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靶斑病_百度百科

黄瓜靶斑病

黄瓜病害
收藏
0有用+1
0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俗称小黄点病。
别    名
黄瓜靶斑病
常见发病部位
叶片
常见病因
半知菌的棒孢菌
传染性

概述

播报
编辑
黄瓜靶斑病
一直以来在山东主要黄瓜产区如寿光、沂南、莘县、济阳等地区大面积发生,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病菌症状

播报
编辑
黄瓜靶斑病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黄瓜靶斑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
靶斑病病斑,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
黄瓜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
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并且病斑粗糙不平;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
黄瓜靶斑病发生严重,普通药剂很难有效,主要原因有三:
1、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好效果。
2、靶斑病对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了很强抗药性。
3、以链霉素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治疗药剂抗性严重,而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的铜制剂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
病规律及表现症状
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该菌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可存活6个月。翌年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侵入后潜育期一般6-7天(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易发病)之后病部新生病原菌,并经叶缘吐水、棚膜结露珠等途径进行再侵染,使病害逐渐蔓延。严重时,发病1周后,落叶率可由5%发展到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该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以危害叶片为主。
救治药剂
在中国已被广泛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等作物的黑星病、白粉病、靶斑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黑斑病、黑痘病、蔓枯病、 斑枯病、赤星病等多种病害。防治靶斑病的药剂不同于防治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可以选择的种类较多,包括广谱杀菌剂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三唑类药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戊唑醇,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氟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二甲酰亚胺类药剂异菌脲以及喹啉铜、阿米西达等。同时要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和使用复配药剂。

生长环境

播报
编辑
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遗留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菌丝或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6个月。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病菌侵入后潜育期一般6~7天,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等条件下易发病,25~27℃,饱和湿度,昼夜温差大等条件下发病重。该病导致落叶率低于5%时,病情扩展慢,持续约2周,而以后一周内发展快,落叶率可由5%发展到90%。

植保措施

播报
编辑
黄瓜靶斑病
我们的大棚已经发生了靶斑病应该怎样防治呢?经山东省农科院两年摸索实验,总结推荐的综合防治措施:
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同时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消毒处理;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摘除中下部病斑较多的病叶,减少病原菌数量。
3.靶斑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这时发病大棚因植株长势弱,很容易瓜打顶,一但发病大棚瓜打顶,该病将更加难以防治。所以及时冲施含有芸薹素内酯的碧禾冲施肥,叶面喷施斯德考普叶面肥,及时摘除大瓜,促进植株迅速长秧,长新叶。
4.加强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同时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并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能够增粗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汁多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