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理財終極目標要「財務自由」 財務策劃師謝紹榮教你3大理財守則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退休規劃 - D200527

【財務自由】理財終極目標要「財務自由」 財務策劃師謝紹榮教你3大理財守則

退休規劃

發布時間: 2020/05/27 18:24

分享:

分享:

【財務自由】理財終極目標要「財務自由」 緊記3大理財守則

想自主人生,首先要財務自由。但如何才能夠提早享受財務自由,退休享受人生?《食腦本食過世:退休策劃財務手冊》一書作者謝紹榮贈言打工仔,只要做好準備,絕對可以提早退休。

財務自由與生活態度相對

謝紹榮引述理財天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將「財務自由」定為理財終極目標,而退休的其中一個條件,也正是達到財務自由。不過一般人卻誤解,以為財務自由等同發達。他解釋:

財務自由指有足夠的被動收入以應付退休開支,過着自己喜愛的生活模式。現時努力工作賺錢,為了未來不需依靠主動收入(指需持續付出勞動才能得到的固定收入,不工作就沒有收入,需要用時間換錢),也能舒適過退休生活。這是一個與生活態度相對的概念,每個人的生活質素及成本也不同,最重要是活得自在,不用再營營役役。

他表示,自己的被動收入來源,跟大部分人相若,都是靠出租樓宇和股票收益。即使已達到財務自由,不代表從此遊手好閒,只是我們在選擇未來人生方向時,擁有更大自由度。

退休理財必要審時度勢

書中就財務概念、投資、資產等等有詳細的解說,分成理論及方法兩篇,以淺白踏實的文字,透過退休計劃表、資產管理及現金流計算方法等,一步一步教讀者實踐退休理財。

另外,書內亦教導讀者如何透過50/50法則計算退休所需要的資金,就是每年家庭支出在不高於經調整後淨收入的50%水平,同時把剩餘的50%收入投資在可抗衡通脹風險的資產上。

理財貼士有3個 「習慣、知識、判斷力」

擁有大量實戰經驗的他,熟悉經濟市場運作,要到達財務自由並退休,他給大家一個重要的理財貼士,就是擁有良好的「習慣、知識、判斷力」。雖然看似老生常談,但的確是重要的觀念。

習慣是指養成量入為出、先儲後花的良好習慣,以及要改善心理質素和克服認知盲點的投資習慣。

知識是要對金融市場、產品、宏觀經濟發展及規則等有相關認識,切忌一知半解或流於表面,須做足功課。

最後的判斷力則是最難掌握,要學懂審時度勢,主要靠經驗累積。謝紹榮笑說

我的投資心得就是『收息要識時務』,長短綫投資也要看清大局。我自己做經紀時也曾輸過,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大部分短炒也失敗收場。要看得長遠、有耐性,作為實力穩健的投資者,要有持貨能力兼輸得起,而並非僅用高賣低買的技巧。

疫市下投資策略

面對現時全球疫情及金融危機,想退休好像雪上加霜,謝紹榮表示人有三衰六旺,必要有一筆相等於一年年薪現金作為應急款項。他亦建議在亂世投資,應更加着重分散風險,資產配置要重新分配,或作出離岸投資安排。

未退休者,不妨趁現時社會及經濟大洗牌,走出舒適圈,運用專長創業,甚至成為斜槓族(Slash),不能僅以同一技能「食老本」。

【想知道應否買樓規劃退休,請按下一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張頌婷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