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和保險應該分開嗎?3條問題幫你認清理財投資配置概念! | Bowtie
個人理財
個人理財

投資和保險應該分開嗎?3條問題幫你認清理財投資配置概念!

保險產品主要可分爲兩大類 – 投資相連保險和消費型保險。投資相連保險大部分都是投資成份,保險保障的占比其實不高。相反,消費型保險則是純保障的保險,沒有任何投資成份。選擇購買投資相連保險還是消費型保險,要看個人的需求和能力。懂得投資的投保人,其實可以購買消費型保險,然後自行投資,效果和回報並不會較差。
作者 蔣將
日期 2022-07-07
更新 2024-04-17
目錄
投資相連保險與消費型保險是什麼?我應該選擇投連險還是消費型保險?3 條問題看你是否適合購買消費型保險並自行投資!如果我選擇自行投資,有什麼產品可以考慮?選定消費型保險後,我可考慮什麼產品?自行投資再以獲利/利息支付保費的示範

投資相連保險與消費型保險是什麼?

現時市面上的保險產品五花八門,產品年期、每月供款、保障額等等各有不同,導致想投保的一般市民選擇起來,都有一定的困難。但其實,無論保險產品的種類和變化再多,從其本質上來看,主要可分爲兩大類 – 投資相連保險(簡稱投連險)和消費型保險。

投資相連保險的特點

投資相連保險,顧名思義,就是跟投資相關的保險產品。現時市面上提供此類產品最多的保險種類,就是人壽保險。因此,投資相連保險很多時也會被稱爲投資相連壽險。投連險大多與壽險挂鈎,是因爲壽險的年期一般較長,例如 20 至 30 年,因此投保人能有更長的投資年期來累積回報,以及承受資本市場短期的波幅和周期。

從產品結構上來看,投連險就猶如港式「鴛鴦」,是基金和保險的混合體。投保人能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資產類型大多數都是基金,包括不同國家的股票、債券,或者一些較受投資者歡迎的公司行業和板塊。相對於基金,投連險的入場門檻較低,對於本身資金不是太充裕的市民來説,投連險會有一定吸引力。而且,投連險一般不設基金轉換費,投保人可以同時選擇投資多款基金。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投連險有保險的成份,其投資的比重往往遠超於保障的佔比。例如,一份月供 100 元的投連險保單,很有可能 90 元或以上都是用作投資,剩下的保障成份其實不多。

由於投連險是保險和基金的混合體,因此其費用亦大可分爲保單層面和基金層面的費用。保單層面的費用包括初始收費、退保費用、提款費、行政/管理費等等。因爲投連險是為長線投資而設的,假如投保人提早退保或提款,很有可能需要支付高昂的退保和提款費。至於基金層面的費用,則包括另行徵收的管理費、業績表現費用、信托保管費等等。投保人毋須直接支付,費用會被扣除並反映在參考基金單位價格上。

消費型保險的特點

相對於投連險,消費型保險則是不帶任何投資成份的保險。消費型保險是為投保人提供純粹保障的險種,例如市面上的危疾保險、意外險、旅遊險等等。

因爲沒有投資成份,所以消費型保險產品的年期一般都較短,需要每年繳費續保,彈性也較高。投保人繳付的保費,都用來提供保障,因此不會退回。費用方面,消費型保險的投保人只需支付保單層面的費用,所以一般比投連險的費用要低,更不會退保費。

Bowtie四月網誌專屬優惠碼
  1. 比較投資相連保險與消費型保險
投資相連保消費型保險
供款 / 保險年期較長;

一般都是15年以上

較短;

一般需要每年續保

保障成分佔比視乎個別產品,一般都非常低100%;

提供純保障的保險產品

投資回報沒有
費用較高;

投保人需要繳付保單和基金層面的費用

較低;

投保人只需繳付保單層面的費用

供款彈性較低;

投保人提早退保的話,需繳付高昂費用

較高;

只需要繳付保費便能續保

風險因素投資相關的風險因素,例如資本市場的波動、利息環境等等保險風險因素,例如死亡率、發病率等等

我應該選擇投連險還是消費型保險?

選擇投連險還是消費型保險,其實真的很似乎個人的需求和能力。投連險主要都是投資成份,保險的保障並不多,所以更適合以投資爲主的投保人。相反,消費型保險則是純保障的保險,沒有任何投資成份,因此更適合只想買個保障,懂得自行投資的人。

誰適合購買投連險?

投連險的特質就是年期長、保險保障和投資門檻低、而且基金選擇眾多。基於這些產品特質,投連險更適合以下人士:

  • 年輕:投連險年期較長,年輕的投保人更能接受;而且,他們短期内沒有太大的花費或資金壓力,不會輕易退保和提款
  • 手上資金未必十分充裕:投連險入場費低,投保人可以較低的成本來投資基金
  • 不太需要保險保障:投連險的保障佔比較低,更適合本身已有其他保險保障(例如公司醫保)的投保人
  • 能積極管理投資組合:投連險的基金選擇眾多,更適合願意自己花時間和心思去管理投資組合的人士

雖然投連險的基金選擇衆多,並且適合能積極管理投資組合的人,但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其保單下的投資資產嚴格來説是屬於保險公司的(而不是投保人),投保人擁有的只是保險公司的保單。如果投保人在保單初期,如保單年期首五年,就選擇退保或提款,保險公司往往會徵收較高的退保或提款費。投保人減去退保或提款費後,所得的金額可能大幅少於已付供款。

誰適合購買消費型保險並自行投資?

消費型保險是純保障的保險,所以購不購買其實是因人而異的,很難以偏概全,要視乎其本身的年紀、經濟能力、本身已有的保險保障、對投資的認識等等:

  • 年紀較大:所謂「年紀大,機器壊」,年紀較大的人士,更需要消費型保險的保障
  • 經濟能力不差:消費型保險提供純保障,繳付的保費不會退還,投保人需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才能負擔得起
  • 自己懂得投資:消費型保險沒有投資成份,投保人需懂得自己投資
  • 較少其他保險保障:如果投保人本身沒有什麽其他保險的保障,就更需要消費型保險的純保障

值得留意的是,保險的本質就是預備不時之需,正所謂「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所以要及早為自己打算,等到真的出了事才來購買消費型保險的話,就會太遲,可能需要支付高昂的保費才能承保,届時保險公司甚至有可能不接受你投保。

3 條問題看你是否適合購買消費型保險並自行投資!

  1. 對投資有認識或經驗嗎?

投連險往往被批評為雙重收費,因爲除了保單層面的費用外,還有基金層面的費用。因此,如果你自己懂得投資,亦有一定經驗,其實無需將自己的投資假手於人,大可購買消費型保險,然後自行投資,節省基金層面的費用。

  1. 心態上可以應付到投資市場的波幅嗎?

投資市場,特別是股市,短期内的波動在所難免。長期投資的成功要訣,就是培養好自己的心態,切勿過分在乎資本市場短期的波幅和周期。不要見股價稍有升幅,就立即賣股獲利,與長期投資的理念背道而馳。所以,自己養成好的心態,實踐長期投資,回報率絕對不會比基金差。

  1. 有時間管理投資組合嗎?

自行投資和透過購買投連險來投資基金,其實都是需要時間研究和管理的。如果購買了投連險,投保人需要積極管理其基金組合。而選擇自行投資的話,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和管理好自己的投資資產。

如果我選擇自行投資,有什麼產品可以考慮?

香港作爲亞洲金融中心,資本市場十分蓬勃和成熟,特別是股票市場。港交所的交易量在全球數一數二,吸引了世界不同的公司來港上市集資。所以,如果你想自己投資,其實有很多選擇,而且操作一點都不難。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但需切記,投資回報和風險是成正比的,投資回報越高,其風險自然也會越高。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股市或債市。債市,特別是國債(例如中國財政部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國債),比投資股市的風險要低。在股市内,你亦可選擇投資指數,例如追蹤恒指或恒生科技指數的 ETF ,或者個股。一般而言,投資指數的風險要比個股低。就算是個股,你也可以選擇投資收息股,例如銀行、保險、地產等板塊的股票,或者是高增值股,例如科創、醫療等板塊的股票。投資收息股的風險,則又比增值股低。

其實,道理跟購買投連險,然後制定基金組合差不多。因此,你大可以自行投資,然後再將投資回報,即股息和資本增值的部分,用來繳付消費型保險的保費。

選定消費型保險後,我可考慮什麼產品?

如果你認為消費型保險才適合自己,你便可以選擇定期人壽及定期危疾產品。

  • 定期人壽:又稱純人壽,它沒有任何投資/儲蓄成份,它的功能只是在受保人離世時,按照保障額及指定比例,向指定的受益人作出一筆過的身故賠償。
  • 定期危疾:又稱純危疾,同樣沒有投資/儲蓄成份,它的功能就是在受保人不幸患上保單訂明的嚴重疾病時,按照保額作出全數或某百分比的賠償,用以支持受保人停工養病期間的生活開支或資助治療費用。

不論是定期人壽抑或定期危疾,只要屬於消費型保險,投保人所支付的保費都會完全用於保障上。因此,以相同保額而言,定期人壽及定期危疾的保費都會遠低於含有投資/儲蓄成份的人壽或危疾產品。

再者,基於沒有任何現金價值,定期人壽及定期危疾的退保安排亦更具彈性,保單持有人毋須等待長達幾年或十幾年的「回本期」(Breakeven Year),退保一般不會招致金錢損失。

自行投資再以獲利/利息支付保費的示範

  1. 通過資本增值來繳付保費

假設投保人要繳付由 30 至 50 歲的 Bowtie Pink 半私家房保費(設有 2 萬港元自付費),其二十年的總保費會是大概港元 12 萬。投保人通常都已有公司的團體醫保,2 萬元的自付費可以從中扣除,而 Bowtie Pink 亦能加强其本身的團體醫保。

然後,我們參考追蹤美國道指的 ETF(DIA)過去二十年,由 2002 年至 2022 年的升幅走勢,可以推算出投資者每月大概只需要供款 3,500 港元,就能通過資本增值的部分,來繳付 Bowtie Pink 二十年的保費。這麽一來,投資 DIA 的本金就猶如幫投資者儲錢,而資本增值的部份則為投資者買了份保單。

其實,2002 年至 2022 年這二十年期間,經歷了沙士、金融海嘯、新冠肺炎等不利股市的重大事件。如果我們的時間參考點沒有這些事件的話,股市的表現會更好,每月的投資供款也能更低。

  1. 通過股息來繳付保費

另外,投資者亦可以投資收息股,然後通過收到的股息來繳付保費。

假設投資者的股票二十年來都有 5% 的固定股息率(滙豐過去二十年的平均股息率就大概有 5%,而中銀的平均股息率更有 5.3%),如果要繳付大概港元 12 萬的總保費,其每月股票供款則只需大概港元 1,000。

當然,二十年股息率都固定在 5% 是不可能的。如果股息率下降,投資者的每月股票供款亦會增加。除此之外,一開始供款購買到的股票較少,收到的股息也會較低,用來繳付初期的保費未必完全足夠。但隨著供款和投資的股票增加,後期收到的股息也會更可觀,用來繳付保費就綽綽有餘。但總括而言,只有每月供款港元 1,000,持續二十年,基於 5% 固定股息率的假設,就剛好能完全繳付 Bowtie Pink 30 至 50 歲的總保費。

  • :以下保險資訊由 Bowtie 保泰人壽提供

消費型人壽之選:Bowtie 人壽保

Bowtie 人壽保 之特色包括:

  • 純保障,絕無儲蓄成份
  • 同一保費下,保額較一般儲蓄人壽產品高40倍*
  • 每 $100 萬保額,每月保費低至 $38

⚡Bowtie 網誌專享人壽優惠!

現時憑優惠碼【BLOGJUNE】成功投保任何Bowtie 人壽保可獲首年保費 3 折。

*新客戶是指該保單受保人在申請新保單時從未持有同款 Bowtie 產品或成為同款 Bowtie 產品保單下的受保人。

  • *以 35 歲非吸煙女性投保 $100萬保額的標準保費計算 ; 定期人壽保: 數據為. 2020 年 7 月 1 日市場上定期壽險 (20 年保障期) 標準保費

消費型危疾之選:Bowtie 早期及多重危疾保

Bowtie 早期及多重危疾保之特色如下:

  • 針對4種早期危疾提供保額的20%賠償^#
  • 早期危疾及嚴重危疾合共賠償可達保額的120%
  • 早期及嚴重危疾均提供多次索償*#,總賠償金額高達保額 600%

⚡Bowtie 網誌專享危疾保優惠!

現時憑優惠碼【BLOGJUNE】成功投保任何Bowtie 危疾保可獲首年保費 3 折。

  • ^就早期危疾保障而言,每次再就早期危疾的索償必須相隔至少 2 年。即由上一次可獲賠償日起計的 2 年內,再次出現的早期危疾將不受保障。
  • #早期危疾保障提供相等於保額 20%的賠償,惟此保障受限於每名受保人就每次索償的最高限額港幣300,000元,總賠償金額最高相等於保額的100%或港幣1,500,000元(以較低者為準),並且設有早期危疾保障等候期及每項受保的早期危疾均設有索償次數上限;而當我們已就任何嚴重危疾保障支付或可獲支付賠償後,早期危疾保障將自動終止。詳情請參閱保單條款及細則,以及不保事項。
  • *就多重危疾保障之索償,癌症(首次癌症索償後出現的新確診、復發、擴散或延續癌症)、中風、心臟病及其他與心臟相關之疾病(包括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或其他嚴重的冠狀動脈疾病)需要符合額外要求,詳情請參閱保單條款及細則,以及不保事項。
  • :文章所含內容及舉例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投資產品銷售之要約或招攬。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回報。在進行任何投資決定前,你應該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投資經驗及目標,並認為該產品適合自己。
分享
這篇文章有用嗎?
1
1
本文章內容由 蔣將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危疾復發Bowtie最多賠5次

相關文章

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漸受監管 貨幣數碼化成大趨勢 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漸受監管 貨幣數碼化成大趨勢
個人理財

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漸受監管 貨幣數碼化成大趨勢

除淨日賣出股票有息收嗎?精選股票除淨日、截止過戶日期及派息日一覽 除淨日賣出股票有息收嗎?精選股票除淨日、截止過戶日期及派息日一覽
個人理財

除淨日賣出股票有息收嗎?精選股票除淨日、截止過戶日期及派息日一覽

ESG (環境、社會和管治) 投資是什麼? ESG (環境、社會和管治) 投資是什麼?
個人理財

ESG (環境、社會和管治) 投資是什麼?

⚡Bowtie 網誌專享慳稅優惠: 自願醫保首年保費低至 55 折
立即投保

其他話題

電郵查詢

一般查詢
hello@bowtie.com.hk
傳媒查詢
media@bowtie.com.hk
合作推廣
partner@bowtie.com.hk

© 2024 保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我們檢測到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如要得到最佳的瀏覽體驗,請更新或使用其他瀏覽器。 知道了
咩 Plan 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