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5旬教師想提早退休 如何好好分配2000萬資產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30906

【退休理財】5旬教師想提早退休 如何好好分配2000萬資產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09/06 13:30

最後更新: 2023/09/06 15:39

分享:

分享:

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很開心的經歷,首先因為年青人懂得為自己未來人生規劃而學習理財。另一方面,他更懂得為家人未來着想而安排和母親一起和我商討,可以一次過為一家人進行了簡單而實用的兩代理財安排。由於大家能夠在相同基礎下進行理財規劃,相信未來必定能夠互相協助及支持,令大家的理財人生都有更好發展。

先由保險及退休居所入手

假如想子女能夠為自己打算,父母也可以嘗試在不經意情況下讓他們看到我的理財教育著作;相反子女想父母未來退休生活有更大保障,亦可以像這次一樣,約我相討或讓他們從書本中學習運用四桶金在退休財富組合管理。

Barbara丈夫剛剛退休,雖然她未達正常退休年齡,但都想提早退休,但又不知道現時的資產狀況是否能夠達到目標,加上一向對理財沒有概念,不知如何配置資產,所以尋求我的意見。我提到幾個他們需要考慮的重點,包括首先是要確保現時的保險安排能夠安心;第二方面是要考慮居住上的安排;還有便是如何規劃退休入息。

孩子已在工作,自己亦已安排了個人保險,包括保額300萬元人壽保險,保額100萬元的危疾保險及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大房),所以不用擔心。丈夫的人壽及危疾保險的保障額只是很少,並不足夠,可惜已達退休年齡及沒有工作入息,所以就算想增加保障都有難度,唯有額外準備儲蓄應付因疾病或意外導致的額外支出。

至於Barbara,人壽保障額有300萬元,因自住物業已完成供款及不用照顧孩子生活,算是中規中矩,但是否足夠要視乎需要長期照顧的同住家人未來的需要而定,所以他要估算有多少年要照顧及每年預算支出才能決定人壽保障是否足夠。由於危疾保障額只有60萬元,並不足夠,但到現時年齡才增加保障額,保費必然很高,Barbara未必能接受,所以她必須確保現有個人醫療保險計劃的保障足夠,我建議她向保險顧問查詢,需要購買全面保障醫療計劃,如想降低每年保費,亦可以考慮購買高墊底費的醫療保險。

居住物業樓齡已40年 應裝修定搬屋?

現時Barbara和家人居住的物業樓齡已超過40年,如果作為退休居所,有機會之後要面對很高的維修保養費用,這方面亦令Barbara重新檢視最初的想法,原本他們打算用一年時間儲蓄多一筆近100萬元的資金,預算用作裝修費用。但聽過我解釋潛在問題後,他們認為要重新考慮,因與其花100萬元為一層隨時都有難以預料維修支出的物業裝修,不如搬去一個樓齡比較低的單位用作退休安排,這不單可以減少未來的維修支出,更有機會改善生活環境。

當然每個決定都有兩面考慮。她們現時居住的地方交通很方便,亦因屬於舊樓而實用率非常高,因此想享有同樣好處便需要支付一筆不少的買賣差額,有很大機會在地點上或居住面積上要讓步。假如Barbara想在有工作時向銀行申請按揭用作支付樓價差額,我提醒她要趁目前仍有工作而要早決定及向銀行申請,否則到2至3年退休之後便難以利用借貸來換樓,應付改善退休生活環境及減少未來居住維持成本的需要。

在規劃退休入息方面,因Barbara是教師,我提醒她就算決定3年內提早退休,亦不急於立即將教師退休金計劃終止及提取收益,應該可以保留多一年賺取最少5厘保證年回報率。在製造退休現金流方面,Barbara的丈夫剛剛退休,會用儲蓄應付個人生活費,而家庭支出方面便由太太工作收入應付,因孩子已在工作,不用家庭照顧,所以雖然由她一人負擔家庭開支,但並沒有增加很多,而她期望3年內退休時可以維持每月4萬至4.5萬元的收入作為家庭及個人開支。

教師公積金不宜太早退取

以Barbara提供目前的財政狀況來說,她擁有1,309萬元可投資資產及流動現金,假如利用這筆資金來維持每月4萬至4.5萬元生活費,應可以用到81至85歲,計算中假設退休後回報每年4厘及通脹每年為3%。以一般香港女性預期壽命來說,資金可能並不足夠應付她整個後退休階段的金錢需要,但Barbara並不是立即退休,所以財富組合仍然有增長空間,尤其是目前財富組合中教師公積金計劃的累積金額佔有大部分,達44.3%。

Barbara利用由教師前輩留下來「代代相傳」的計算退休金Excel方程式估計,她現時的公積金計劃只要多做一年,便能夠由580萬元增加至最少632萬元,等同近9%增長,除了是計劃有保證年回報不少於5%外,政府及個人供款共收入的20%亦是主要功臣。即是做多一年便多52萬元,差不多等同Barbara期望的一年退休後生活費,所以多做一年便多一年退休生活費。

以此估計,到她55時,總財富已超過1,400萬元,要應付到近90多歲生活應不成問題,而且她還有一個自住物業可利用安老按揭製造年金收益,要安享晚年應沒有困難。不過在現時財富組合中亦存在問題,包括存款過高。現金及定期存款有480萬元,佔可投資資產組合36.7%,而其餘資產都有收益派發,估計每年收益率介乎不到3厘至8厘不等,很參差及風險程度不同。

配置應急錢尋派發收益工具

我建議她應該先保存適當存款金額作應急錢,甚至預算換樓的差價,其餘資金便可以配置在派發收益工具上,目標是每年整體收益率達到4厘或以上便可以。Barbara可以考慮撥出總數250萬元,佔自住物業以外的資產值約20%,購買派息股票及基金類資產,期望可獲取每年7厘或以上的年度收益率,而其餘資金都是投放在退休金計劃,儲蓄保險及年金等資產,相對防守性很強,較少擔心。

而丈夫亦應購買年金來產生每月保證生活費,其餘資金亦可以撥出不多於30%購買派息股票及基金,雖然收益率較高,但價格有較大波動,所以要利用投資額來控制風險。還有考慮到需要長期照顧的家人,經Barbara確認無需要專業人員照顧生活,所以負擔較低,相信到Barbara都不能照顧時便需要多一位外籍傭工來協助處理,但增加的支出是可預算及有能力支付的金額。

但我亦提醒Barbara不要因為有足夠資金便認為退休生活無憂,原因是有些預計不到的支出,還有當資金多了,想法亦會改變,有機會比預計用更多的錢,必須要審慎處理。

【原文刊於第824期《iMoney》(收費文章)】

【關於作者】林昶恆(Alvin)在金融服務機構累積了近30年工作經驗,現時是一名獨立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為不同機構提供正向理財教育,講座演說和培訓課程,亦提供個人理財人生諮詢,每年獲邀出席各類活動超過200場。Alvin出版多本個人理財書籍,《四桶金富足退休指南》已發行到第四版。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林昶恆 香港第一代認可財務策劃師(CFP®)、香港大學輔導學碩士及中文大學金融學碩士

欄名 : 你財策劃師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