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種2011》兩問

一,《異種2011》(The Thing)為什麼不叫《怪形續集》或《怪形前傳》?《怪形》(也叫「The Thing」)幾乎30 年前了,跟《異種2011》都是環球電影公司的出品。《怪形》是香港的正式譯名,命名顯然受了「異形」影響。今《異種2011》的宣傳、演員訪問,偶有提及舊版本,說《異》是《怪》的前傳。「怪形」二字包含那年頭西片觀眾的集體回憶,算是「The Thing」在香港的「身分」。

中文譯名原屬另一套戲

現在叫「異種」其實很怪,更何况 「異種」原屬於另一部叫「Species」的外星怪物電影。

怪舊版不夠出名好了,大抵只是食古不化的老影迷才對此有執迷。對發行商而言,但凡有利促銷的概念,就可以混為一談。對新一代觀眾而言,《異》不過是另一部賣弄電腦特技及驚嚇元素的噱頭片,一年下來類似的不知凡幾,不必過分認真。主流電影的周期也愈來愈短,我們都期待半年後的荷李活大片,半年前的都忘得一乾二淨。「TheThing」應該叫什麼,說實話大部分人並不在乎。

連環球公司的態度也是曖昧的,它準明白今天的觀眾大都沒看過舊版,新的「The Thing」完全可當一部自給自足的電影。《異種2011》與《怪形》在情節上的唯一接點,是一頭哈士奇犬在南極的雪地被直升機追殺,在《異》這部前傳中,這段落竟然等到電影放完、觀眾紛紛離座時,與黑底白字的工作人名單交替顯示!

當然《異種2011》也是「舊瓶新酒」,它同時也滿足了舊觀眾的期待及好奇心。《異》作為前傳,解釋了《怪形》一些懸念(挪威基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 當然看完《異》再看《怪》,挪威基地的發現再沒神秘。《異》同時避免墨守成規也加了點新意,如驗血改為驗牙。

二,以片論片,《怪形》還是《異種2011》的成就更好?我一定說《怪形》更好。但誰會詫異?電影新不如舊是老影迷的永恆論調。為什麼電影不會像電腦那樣,愈新愈好?

「The Thing」作為一個產品系列,它如何變種是個有趣案例。以「逆向工程」去思考,也許可看出電影公司如何精算出《異種2011》,同時也說明了電影公司希望觀眾記着什麼,忘記什麼。

1982 年《怪形》的驚慄氣氛出色,這歸功於很多方面:南極基地的空間設定(寒冷、四野無人、室內的窄巷及幽暗角落),行蹤飄忽的怪物,人物的誠惶誠恐、互不信任,以至Ennio Morricone的配樂。這些元素一一套用到《異種2011》之上(首尾有疑似Morricone 的配樂),舊版的美術設計成為《異》的「再生產條件」,新產品在舊基礎上不斷改良。

《異種2011》最重要的改良是電腦特技。當年的怪物不理想,畫面只好避重就輕,今天的造型更複雜了,無論大小都栩栩如生(像斷掌大小的可在牆上爬行,從前根本沒法想像)。當年也有批評《怪形》的世界過分男人主導(只有一台發女聲的電腦),所以《異》加入了年輕漂亮的Mary Elizabeth Winstead演硬朗的Kate,叫人想起《異形》系列不讓鬚眉的Ripley∕薛歌妮韋花。

這全數加起來,就是「The Thing」系列的累積資本,屬於環球公司的私有財產。電影公司早已不只拍電影,娛樂體驗可以被挪用在其他渠道銷售。《怪形》伸延出電子遊戲等產品;影片的場景甚至成為美國環球片場主題公園的設施,像海洋公園的萬聖節鬼屋一樣,把電影院的「驚嚇」轉化成公園遊樂者的切身體驗。

藝術成就不及舊片

然而電影畢竟是創作,藝術成就不是算式總和。比如《怪形》導演尊卡本達的場面調度就很出色,影片前段那頭哈士奇犬尤會「演戲」,造就詭異氣氛。《怪形》人物塑造也比《異種2011》成功,《異》的角色較面目模糊。還有令精算者意想不到的, 「限制」原來也是「優點」,《怪形》年代沒電腦特效幫助,看不見比看得見可怖。《怪形》的全男班世界,更突出人性的卑劣與醜惡。連卻羅素演的主角MacReady 也很「反英雄」,他被隊友背棄,他的言行都是為了自保。比起《異形》Ripley 從頭至尾都很清醒,隊友互相扶持,《怪形》更有悲劇色彩。

《異種2011》某些新元素也沒意義。它格局及場景仿效《怪形》,然攝影卻用上近年流行的手搖方式,毫無反思。反觀《怪形》,攝影的搖推拉都很穩定,動鏡的用意明確,你可說它很老派,不及現在什麼都用手搖時髦,但它確有助增強影片的氣氛。當然只看怪獸特技,今天觀眾會不滿《怪形》。回答前文提問,電影絕對可以像電腦般愈新愈好,差別只在觀眾期許。電腦產品只那麼兩三個進化的標準:美觀、高速、輕便;電影若只關心特技奇觀、3D 效果就如出一轍,可照樣有「10 倍速年代」。今天觀眾從小被媒體教育,期待一部電影與期待一部電腦已沒大差別,於是《變形金剛》長拍長有。戲劇、人性、生命、藝術……這些不能被量化的統統別問。今天拍電影及當觀眾,合則來不合則去,其實就像隨時換iPhone 一樣應份、容易。

從這回看, 「The Thing」在香港應該叫什麼?已太微不足道了。

《異種2011》IIB張偉雄★★★★

當《怪形》遇上《天外奪命花》,科學家意志渙散碰上身體感染身分溶解,《異形》的Ripley 英氣以另一種茱迪科士打式敏銳青春再現,以為是old school 科幻恐怖度身打造後911 反恐,暗地卻在反思完美英雄的求生意志,只讓美女與異獸在精神上同類起來。

作者: 
刊物: 
Year: 
Month: 
Day: 
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