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3年与苏轼出游的黄灏是黄庭坚的叔祖父吗?

据浙江省博物馆副主任魏祝挺说:北宋熙宁六年(1073)二月下旬,杭州通判苏轼与同僚相约出游,在石屋洞留下到此一游:陈襄、苏颂、孙奕、黄灏、曾孝章、苏轼…
关注者
6
被浏览
493

4 个回答

苏轼与黄灏等六人同游临安石屋洞之事载《梁谿漫志》卷四:“陈襄、苏颂、孙奕、黄灏、曾孝章、苏轼同游,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孙奕、黄灏二人不详。有文章称,黃灏是黄庭坚三伯祖,与范仲淹私交极好。范仲淹有《依韵酬黄灏秀才》、《送黄灏员外》诗。

北宋熙宁六年(1073)二月下旬,杭州通判苏轼与同僚相约出游,在石屋洞留下到此一游:陈襄、苏颂、孙奕、黄灏、曾孝章、苏轼同游,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据《翰溪廷元公支谱诗祖堂》记载,黄 灏(1001—1093),字茂先,号实之,黄中雅的长子,双井黄氏五世,为黄庭坚的叔祖父。他是“双井十龙”中官职最高、寿命最长者。1057年与兄黄湜侄黄孝宽同登进士第,时人称“联桂芳三及第”。后任王宫教授,升寺丞,终授太子太傅,刑部尚书。偿筑南昌濂溪祠堂,文章与段少连比肩,时誉“江北段少连,江南黄茂先”。生子:廓、府、度。

黄灏与黄庭坚的宗族关系有一墓碑文佐证

铭文发现经过

二○○六年六月十二日据群众反映,修水县溪口镇溪口村三组村民郑小平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两座古墓葬。

该墓葬坐西北朝东南,墓室高九十厘米,宽九十八厘米,进深三百八十厘米,两墓并列,墓室用刻有方格纹青砖砌结而成,为宋砖室卷顶墓。出土的器物有影青瓜棱形执壶一件,高十六厘米,口径六厘米,底径七点一厘米;铁壶一件,高二十厘米,口径稍残,底径七厘米;三脚铁炉一件,通高十八厘米,残破。最为重要的是伴随出土的还有青石质墓志铭一方。墓志铭高五十九厘米,宽四十厘米,碑文字迹清晰可辨。除标题横排篆书外,正文均为竖排小楷书,共十六行,满行二十二字,共三百二十一字。经考证,为黄庭坚于宋元祐八年(1093)撰文并书的墓志铭,这是继发现《王纯中墓志铭》、《徐纯中墓志铭》之后,修水县第三次发现黄庭坚撰并书的墓志铭。

从墓志中可得知,墓主黄府,字文渊,为黄灏之子,从小聪颖,好学善文,并得到范文正(范仲淹)的赏识,多次应试不第,隐居乡间。墓志铭中所说的高祖元吉,字贞公,为分宁黄氏二世祖黄赡长子,赠光禄寺正卿;曾祖中雅,字有文,号庄实,赠大理寺少卿。灏,字茂先,号实之,为黄中雅长子,宋嘉祐丁酉(1057)进士,授太子太傅、刑部尚书。黄灏、黄湜(黄庭坚祖父,字茂谒,号正伦,黄中理三子,授朝散大夫)与侄黄孝宽同榜高中进士,宋英宗赐“联桂芳”以荣之,时人称“联桂芳三及第”。

据《黄氏宗谱》记载,墓主黄文渊在分宁(今修水)双井黄氏世系第六代中,排行二十一,为黄灏次子,与黄庭坚之父黄庶(字亚夫,宋庆历癸未( 1043)进士,知康州事,赠中奉大夫)为堂兄弟。

  尽管黄庭坚在撰书《黄文渊墓志铭》时未署其名,经考证,仍可认定为黄庭坚所撰书。

黄文渊墓志铭

黄庭坚撰

  宋故黄处士墓志铭,处士讳府,字文渊,豫章分宁人也。高祖元吉,曾祖中雅,父灏。公神锋俊奕,不修小节,睦于宗族,和于乡党。好读书,善属文,数不利有司,乃浩然肆志林泉间。不问功名,每与酒自娱。一觞一咏,酣歌起舞,放心自得之场。尝曰:人生行乐耳,何区区利禄耶。公父以文章独步江南,与范文正友,故公为儿时,常从文正。文正会宴,必置公于左右,酒阑则命公赋诗,公索笔立成,有高致不类群儿语。文正引而诧诸僚属曰:名父之子,吐言可畏,为识者见赏如此。公得年六十有七,卒于元祐辛未正月之四日,葬以癸酉九月之乙酉。其兆曰:溪口。公娶南宫氏,能治家有贤行。生男三人,长曰革,先公卒。次曰公绶,次曰孚,皆应进士举。女三人,长适建昌进士李君陈,次适邑人进士宋知几,季适武宁叶与。其夫人来乞铭,叔夜,侄也,知我伯父德义为详,再拜而铭。铭曰:人患不寿,士难处穷,公以贫乐,又以寿终。呜呼!于处士何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