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此生結緣──吳倩蓮的氣質與歷程

做為電影演員,氣質與演技何者更重要可以永遠爭辯不休;有一點很明顯,好氣質總比好演技佔點便宜。

很難界定「氣質」是甚麼。大概那是個人先天的條件加上歷練、修養而形成的那份「質感」,明眼的觀者很快就能感覺出來。喜歡或不喜歡往往就憑對那份「質地」的感覺。

就說吳倩蓮吧,她最初出道能被觀眾「受落」,憑的就是那份清秀、端莊的氣質,「卻嫌脂粉污顏色」的那種秀氣。那是一九九零年,她從台灣來港首次演出《天若有情》。演的是浪蕩兒劉德華後面那個永遠追隨的富家女子。相貌、身材都平凡,表演戲份並不出色,勝在出落自然,真的有著大家閨秀的教養與矜持,角色並不現實,卻仍然可信。

往後的幾齣影片,吳倩蓮都無突出表現。惟《哥哥的情人》(1993)中演去到離島度假的女學生,煥發著青春活力(而觀眾也幾乎認不出她就是《天若有情》中的吳倩蓮),流露著來自台灣鄉土的質樸之美。

單止是質樸美、泥土味在香港電影中很難賣錢,但《花旗少林》(1994)的編導劉鎮偉卻懂得加以利用,把吳倩蓮塑造成集特異功能與純樸鄉土之美於一身的大陸女子,和來自美國的特務周潤發在少林寺內外大演對手戲。糅合現代與傳統、洋味與土氣、陽剛與陰柔、驚險與笑料,砌造出一個神奇浪漫的世界。吳倩蓮在此初度展現出她形象的多面性;清秀、活潑、大方之外更有其他的可能性。比方,那種介乎笑意與悲戚之間的微妙的情緒轉變,讓她的內心增加了某種神秘的深度。還有就是「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的神情與體態,也為她開闊了戲路,往後可以演出諸如《賭神2》(1994)那樣的大動作打女,或是像《等著你回來》(1994)那樣淒美得恐怖卻又情深款款的變態角色。

《夜半歌聲》(1995)那個我為情狂的半瘋女子本來大有發揮的機會,可惜角色寫得太平面,演來殊不可信,反而《都市情緣》(1994),在劉鎮偉的編導下,找回點點人間煙火。

第一次要求用心細緻地表演,認真講究演技的嘗試,要數《飲食男女》(1994)裡的二姐;一個內心矛盾複雜,表面上卻要處之泰然的職業女性。在李安淡定自信的導演處理下,吳倩蓮的演出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但她那既帶有現代都市女性的自信、爽朗、能幹,又殘存著舊社會閨閣女性的柔順、含蓄與端莊的特殊氣質,於此獲得彰顯。正是這種氣質,使得吳倩蓮游走於兩岸的眾多影視製作中備受重用。也無論戲份是悲或喜,是靜或動,都有一定瞄頭。

然而這也正是做為好演員的一點遺憾──吳倩蓮欠缺的是畢生只能出現一次的、可遇而不可求的角色:一次充滿張力的、神采飛揚的演出代表作,猶如《蕩母痴兒》(East of Eden, 1955)之於占士甸;《英雄本色》(1986)之於周潤發;或《阮玲玉》(1992)之於張曼玉。《半生緣》的顧曼楨可能是較為接近的一次。她的面部表情和體態身段顯然大有進步,就只惜戲的後半去得太速,影響了前半部的細緻專注與完美。即使如此,《半生緣》半部好戲已足令人對吳倩蓮寄以更大的期望,看來她的演藝途程尚有大段美好的前景。

作者: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