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倡「策略接觸」本港 指單靠制裁、矮化更損自治 - 20240509 - 港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港聞

港聞二

華府智庫倡「策略接觸」本港 指單靠制裁、矮化更損自治

【明報專訊】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去年來港考察後發表報告,形容香港儘管「仍未成為中國內地一個普通城市」,但高度自治全方位遭侵蝕已成趨勢,建議美國政府應重新評估對港取向。CSIS在美國國務院資助的報告中提出策略接觸(strategic engagement)的選項,擴大美國與香港官方、民間、商界和大學等接觸、盡量減慢香港自治程度衰減速度,並提醒如果美國策略上純粹只靠制裁或消極對待香港,或令香港僅餘的自治進一步破壞,適得其反。

葉劉稱獲邀訪美 「目前不太有空」

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分析,美國過去制裁香港,令香港更依賴北京、不用理睬美國,在港也「沒有人同你美國(外交官)溝通」,令美國影響力減少。她不認為美國會調整政策,但認為是行動上改變,最終都是旨在保障美國本身利益,並批評報告對2019年反修例風波暴力視而不見。至於特區政府如何回應,她說財庫局長許正宇先前已訪美,自己也收到美方詢問是否有興趣訪美,只是目前不太有空,可能美國大選後再看,但一眾遭制裁的特區官員難免對美方接觸無好感。

CSIS兩名學者甘思德(Scott Kennedy)及任白明(Jude Blanchette)去年9月訪港9日,並訪問現任官員、前任官員、政商界、非政府組織、學者等。

報告描述,香港在政制和司法制度自治程度大幅侵蝕,公民社會萎縮,但香港法律制度仍與內地明顯分別,香港新聞採訪環境仍較內地開放,與美元掛鈎的聯匯制度及股票監管制度等大致不變。報告形容,雖然個別範疇仍有韌性,但難以持續。

報告提出美國對港路向的3個選項,分別是懲罰式、放棄式及策略接觸(見表)。報告形容,若消極將香港視為另一個內地城市並取消特殊待遇,雖是「感覺良好」,但對美國不會有任何實質利益,並提問「到底將香港推向北京影響範圍,是否符合華盛頓的戰略利益」。

報告形容,雖然不能排除某些情况下制裁,但認為象徵式聲討無必要成為美國政策的宗旨,「華盛頓應聚焦維持公民社會、外國互動及政治討論僅餘的空間」。報告稱此取向需要耐心及遲滯而行,但完全符合美國利益。

引述港官指會避忌批評北京經濟政策

報告也罕有引述香港官員接受兩名美國學者訪問的回應,例如指特區政府官員避免直接批評北京的經濟政策,而在回應大灣區城市政府如何協調,指官員說法不夠具體或不令人信服。報告也提及請官員提出香港與大灣區融合對香港經濟有利的證據,但報告無描述港方如何回應。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