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會放棄連任?專家列2024年10大驚奇︰美國減息8次、日股跑贏全球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117

拜登會放棄連任?專家列2024年10大驚奇︰美國減息8次、日股跑贏全球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1/17 16:26

最後更新: 2024/01/17 20:34

分享:

分享:

拜登放棄連任、美國減息8次、日股跑贏全球:2024年股市10大驚奇

黑石集團副主席、傳奇策略師Byron Wien於2023年10月去世,享壽90歲。他自1986年以來每年年初都會發表「十大驚奇預測」,列出可能對市場表現利好或利淡的情景。其所定義之「驚奇」是指坊間認為發生機會不多於三分一、但他覺得機率超過50%的事件。而Wien「命中率」頗高,對於2022年的預測中籤率更有70%。

近年陸續有華爾街大行參照Byron Wien發表十大驚奇預測,美國銀行亦及摩根大通亦率先發表對2024年的預估,向Wien這位知名策略師兼投資者致敬。以下簡單整合美國銀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富蘭克林鄧普頓等金融機構的2024年股市預言。

2024年股市10大驚奇

1. 美國硬著陸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Matthew Hornbach認為,美國財政政策加劇了貨幣政策長期且多變的​​滯後,推遲了本應在2023年開始的美國經濟衰退,2024年衰退來臨時,其程度又會加劇,促使美國聯儲局、聯邦利率「迅速」恢復中性。

富蘭克林鄧普頓首席投資策略師Stephen Dover則稱,2024年的一個重大意外可能是「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回歸,這是2010年代美國以至全球經濟增長的特點,屬增長速度停滯和低通脹的結果,同時名義利率(nominal interest)又回到極低水平。

2. 美聯儲減息8次 以鎖定軟著陸

大摩策略師Guneet Dhingra表示,若然美國軟著陸,美聯儲將減息8次、共200個基點,其重點是在通脹下降至2%時保持實際利率穩定至較低水平,以鎖定軟著陸。利率及債券市場方面,利率存續期間(Duration)會走高,曲線相對遠期趨平,長期國債的需求轉趨強勁。

3. 美國通脹反彈至5%

以Jared Woodard為首的美國銀行證券策略師設想最壞情況是美國通脹再度走高。今年美股大跌可能促使美聯儲減息,股市雖然會因此大規模反彈,金融狀況得以改善,但也重新點燃美聯儲認為經已抑制的通脹。策略師更形容「通往萬眾期待的2%通脹只有一條窄路,通往5%卻有100條道路」。

地緣政治問題可能加劇通脹,包括紅海航運危機、以巴衝突導致油價飆升。美國因素亦多,例如不包括住房的CPI核心服務價格走高3.9%、政府薪資上漲、新屋開工率上升等。

4. 拜登將以健康理由放棄連任

摩根大通資產與財富管理市場與投資策略主席Michael Cembalest預估,美國總統拜登將以健康原因為由,在超級星期二和11月大選之間的某個時間點退出連任,交棒予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指定的替代候選人。

5. 日股料升13% 跑贏全世界

美銀證券報告稱,日本經濟「具彈性、被低估,而且生產力正在提高」。策略師Masashi Akutsu估算,透過iShares MSCI日本指數基金ETF(美:EWJ)監測的日本股市今年升幅達13%,並預計近期日本企業的公司治理改革和重組,將帶來更高的股票回報,並促進管理層收購和股票回購。

前述這些革新,加上日股相較美股更具吸引力的低估值,成為推動日股向上的動力。

6. 科技巨頭面臨凶險

美國聯邦監管機構贏得針對微軟的大型反壟斷訴訟,已是20年前的往事。摩通資產管理的Cembalest預測,華府將於新一輪反壟斷官司再度勝訴,今次的輸家將是Alphabet旗下Google、亞馬遜、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或電訊商T-Mobile。

2024年對「科技七雄」而言是惡劣凶險的一年。美銀證券表示,這些龍頭科技股有90%以上晶片都是依賴台灣製造,美股對任何擾亂半導體供應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前所未有地敏感。有鑑台海危機將繼續加劇,該行預料相關地緣風險將於2024年被納入大型成長股的定價中。

7. 美國大停電

摩通資產管理的Cembalest又預測,由於可調度發電技術包括核能、煤炭、天然氣的退役以及管道、儲氣和防凍方面的投資不足,美國主要城市將面臨電力中斷和/或天然氣中斷的危機。

那麼能源股是否值搏?因為再生能源股表現欠佳,美銀證券分析師預計投資者將對「可靠、負擔得起的電力的需求」認識更深、興趣更濃,他們可能會轉向傳統能源,認識到石油、天然氣和核能產業的價值被低估。這也是由於美國多年來對可靠基本負載(baseload)發電資源的投資不足,導致供應緊張且脆弱。

8. 生物科技及醫藥板塊創歷史新高

2023年醫藥股行情是由減肥藥廠主導,但除此之外,其他生物科技及醫藥股表現平淡。美銀證券根據對iShares US Pharmaceutical ETF(美:IHE)的追蹤,預計2024年這些產業將出現更大的催化劑。阿茲海默症(即認知障礙症、老人痴呆症、腦退化症)療法研究的顯著進展,可能會推動醫藥股走上新高峰。

美銀指出,醫藥股的市盈率為18倍、生物科技股的市盈率為14倍,這些估值都很有吸引力。此外,在人工智能(AI)支援下,藥物發現變得更加可靠。

9. 自動駕駛概念反彈無望

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汽車使用之雷射探測與測距技術(LiDAR)概念股已觸頂回落85%。儘管息口見頂利好這類成長股,但摩通資產管理Michael Cembalest認為反彈不會很快到來。

三藩市和奧斯汀完成了全5級的自駕車輛實地公路測試,發現會阻塞救護車和消防車等緊急服務,並導致其他交通事故。他認為,自駕技術的公眾形象較差,反對者以電動滑板車的角度看特此技術,覺得只方便了少數用家,卻為其他人帶來大大的危險和不便。

特斯拉(Tesla)在2級測試遇到問題,其功能需要在司機監督下運行。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調查了一系列涉及Tesla自動駕駛儀的事故,發現容易造成誤用。Tesla去年12月召回200萬輛電動車,以更新自駕軟件,使其更為合規。

富蘭克林鄧普頓的Stephen Dover則看好在SpaceX等商業航太發射企業推動下,航太製造業將於2024年起飛,甚至可能成為成長投資的下一波潮流。

10. 美國地區銀行股造好

Michael Cembalest指出,儘管美國地區銀行受矽谷銀行危機波及,在2023年表現欠佳,但他預計其股價會回穩或上揚。大多數此類貸款機構的市淨率都處於健康水平。

撰文:黃正軒

相關文章:

施羅德:紅海危機不太可能令通脹飆升 應警惕供應鏈過長風險

手持現金上升!環球基金經理又變審慎?對中國經濟信心近2年最弱

全球最大主權基金︰通脹壓力大 未來幾年回報率低

=====
想自己砌高息股組合,低風險兼月月有息收?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學堂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