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精神疾病逾13萬人 家人照顧遇10大困境/疑因歧視壓力不敢求助 部分照顧者也罹憂鬱症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慢性精神疾病逾13萬人 家人照顧遇10大困境/疑因歧視壓力不敢求助 部分照顧者也罹憂鬱症

精神疾病照顧者十大困境

精神疾病照顧者十大困境

2024/04/22 05:30

〔記者邱芷柔、林惠琴/台北報導〕國內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突破十三萬人,五年增加三七五八人,其中近八成五住家裡,顯示家人負擔沉重照顧壓力,本報採訪發現照顧者有十大困境,亟待協助。

發病年齡早 照顧期間長

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長陳仙季表示,精神病友發病年齡早,照顧期間長,而照顧者心理變化通常四階段,先是疑惑「好好一個人怎麼變成這樣?」有資優生上大學成績一落千丈,家人打擊大且無法理解;其次是堅信「一定有辦法克服」而帶病友四處求診,到頭來發現病況穩定也無法回到病前模樣,吃藥副作用可能日夜顛倒、思考停滯;接著進入「與疾病共存」,但仍盼病友完成學業等重要歷程,有的照顧者全程陪上學;最後則「超越疾病想像」可更同理病人,希望「穩中求好」融入社會。

罹躁鬱症的阿民(化名)高一發病抗拒上學、作息不正常,夏天更不洗澡,但自認精神沒問題,就醫後不服藥,並拒絕親友陪同求診,阿民媽媽只能私下寫信請醫師幫忙。阿民發作時曾想換手機,但不滿須付合約未到期違約金拍桌叫囂、想花錢被家人阻止爆發爭吵、出現離家念頭將行李堆滿走道,還曾穿拖鞋獨自在外走一天,傍晚回神赴警察局求助,及半夜上頂樓,幸好被警衛發現。

近85%患者住家裡

去年領身心障礙手冊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共十三萬三六四三人,較前一年增加一一八七人。衛福部二○二一年報告指出,這群人八十四.八八%住家裡,照顧重擔落在家人身上,包含情感支持、料理日常生活等,身心疲憊、心力交瘁。「一定是祖先做壞事、父母管教不當,小孩才有這種病」,阿民媽媽說,這些言語讓她無法將照顧壓力說出口。

衛福部設「家庭照顧者關懷諮詢專線」,去年接線量五八○六通,但精神疾病相關來電少。社工指出,除了人數較少外,也可能礙於歧視壓力而不敢求救,加劇孤立感。陳仙季提到,部分照顧者後續也罹憂鬱症。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設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心理師陳建豪表示,一年接線量約二千八百通,有人從國外打來,為在台親友諮詢,以病友就醫服藥及相處等問題為大宗;會與來電者討論可用資源,並舉辦家屬成長團體與聚會交流經驗、依需求規劃講座,不乏有遠道從花蓮、屏東等地來的參與者。

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近5年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數

近5年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數

北榮向日葵學園提供接受精神醫療的青少年學業不中斷;圖為學員練習書法。(北榮提供)

北榮向日葵學園提供接受精神醫療的青少年學業不中斷;圖為學員練習書法。(北榮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