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素麵:必須眼疾手快用筷子夾住的日本美食

  • 唐·喬治
  • Don George
。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一個陽光明媚的七月,在日本九州島山間飯店的露台上。我的一個老朋友,穿著polo衫、40歲出頭的日本商人正手懸在半空,夾著一團素麵(一種細白的蕎麥麵條),對著我和他另外兩位愛好美食的同事笑道:

「凖備好了嗎?」

「一,二,三——來啦!」

他把麵條放在一根1.5米長的竹槽中。我們三個人坐在另一頭,麵條很快就流向我們,我們把筷子迅速伸進流水中,凖備夾住這些滑溜溜的細線。

「快!快點!」穿戴整潔,佩戴著珍珠項鏈的貴美子小姐(Kimiko-san)在我旁邊叮囑道。「啊,不要啊!」——錯過了!穿著黑色西裝的永氏先生(Eishi-san)嘆息道。隨後越來越多的麵條流向我們。當我們夾到那細滑的一串麵條後,我們開始變得不再拘謹,向水裏戳著筷子並放聲大笑。最後我們都舉起筷子,得意洋洋地展示著泛著水光的白色收獲物。

瓷碗中的醬汁是用鰹魚高湯、可食用的脫水海藻、糖、味醂和醬油熬制而成的,其中還加了一些青洋葱丁和磨碎的日本生薑。麵條冰涼爽滑,醬汁帶來了葱姜的鹹辛辣味,我們把麵條沾上醬汁,放進嘴裏。涼爽美味的素麵順暢地滑進胃裏。

在我們身邊還坐有各種家庭、公司出遊的員工以及學生團體,所有人都在盡情享受著相同的東西:流水素麵,這是日本夏日最令人愉悅的美食習俗。

關於流水素麵起源的時間和地點眾說紛紜,但廣為認同的說法是:這種習俗始於上世紀50年代日本四主島之一的九州(Kyushu)最南端——高千穗町(Takachiho)。高千穗町(Takachiho)地處自然保護區,並以其葱鬱茂密的林蔭綠道、雄奇秀美的玄武岩峭壁以及瀑布奔流的峽谷而著稱。夏天日本民眾前來避暑時,這裏變得十分熱鬧,他們租划艇沿著五瀨川河(Gokase River)探索沿途的隱秘邊界,並冒險靠近瀑布。

據說,當時位於峽谷南端千穂之家(House of Chiho ,Chiho no Ie)飯店的老闆,想讓麵條通過竹槽流下,送到饑餓的遊客那裏。他的靈感則來源於當地農民夏天為了冷卻麵條,將麵條放入石頭構建出的小瀑布,進而流入當地河流的舉動。可能周圍的竹林以及著名的高千穗(Takachiho)瀑布的水流也同樣激發了他的靈感。

不管靈感來自什麼,新的流水素麵,或者說「流水面」,很快流行起來,當地其他飯店也開始照做。不久後,流水素麵就發展到臨近的四國(Shikoku)和本州(Honshu)的主要地區,成為受日本人喜愛的夏日傳統飲食。

,

圖像來源,Don George

圖像加註文字,流水素麵的習俗相傳始於上世紀50年代日本四主島之一的九州最南端——高千穗町。

我第一次偶然目睹流水素麵是在兩年前,當時出於機緣巧合來到千穂之家(Chiho no Ie),也並沒有意識到這家飯店有什麼特別之處。我跟隨一個九州(Kyushu)旅行團,第一次到高千穗峽谷(Takachiho Gorge)遊玩。當時旅行團停在一個旅遊區休息,那裏有一些紀念品商店,還有些賣刨冰、冰淇淋、串燒烤魚和蔬菜、飯團等其它美食餐廳。

我聽到一陣歡呼聲從一棟建築物裏傳出,便走過去看看發生了什麼。只見孩子和大人坐在兩條約4米長的、互相平行的木長凳上,他們中間是兩條同樣長度、由竹桿劈成的竹槽。在竹槽的遠端,兩位身著亮色圍裙、頭戴方巾的婦女,正神采奕奕地從竹編容器裏舀出滿滿一勺白麵條,然後倒在流淌著清水的竹槽裏。

當她們開始時,騷動和笑聲由此爆發,小孩和大人都把筷子插在水裏,凖備截獲他們的美食。未被夾起的素麵則滑進竹槽末端的竹籃裏。

我們的導遊解釋說,這是日本夏天特有的美食,叫作流水素麵。但很可惜,我們當時沒有時間嘗試。我想,等下次夏天再來日本旅遊時一定要品嚐一下。

,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用餐者必須要在這些光滑的麵條流過時,用筷子夾住它們。

在哪裏嘗試流水素麵

在日本,最著名的流水素麵餐館是距京都(Kyoto)15公里,位於風景如畫山谷中的貴船料理(Hirobun)。夏天,這裏的食客會直接坐在湍急的水流上方,白色的水花完美地映襯著流動的麵條。在貴船料理(Hirobun),所取即所得——沒有被夾上來的麵條不會被回收,最後是一團染紅的素麵代表著這場盛宴的結束。

快進12個月之後,我回到九州島。這次是和九州本地的朋友良治先生(Ryoji-san)以及他喜食素麵的同事一起來探索大分縣(Oita)的。數月前在我們計劃旅行時,我提出能否將品嚐流水素麵納入行程,他當即開心地同意。這便是我們來九重町(Kokonoe)原因。這裏地處九重山(Kuju)林密草豐的斜坡中間,有一家名為桂茶屋(Katsura Chaya)的鄉間餐館,在它的露台處提供流水素麵。

這裏的環境令人愉悅,四周被藍天綠樹環抱,我們呼吸著山間清新的空氣。當我談到這美麗的環境時,良治先生說:「大多數流水素麵餐館都坐落於美麗的自然環境中,有的在河流岸邊,有的則靠近綠色的林區。素麵本身就應在自然中食用。」

貴美子小姐說道:「調味料也很重要,它們總能體現出當地的新鮮食材。在這裏的是青葱和姜,但在日本其他地方,則可能是紫蘇(一種薄荷)、椎茸(shiitake mushrooms)、螃蟹、蝦或者海草。」

「那素麵本身呢?」我問道。

永氏先生說:「素麵在公元8世紀由中國傳入日本,當時使用的是米粉,但到了鐮倉時期(Kamakura Period,公元12世紀至14世紀),小麥麵粉取代了米粉。幾個世紀以來,素麵多數為貴族和僧人食用,直到18世紀,它才開始在普通人中間流行。」

貴美子小姐補充道:「素麵是最細的日式麵條,它們沒煮熟時只有不到1.3毫米。它們通常在夏天作涼菜使用,但冬天也能在熱湯裏吃到它們。這時候,它們叫作煮麵(nyumen)。」

。

圖像來源,Don George

圖像加註文字,夾起來的素麵需要蘸上些醬汁後食用。

「啊,它們來了!」她突然喊道,這時候良治先生正開心地把麵條送向我們這邊。

在15分鐘的近乎徒勞的嘗試後,我發現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試圖抓住流走的麵條,而是在它們流下之前就把筷子立在水流中間,然後筷子就會變得像一個迷你水壩,一些麵條會卡在筷子上然後堆積起來,卡住其他麵條。很快,我就輕鬆夾到了一大把滑溜的麵條了。

然後我舉起筷子,把麵條蘸上一些醬汁,嘗上一小口夏日涼爽愜意的美味。

在經歷了桂茶屋(Katsura Chaya)露台上吃素麵後,我開始明白流水素麵其妙在於整體的體驗:自然的環境、冰涼湍動的水流和白色的素麵,以及為了夾住它們的共同努力。這是一個典型的日式習俗,結合了對自然、食物以及團隊的協作。

凖備離開的時候,我問旁邊桌的幾個大學生,他們如此享受流水素麵的原因。其中一個眼睛發亮的女生馬上回答道,「在又熱又潮濕的夏天,吃流水素麵就像在清涼的山泉水裏游泳,很清爽!」她的同伴熱情地點點頭。「而且它很好吃!」另一個人邊說邊笑道。說完他們就繼續手頭上的工作,把筷子立好。

在竹槽的遠端,一位微笑著的同學高舉著一團閃閃發亮的素麵,說道:「一,二,三——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