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1.5代接班創業 金色三麥葉冠廷成功源自四點關鍵│產經新聞網

【台灣之光】1.5代接班創業 金色三麥葉冠廷成功源自四點關鍵

陪父親創業,將音樂製作人的目標大轉彎,但是苦熬10多年後回首,卻是明顯的彎道超車,完成人生另一夢想! 這是金色三麥執行長葉冠廷的寫照,對於金色三麥集團的發展,葉冠廷與父親還有很多想法與目標,不過他也分享四點成功關鍵心法。他認為,很多每個人在工作生涯裡,一定要具備兩個心態,不是「需要這份工作」,就是「要有野心」。至於其他三點關鍵,趕快來看精采專訪影片與報導吧!
 

文/陳恆光


金色三麥集團的發展背後,有段父子齊心攜手創業的溫馨故事。圖為金色三麥集團董事長葉榮發(圖右)與集團執行長葉冠廷。

金色三麥集團目前全台12家餐廳,已是時尚、美食、啤酒的最佳代言人,集團打造的SUNMAI精釀啤酒,歷來不僅拿下許多國際獎項,近年並打進多個零售通路,成為喜愛暢飲啤酒民眾的新選擇。不過,你知道嗎?這一切的收穫並非偶然,而是持續努力了近15年後的成果,其中扮演企業推手的就是集團執行長-葉冠廷。

 金色三麥集團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要從集團的根基、負責釀酒的龍昇釀造酒廠開始說起,這個台灣第一家民營酒廠,目前已是全台最大的民營酒廠。當年,政府開放民營釀酒政策後,從四平街販售服飾白手起家的金色三麥董事長葉榮發,買下一間啤酒廠,並找回從國二時就遠赴加拿大留學,大學時期修習錄音工程,原本計畫要當音樂製作人的大兒子葉冠廷負責管理。

用誠懇的態度 售出個人第一份訂單

 談到這段過程,執行長葉冠廷回憶後緩緩道出,因為自己是國中才出國留學的,所以還保留很多在台灣生活的記憶。而記憶最深的就是父母親擺攤賣衣服很辛苦,因此一直有回來台灣的打算。加上父親接手啤酒廠後,有一個創業的機會,所以當下沒有想太多,就直接回到台灣。剛開始我是負責生產啤酒,父親則是負責銷售,所以我跟父親是一起創業的,認真算起來自己應該是「1.5代」接班。

 負責生產,但是沒有銷售通路,僅依靠父親根本來不及銷售,所以董事長葉榮發也讓葉冠廷幫忙銷售。葉冠廷說,當時是採用啤酒卷、用宅配的方式銷售,第一次在街上推銷,其實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賣。那時遇到一個攜家帶眷的大叔,自己竭盡所能的介紹,用誠懇的態度去回答問題,雖然大叔有點興趣,但是家人似乎覺得可疑,畢竟沒有聽過龍昇釀造,所以他們說真的不需要後就轉頭離開。

 但是過了三分鐘,那位大叔帶著全家人回頭找葉冠廷,並買下一本啤酒卷。葉冠廷表示,在高興之餘,特別問了大叔怎麼願意回來,大叔說覺得自己很誠懇,也知道自己可能是剛出社會,所以願意給年輕人一個機會。直到現在自己都對這位大叔印象深刻,也還記得那位大叔買的每一桶酒,都是自己騎摩托車親自送過去的。從這個經驗,讓自己體認到誠懇的態度最重要,嘴巴太油、話術太多的業務,反而可能導致客人的排斥。


(
金色三麥精釀啤酒,屢屢在國際啤酒大賽中獲獎,已是台灣之光。)

處理一次釀酒危機 意外與消防隊結緣

 當年回國負責龍昇釀造酒廠生產工作的葉冠廷,有4年時間都睡在汐止酒廠邊的鐵皮屋。因為初期人手不足,葉冠廷在酒廠裡磨練,從基層做起,搬麥子、洗酒桶通通自己來,半夜還要隨時注意啤酒的生產情形,遇到特殊狀況也必須試著排除困難。除了負責釀酒生產工作外,相關技術的精進、設備與原料的採購,也讓葉冠廷花了五年時間往來德國等地摸索、學習。

 現在龍昇釀造酒廠座落在新北市三重,整潔、乾淨的環境,加上刻意營造的歐風城堡格調,整個廠區儼然是年輕人拍照打卡的勝地,調整、創新啤酒風味的研發部門也在其中。早期在汐止的酒廠,雖然設備沒有現在這麼頂級,整體環境也沒有現在這麼高檔,但卻有不少讓葉冠廷難以忘懷的回憶。

 葉冠廷指出,記得那時有次停水,位在汐止山區半山腰的酒廠,因為水壓不足,無法將水順利送往酒廠的鍋爐,而整個釀酒過程卻只進行到一半。釀酒時最重要的就是會用到鍋爐,因為要靠鍋爐將麥汁煮沸,但是沒有水就沒有蒸氣,沒有蒸汽就沒有辦法讓溫度提升。若是讓鍋爐空燒,很容易就會發生危險的爆炸。那個時候自己和幾位伙伴都十分焦急,有位伙伴很機智地建議「打電話給消防隊,說我們這邊失火了」。

 過五分鐘左右消防隊來到現場,沒到看火苗便急著問火災在哪裡,葉冠廷與伙伴們指著水塔說「再不灌水進水塔,鍋爐就要爆炸了!」葉冠廷指出,那次真的真的非常感謝消防隊的支援,事後也請消防隊弟兄們品嚐龍昇釀造的美味啤酒,大家更成了好朋友。


(
伙伴們是金色三麥集團執行長葉冠廷的最佳隊友。(左起)金色三麥集團品牌副總李怡明、葉冠廷、龍昇釀造副總?宏慶。)

企業經營心法傳授 選擇伙伴、拿捏資金是關鍵

 從2003年開始,金色三麥集團一步步拓展事業規模,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但這條路上並不全是順順利利的,不論挑戰是大是小,葉冠廷在經歷後加以克服,也在過程中有所成長、滿懷感激。葉冠廷認為,企業經營碰到瓶頸、挫折可以分成好幾個階段,但最怕就是碰到不適合的伙伴,所以在公司成立的前期就要選擇好。在集團的發展過程中,類似這樣的事情讓自己學到很多,雖然不是那麼愉快,但其實也要心懷感謝。

 葉冠廷進一步說,選擇伙伴的時候一定要講清楚,不要只是一廂情願。雖然很多時候,創業靠的是一份熱情,所以不太講「沒有賺錢的時候怎麼辦,賺了錢要怎麼辦、怎麼分」,但是這些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在合作的關係中,寧願把該講的話先講清楚,也不要到後面再解決這些問題,甚至衍生更多的問題。把時間與精力用在研發或開創新的市場,這才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

 另外,執行長認為公司資金方面,在拓展的時候也要拿捏得很清楚。葉冠廷提到,很多企業家都不願意跟別人借錢,但是自己覺得這是錯的。因為跟別人借錢的時候,能知道自己在別人心中的信用情況,而且會放下身段,當然最後一定要還錢,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個守信用的人。

用人哲學有一套 高階經理人了解自身缺點很重要

 隨著企業規模日漸擴大,對於用人選才,葉冠廷有一套自己的哲學。他說,首先,選人才的時候,自己通常會先跟他交朋友,了解他是不是真心的想要投入工作,然後了解他的優缺點為何。尤其是高階經理人、高階主管,自己會希望他可以清楚了解本身的缺點,並不是說要放大,而是希望他能坦然面對本身的缺點、弱點,這樣他在帶領很多伙伴的時候,才會選擇能跟他互補的伙伴。

 其次,葉冠廷強調「被需要」的重要性。他認為,做人最希望獲得的就是被需要,如果感覺不被需要,那做什麼都提不起勁來,所以自己會讓伙伴感覺「很被需要」。特別是扮演領導角色的人,不要什麼都扛在自己身上,好像自己什麼都會,這樣的話伙伴們慢慢會失去向心力,他們會覺得「你什麼都會,你自己來就好了,我去幫助比較需要我的老闆」。

自身經驗傳授 四點勉勵時下青年

 關於不少時下年輕人對未來的方向仍感迷惘,葉冠廷說,「每個人在工作生涯裡,一定要具備兩個心態,可二擇一」。第一,「需要這份工作」,就是需要養家、需要養父母、需要賺錢等動力。若是沒有這樣的需要,那就要具備第二個心態「要有野心」。如果什麼都沒有,那可能很容易被淘汰,「因為當你不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時候,就會很容易迷失」,接著會開始怠慢、會覺得舒適、覺得不需要太多挑戰。所以,「我覺得要勇於挑戰自己,挑戰自己是很重要的」。

 他進一步提到,所謂的野心不是「要賺很多錢、薪水要很高」這種野心,而是「今天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為了成為那樣的人,自己挑戰自己、給自己很多的目標、承諾、鍛鍊,進而去成為那樣的人。

 同時,葉冠廷還指出兩點:「國際觀」、「敞開心胸」。他認為,台灣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國際觀,若是有機會可以多走出去看看,但是出去不是不回來,而是要把東西帶回來。有了國際觀、視野打開後,會發現其實還有蠻多事情可以做的。再來就是永遠敞開自己的心胸,心胸不打開眼界是不會打開的,因為會有很多預設的立場影響思維,所以要把自己的心胸打開、對人要坦然,這樣就會認識很多真的朋友,然後周遭的助援相對就會來。


(
轉角遇到世界精釀冠軍_SUNMAI_BAR安和店多款人氣精釀啤酒口味,下班小酌放鬆,感受微醺的快感。)

金色三麥集團持續拓展 盼成亞洲第一精釀啤酒

 對於金色三麥集團的發展與規劃,葉冠廷強調,啤酒餐廳部分當然就是把服務做好、把餐做好,精釀啤酒的部分則會再持續研發、再拓展通路。現在金色三麥餐廳在台灣有12間,在大陸有3間,希望未來五年內在台灣可以展店到20家,在大陸則再往一線城市發展。同時,目前金色三麥的啤酒技術在亞洲已是前三名,不管在國內或亞洲的通路,希望未來十年可以成為亞洲第一的精釀啤酒。所以整體而言,會以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為發展目標。

 葉冠廷也提到,精釀啤酒現在已經慢慢的被重視,主要原因在於大家尋求自己的口味,及精釀啤酒給人的感覺與形象。在追求好東西與品味已成普世價值的現代,精釀啤酒將會是個很棒的市場,金色三麥集團也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TIPS:

金色三麥集團執行長葉冠廷建議時下青年

1. 具備工作心態,可能是對工作的需求,或者對未來的野心,或者兩者都有。

2. 勇於挑戰自己,脫離既有的舒適圈。

3. 培養國際觀,開拓自己的視野。       

4. 敞開心胸,坦然面對周遭的人事物。

 

1111人力銀行企製,不可不知的名人觀點!

1111人力銀行台灣之光金色三麥葉冠廷啤酒餐飲餐廳餐飲業精釀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