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血降壓、通絡補氣!中醫師2食療調養氣虛血瘀防中風


【早安健康/陳潮宗(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心臟病

心臟病大多數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係,與高血壓、高血脂互相關聯,主要症狀有心律不齊伴心跳忽快忽慢、呼吸困難、嘴唇與指甲偏紫;血液凝滯,氣血運行無力,形成氣滯血瘀證。飲食可選擇活血化瘀、降血壓與降血脂的食物,血管的血流通暢,則心臟病的症狀可緩解。

【好發體質】

氣虛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血虛體質、氣血兩虛體質、氣鬱體質

【常見證型】

氣滯血瘀證

【對應症狀】

心律不齊伴心跳忽快忽慢、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嘴唇與指甲偏紫、咳嗽、咳血、胸悶痛、肢體容易水腫、尿量少、疲勞、眩暈、耳鳴、頭虛痛、面色偏白、歎氣、精神不濟、舌淡紫、手腳怕冷、舌色淡紅、苔少或色白

心臟病養生食療:糙米養心飯

吃法:每週吃三次,連續吃三個月。

功效:補中益氣,清血降壓。

心臟病食療:糙米養心飯
心臟病食療:糙米養心飯

心臟病大多數是血脂高,氣血運行不暢,血液粘稠造成氣滯血瘀。糙米、玉米、蕎麥三種雜糧的纖維素含量高,可降血脂與血壓,有效降低膽固醇,還可補中益氣,增加體力。

材料:糙米150克、玉米60克、蕎麥100克、水300毫升。

步驟

  1. 糙米、玉米、蕎麥泡水2小時。

  2. 把糙米、玉米、蕎麥放入電飯鍋,倒入水混合煮,電飯鍋跳起即可。

TIPS:如果氣血較差者,可加黃耆12克,可補中益氣,提升體力。

藉由飲食之力活血化瘀,下一頁看中醫食療怎麼吃能夠補中益氣、調節氣血


中風

中風是心血管疾病的合併症,主要症狀是肢體癱瘓、行動不便、講話困難、指端麻木、臥床者需要定時翻身,不然容易褥瘡。飲食可選擇活血化瘀,補中益氣的食物調節氣血。

【好發體質】

氣虛體質、陰虛體質、血虛體質、氣血兩虛體質、血瘀體質

【常見證型】

氣虛血瘀證

【對應症狀】

消瘦、行動不便、單側臉部或半身麻木、偏癱、肌肉無力,口舌偏歪,流口水、講話困難伴咬字不清、面色偏白、胸悶、氣短乏力、心悸、大便不成形、口唇、指甲色紫或舌色紫暗、舌苔薄白或白膩。

中風養生食療:黃耆桃仁通絡粥

吃法:每週吃兩次,連續吃三個月到半年。

禁忌:孕婦忌用。

功效:活血化瘀,補中益氣。

中風食療:黃耆桃仁通絡粥
中風食療:黃耆桃仁通絡粥

大多數的中風是心腦血管疾病引發的合併症,主要有行動不便、肢體偏癱、口歪斜、講話困難、血液循環不佳、胸悶氣短等症狀,是中醫說的氣虛血瘀證。黃耆、桃仁、白米可補中益氣,活血化瘀,改善症狀。

材料:黃耆20克、桃仁30克、白米300克、水900毫升。

步驟:

  1. 將黃耆泡水30分鐘,白米泡2小時。

  2. 鍋中倒入水,大火燒開後,放入黃耆、白米、桃仁,中火煮30分鐘,轉小火煮15分鐘。

TIPS:如果瘀血明顯者,可加紫丹參12克,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本文摘自《365日日食材&藥膳事典》/陳潮宗(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常生活文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