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属_百度百科

樱属

蔷薇科植物
收藏
0有用+1
0
樱属(Cerasus Mill.)隶 属 蔷 薇 科(Rosaceae)李亚科(Prunoideae)多年生木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全世界约有百余种。其分布中心在东亚,包括中国、日本和朝鲜,除日本有 9 种和一些变种外,分布最多的是在中国,约有 45 种,深圳有2种(栽培),多为野生半野生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西南部。此外,欧洲和西亚 5 种,北美 2 种。 [4]落叶乔木灌木腋芽单生或三个并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幼叶在芽中为对折状,后于花开放或与花同时开放;叶有叶柄和脱落的托叶,叶边有锯齿或缺刻状锯齿。花常数朵着生在伞形、伞房状或短总状花序上,或1-2花生于叶腋内,常有花梗,花序基部有芽鳞宿存或有明显苞片;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先端圆钝、微缺或深裂。核果成熟时肉质多汁,不开裂,核面平滑或稍有皱纹。 [6]
分布北半球温和地带,亚洲、欧洲至北美洲均有记录,主要种类分布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鲜。
樱属植物分观花和食果两大类,樱桃落叶果树中成熟最早的一种,果实中含蛋白质、糖、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等都比苹果为多,营养价值很高,除供生食外,宜于加工,制作果酱、果酒、果汁,蜜饯以及罐头等。供观赏用的樱花,分属于本属的山樱花和东京樱花两种,在中国各地庭园均有种植,日本十分珍视,作为国花。 [1] [5]
中文名
樱属
拉丁学名
Cerasus Mill.
樱属
亚    科
李亚科
分布区域
北半球温和地带,亚洲、欧洲至北美洲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樱属有百余种,分布北半球温和地带,亚洲、欧洲至北美洲均有记录,主要种类分布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鲜。中国樱桃栽培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古书《礼记》已有记载,主要为中国樱桃,全国各地分布甚广。引种的西洋樱桃,包括欧洲甜樱桃欧洲酸樱桃,主要产地在华东沿海各省。东北和西北各省高寒地区多栽培毛樱桃。此外供观赏用的樱花,分属于山樱花和东京樱花两种,在中国各地庭园均有种植,日本十分珍视,作为国花,大量培育园艺品种,五颜十色,全世界知名。 [1]
在第四纪冰期时,气候发生剧烈变化,海平面上升,这些高海拔区域很可能是野生樱属植物的冰期避难所,也是保存相对完整的野生樱属植物原始类群,但在冰期各物种的居群大小均受到严重的压缩,在后期进化过程中由于遗传漂变的作用,只有部分物种在冰期避难所得到了固定,才得以保留。 [4]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樱属植物系落叶乔木灌木腋芽单生或三个并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
幼叶在芽中为对折状,后于花开放或与花同时开放;叶有叶柄和脱落的托叶,叶边有锯齿或缺刻状锯齿,叶柄、托叶和锯齿常有腺体。 [1]
花常数朵着生在伞形、伞房状或短总状花序上,或1-2花生于叶腋内,常有花梗,花序基部有芽鳞宿存或有明显苞片;萼筒钟状或管状,萼片反折或直立开张;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先端圆钝、微缺或深裂;雄蕊15-50;雌蕊1枚,花柱和子房有毛或无毛。 [1]
核果成熟时肉质多汁,不开裂;核球形或卵球形,核面平滑或稍有皱纹。 [1]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中国是樱属植物的重要分布中心之一,而广大的西南高山地区更是我国樱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蕴藏着 30 余种野生樱属植物类群。野生中国樱桃的分布最为广泛,相比而言其他野生樱属植物分布相对狭窄,除陕西佛坪外,其余调查点只发现 1~4 种,且多生长于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山区或者自然保护区内。 [4]

生长环境

播报
编辑

地理

樱属植物分布量大、范围广,与其他研究中的野生樱桃混合生长于同一生境不同,其每种樱桃相对独立分布在不同的海拔区域,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分别分布着钟花樱桃( Cerasus campanulata) 、尾叶樱桃( C. dielsiana) 、华中樱桃( C. conradinae)和雪落樱桃( C. xueluoensis) 。 [3]

地形

多集中分布于丘陵山坡林下或山坡地边树林中,其伴生植物也比较多样。 [4]
樱属分布图

繁殖方法

播报
编辑
嫁接是樱花类植物的传统繁殖方法之一,周期短,耗材少,易成功,开花结实早,能快速获得成品植株投入市场。

砧木与接穗的选择

亲和力的强弱是影响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砧木和接穗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其亲和力越高,嫁接体越容易成活。嫁接樱花类植物的砧木大多选用同属的樱桃 (C.pseudocerasus) 、毛樱桃 (C.tomentosa) 、福建山樱花 (C.campanulata) 、圆叶樱 (C.mahaleb) 、草原樱 (C.fruticosa) 、山樱花 (C.serrulata) 等。 [2]
砧木要求以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径1.0 cm左右的1年生苗为宜;亦可选用多年生大树进行高接。砧木可通过播种繁殖、扦插繁殖或压条繁殖来获得。而接穗选择以1年生发育正常、芽饱满、生长健壮、开花性状好、无病虫危害的枝条为宜,接穗应比砧木略细。接穗最好随采随接,在4℃下保温冷藏亦可获得较高的嫁接成活率。 [2]

嫁接时间和嫁接方法

以自然时节划分,樱花嫁接可分为春接、夏接、秋接和冬接;以植物生长期可分为生长季节嫁接和休眠期嫁接;而以嫁接所用部位可分为枝接、芽接和根接。枝接和芽接是樱属植物嫁接繁殖中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枝接法多在早春进行,而夏季多采用芽接法。 [2]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的田间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樱花嫁接苗的成活。根据前人的经验,嫁接15d后要随时检查嫁接苗的成活率,未成活的可补接。嫁接后的田间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樱花嫁接苗的成活。根据前人的经验,嫁接15 d后要随时检查嫁接苗的成活率,未成活的可补接。 [2]

下级分类

播报
编辑
樱属
中文名称
学名
Subg. Cerasus
矮生樱亚属
Subg. Microcerasus [1]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食用价值

樱桃是落叶果树中成熟最早的一种,果实中含蛋白质、糖、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等都比苹果为多,营养价值很高,除供生食外,宜于加工,制作果酱、果酒、果汁,蜜饯以及罐头等。 [1]
樱属樱属樱属樱属樱属樱属
樱桃
樱桃果型大,风味优美,生食或制罐头,樱桃汁可制糖浆、糖胶及果酒;核仁可榨油,似杏仁油。

药用价值

樱花皮、木材含龙胆酸的5-葡萄糖甙和5-鼠李糖葡萄糖甙、樱桃甙、木材含d-儿茶素;茎、叶含槲皮素3-半乳糖甙;嫩叶含香豆素、反式一邻羟基桂皮酸葡萄糖甙、氰甙;种仁含脂肪油32%,主要含a-桐酸、谷甾醇,用于咳嗽、发热等症状。

观赏价值

樱花色鲜艳亮丽,枝叶繁茂旺盛,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常用于园林观赏。以群植,也可植于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盛开时节花繁艳丽,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极为壮观。可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观,可三五成丛点缀于绿地形成锦团,也可孤植,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之画意。樱花还可作小路行道树、绿篱或制作盆景。

保护现状

播报
编辑

种群现状

尽管我国拥有种类丰富且分布广泛的野生樱属植物资源,但调查发现我国野生樱属植物遗传资源的破坏和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多数分布地的野生樱属植物种类单一而且受威胁程度日趋严重。部分地方的部分野生樱属植物资源已经不复存在,如欧茂华报道的贵州印江梵净山和雷山雷公山的部分野生樱属植物物种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就现存资源的保护现状来看,只有极少数的分布于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如陕西佛坪、贵州印江梵净山、甘肃两当等具有一定的保护和管理,受人为肆意破坏的威胁因素较小。而多数种质资源都零星分布于山坡密林、公路旁以及田边,而且距离城镇较近。这些资源由于没有对其进行任何保护和管理,一直处于放任状态任其自生自灭,频繁的人类活动对其居群数量的破坏十分严重,而且一些较大的居群也正处于萎缩状态。 [4]

濒危原因

农业生产活动对生境的破坏:野生樱属植物原生境大多属于集体山地或集体林地等,农民对原生境的开垦种地行为不可避免。开荒种地是对野生作物原生境破坏最为彻底的一种行为,甚至有可能会完全毁灭该地区稀有农业野生植物的生存条件,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可逆的,如四川木里、西昌、石棉等地的野生樱桃的原生境均是由于人为开荒造成的破坏。此现象在其他物种野生植物的调查中也有较多的报道,如苹果、野生黄芩、腊梅、斑茅等。 [4]
社会经济发展对生境的破坏:由于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快以及道路建设的推进,许多野生樱属植物的分布区由于修建工厂、道路而遭到严重的破坏,如四川雅安雨城区、巴中恩阳区、荥经,陕西岚皋,甘肃两当等地的资源由于较频繁的乡村道路建设而被砍伐,使得本来零星分布于路边的资源迅速减少。 [4]
旅游开发对生境的破坏:由于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自然风景区的大规模开发也使得人类活动的足迹开始越来越频繁的踏足野生植物原生境。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四川峨眉、贵州遵义、贵阳乌当区、云南昆明盘龙区等地的野生樱属植物的原生境均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受到不同程度的潜在威胁,而且还会随着旅游景点开发后人类的频繁出入使得其原生生境的破坏进一步恶化。 [4]

保护措施

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增加对野生樱属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利用力度。野生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是资源保护的基础,尽管前人及本研究对我国的野生樱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但毕竟涉及面不够广,且对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在加大对野生樱属植物资源的调查力度,充分摸清“家底”的同时应重点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 [4]
加强对野生樱属植物遗传资源的基础研究及系统评价。开展野生樱属植物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及 DNA 测序技术结合群体遗传学方法对现存物种居群进行分析,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其群体遗传规律,以便更好地制定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