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 明報健康網
X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分享此內容:

忍,心字頭上一把刀。疼痛忍一忍就不痛?痛症,要求醫嗎?面對各有各對付痛症的一套,甚或有不同迷思、謬誤,這或源於對疼痛的不了解。養和醫療集團去年進行一項有關痛症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港人常見的痛症以肩頸痛、腰背痛佔多,有超過三成受訪者「不清楚」引致疼痛的成因。此外,僅三成受訪者會於經歷疼痛時選擇求醫。有專科醫生表示,長期忍痛有可能令痛症問題惡化,造成惡性循環。若非藥物治療無效,疼痛情况持續 3個月或以上,病情已影響睡眠、工作和生活作息等,應尋求適合的痛症治療。本文為大家詳細講解 4種微創介入治療,有助長效止痛。

痛症困擾?港人痛調查:肩頸腰背痛佔多 僅三成人求醫

面對身體的疼痛,很多人都習慣被動應對。養和醫療集團去年一項有關痛症的問卷調查,蒐集了3018名成人的意見,結果發現有43%受訪者有慢性疼痛(即疼痛持續3個月或以上),當中有27%的疼痛情況甚至已持續一年以上。有近六成受訪者表示會選擇休息來緩解疼痛,僅三成人表示會求醫;還有逾三成受訪者不確定引致疼痛的成因。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養和一項問卷調查發現四成三受訪者有慢性疼痛問題,以肩頸腰背最佔多。

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醫生表示,港人有痛症的情况十分普遍,調查顯示,有痛症受訪者中62%表示有肩頸痛,其次是腰背、頭、手腳、膝蓋痛等;近六成人表示疼痛會影響睡眠作息,逾四成認為對情緒和精神健康造成影響。

陳醫生指出:「若長期受痛症困擾,會為患者帶來壓力,甚至引致焦慮和抑鬱症。受到長期痛症困擾,又已尋訪不同專科,但疼痛問題久久未能解決,便可能要考慮尋求痛症科的協助,查找疼痛的原因。」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陳煥堂醫生表示,如患者的疼痛持續3個月,或需尋求痛症科的協助,找出痛楚根源。

疼痛是疾病 持續3個月影響作息宜求醫

世界衞生組織於2000年提出「慢性疼痛是一類疾病」,並非單純是一種徵狀或難受感覺。養和醫院麻醉科專科醫生李振垣醫生指,疼痛是很主觀的感受,若疼痛持續3個月或以上,對工作、睡眠、日常生活構成影響,已屬慢性痛症。

常見4類慢性疼痛種類 跨專科處理痛症

李醫生表示,慢性疼痛的種類有很多,常見的包括:

  • 肌肉筋腱相關的疼痛
  • 與脊椎相關的疼痛,如椎間盤脫出、椎管狹窄等,多於長者身上發生
  • 癌症引發的疼痛,如骨轉移(常見於前列腺癌、乳癌等)、腫瘤壓迫神經等
  • 神經性疼痛,如三叉神經痛、生蛇後引致的疼痛

李醫生強調,有效的疼痛管理需要各專科之間的協調和合作,「曾有一名40多歲肺癌患者經腫瘤科醫生轉介,當時他已出現癌症骨轉移至右邊脊椎,即使輕觸已有火燒感,疼痛令他無法入睡數星期,連平躺接受第一次放射治療也做不到。」痛症科醫生的當務之急是為患者減輕痛楚,讓他能安睡和盡快進行放射治療。經診斷並處方強效止痛藥物後,患者當晚已能減痛和能入睡,及後更順利進行放射治療,康復後已重回工作崗位。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李振垣醫生表示,慢性疼痛不容易找到病因,而且每名病人的疼痛情况不一,必須要以跨專科合作方能有效地管理慢性痛症。

不同介入治療:長效減痛 減少對藥物依賴

養和醫院麻醉科專科醫生張志偉醫生表示,治療痛症方法最重要是有效和安全,痛症科醫生會先評估引致患者疼痛的原因、性質、出現疼痛的時間、令疼痛加劇或紓緩的因素等。有需要的話,會安排患者進行抽血、超聲波、電腦掃描等檢查,以制定個人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他指出,治療疼痛一般會先採用非藥物方式,有需要時再處方止痛藥,若藥物未見成效或病人無法承受部分藥物的副作用,則會考慮介入治療,除了在超聲波引導下於神經線或神經叢局部注射類固醇及/或麻醉藥,以阻截痛楚信號傳遞和減輕神經發炎情况,另外的介入治療方法包括「神經射頻消融術」(或稱「射頻治療」)、「冷凍治療」等。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張志偉醫生指出,當患者因慢性疼痛求醫,痛症科醫生會透過詳細問診和臨床檢查,以及進行磁力共振掃描等影像檢查,找出成因對症下藥。

射頻療 熱力燒灼神經線阻截疼痛信號

張醫生指,射頻治療是以熱力燒灼神經線,阻截疼痛信號的傳遞。「射頻治療需在X光或超聲波輔助下進行,醫生把電極針插至目標神經範圍,針頭釋放射頻能量達到攝氏42度以上溫度,以破壞神經纖維,阻截神經傳遞痛楚信號,以達到止痛的效果,讓患者減少對藥物的依賴。」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射頻治療是透過燒灼神經線以破壞組織,阻截疼痛信號的傳遞。

冷凍治療 低溫破壞神經組織止痛

至於冷凍治療,醫生會把冷凍探針置於目標神經附近,透過液態二氧化碳製造攝氏負78度的冰球,以低溫破壞神經組織,削弱神經傳遞痛楚的功能,從而止痛。

養和醫院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唐家輝醫生表示,冷凍治療可達致較長效的止痛效果,適合用於關節、腰椎、膝蓋或生蛇後出現神經痛的患者,但冷凍治療所用到的插針會較粗。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冷凍治療透過液態二氧化碳製造攝氏負 78 度的冰球,利用低溫破壞神經組織,削弱神經傳遞痛楚的功能,達致止痛的效果。

相關閲讀:【痛症困擾】臨床心理學家教你6個方法正向思維面對長期疼痛


超聲波引導介入性治療 準確度高可發現隱藏痛點

另一介入治療是在超聲波輔助下直接注射藥物至患處或周圍(下稱「超聲波治療」),唐醫生表示,治療期間患者毋須暴露於任何X光或電腦掃描等的輻射環境下,而且「超聲波治療」的準確性高,並可同時作診斷用途。「曾有病人因小腿骨痛求醫,但磁力共振檢查一切正常,後來經超聲波檢查後,發現小腿骨隱蔽處有骨折情况,後來轉介骨科跟進。另有膝痛患者於臨床檢查並沒異樣,但在超聲波檢查下卻發現有積水,便可對症下藥。」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唐家輝醫生表示,在超聲波引導下於患處注射不同藥物,希望達到治標和治本的效果,其準確度高,而且過程中患者不用受輻射影響。

唐醫生表示,部分痛症患者只會在進行某些動作時才會出現局部位置疼痛,利用超聲波進行動態檢查,即是患者在檢查時可自由移動身體,有助醫生找出痛點和致痛的真正原因。相對傳統開刀手術,患者一般術後需休息3至4星期,唐醫生表示,「超聲波治療」的康復過程大約僅需一星期,有些患者甚至接受治療一天後已可如常上班。


相關閲讀:【腰背痛】物理治療師話你知處理疼痛四部曲避免惡化成慢性痛症


脊髓刺激療法 植入起搏器調控神經

針對一些有嚴重疼痛、嘗試過多種方法仍無法止痛的患者,張志偉醫生則建議,可考慮「脊髓刺激療法」,通過這個微創手術把起搏器植入體內,起搏器所發出的電流有助調控神經活動,阻截傳遞至大腦的疼痛信號,有助更長時間地減輕患者的痛楚感覺。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如嘗試過多種方法仍無法止痛,可考慮脊髓刺激療法,通過手術把起搏器植入體內,利用電流改變神經活動,達致較持久的止痛效果。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