找曝光機會,但本土OTT平台規模小,根本不具購買力。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獨立片商執行長 楊麗貞表示,我們單一的平台,任何一個平台站出來,都很難跟國際平台,有全球的市場的規模,所給出來的購片預算去比較。

華燈初上片,歡迎光臨,從高中開始,到現在的每一條,我都有好好留著。

以華燈初上為,Netflix為了爭搶獨家播映權,豪灑三億,對比台灣市場小,卻有超過三十家OTT平台,資源少又分散自然敵不過大國業者,根據NCC統計平台市佔率,光是Netflix和Disney+就佔去六成,而台灣最大Hami Video和friDay影音占比都不過2.2%,業者認為,要找回主場優勢,當務之急是號召平台合作共同製作高質量好劇。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但問題又來了,戲劇監製 董成瑜表示,即使是很有經驗的公司,他們跟我們大家遇到的問題都是一樣,就是人才不夠的問題。九零年代開始,就整個就往下了,大概有15年到25年的這種(人才)大斷層。

人才庫青黃不接,因為2000年開始,中國影視產業崛起祭出高薪攬才,台灣大批工作者西進對岸。學者預估,曾有多達七成團隊幫陸劇做代工,直到疫情。加上對岸限娛令政策限縮,這兩年台灣人才才回流,而原本具有的強項,也要繼續向下打磨。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醒吾科大新媒體傳播系主任 林添勝表示,其實講創意,其實我們覺得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他(創作者)不知道他要想什麼。

因為創意大部分來自生活體驗。

上課片段,在導播機上面 每一個按鍵,相對應就是一個正機的畫面。

來到科大影視人才培育現場,除了像這樣的導播實務教學,近來更重視文化素養課程,因為創意除了來自生活體驗,更考驗創作者的文化底蘊。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台劇「泡沫化」危機! 文化部推"黑潮計畫"盼扶持台劇 疫情後產銷失衡。(圖/截圖自YT)

醒吾科大新媒體傳播系主任 林添勝表示,我們就是多加強他(學生)的,比如說電影的鑑賞能力、影視鑑賞能力、文學鑑賞能力把它編在通識的課程。透過鑑賞,培養學生多元視角與國際觀。

學者認為,創意不是一蹴可幾,應從小落實美學和文化教育,才能激盪出真正的"國際"台劇,好劇本搭配大型合資合製案

在這場文化保衛戰中不被國際平台綁架。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