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牢牢注視風景中的某一個角落,其餘視角會變得模糊,視野就受到了拘束,難以看清楚事物的全貌;同樣的,在保險業的招募過程中如果過分著重某個事物,就容易忽略其帶來的副作用和後續效應。

黃頴芝指出,最常見到的狀況便是團隊長過分積極的希望團隊迅速壯大,而進行大量招募;當團隊缺乏嚴謹的「選才」系統,良莠不齊的許多人力就會一下子進入公司。

這些人對保險業有不同的期待,有的人將保險視為終身事業,有的人卻抱持著打工心態,打算賺一筆錢就離開,在無法整合價值觀的情況下,負面態度容易拖累團隊氛圍,使團隊業績陷入衰退。因此,儘管大量招募能為團隊帶來一時的榮景,但最終結果卻往往曇花一現。

自我定位,建立相輔相成的團隊文化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性格,他們更對保險業有不同期待和企圖,當你支持的團隊文化不適合這些人,就很容易出現矛盾。」黃頴芝建議,團隊長在增員前應該要清楚作出團隊定位:想要打造怎麼樣的團隊?希望擁有什麼有特質的夥伴適合這樣的團隊?

澳門宏利山度士團隊以經營高資產客戶為目標,特別是內地的高資產客戶,因此黃芝希望找到具備開發高資產客戶潛力的業務員。他們在招募過程中就會和增員對象進行解釋清楚,並講明未來會針對內地高資產客戶的需求、痛點進行培訓。若夥伴在加入團隊前,就已經認同了團隊經營客戶的目標,在未來的各項活動參與上也會更加積極、順利。

黃頴芝補充,團隊長不僅要找到認同團隊文化和目標的增員對象,在面談過程中還要針對人格特質去進行考察,「若一個人不具備經營保險事業的格局,外在條件再好,都需要三思。」

舉例來說,黃頴芝在團隊成立之初,招募了一位擁有個人事業的老闆。儘管這名老闆擁有旁人比不上的人脈,卻不瞭解保險的價值與意義,不將團隊的各項培訓活動放在心上,日子久了,出席率愈來愈低,從而逐漸淡出團隊。

「當團隊的規則和紀律不統一,就會有很多標準上的爭議。」試想,若這名老闆仗著自己的人脈優勢而不參加團隊活動,久而久之勢必引起其他夥伴的側目,那時團隊中難免有各種雜音,覺得「他可以不參加,我也不要參加」,這時團隊長再勉強要求其他夥伴遵守紀律,還會有「雙重標準」的質疑;而這一切,其實皆因增員時的盲點而起。

不過,何謂格局?黃頴芝認為格局指的是「這名增員對象用什麼態度看待這個事業」,是有長期投入經營的心態?還是只來過過水,賺了錢就打算退出?

當增員對象認同保險業和商品價值,自然會把保險行銷當作自己的事業,進而思考「自己還能為這項事業、團隊多做些什麼」;相反的,如果在增員面談時,對方老是說這條規矩不行、那項規矩難以適應,又不願意接觸人群,缺乏學習意願,無論怎樣都不應該招募進團隊中。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