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職職|放棄200萬年薪 現在過得更幸福 中年辭職開展「第二曲線」不可怕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127

中年職職|放棄200萬年薪 現在過得更幸福 中年辭職開展「第二曲線」不可怕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1/27 21:45

最後更新: 2024/02/03 07:44

分享:

分享:

放棄2百萬年薪!憑「勇」字成功換跑道!中年辭職不一定可怕?

當事業上遇到樽頸,可能是「換跑道」的契機。這是台灣知名企業管理講師謝文憲在其著作《極限賽局:人生有限,但你能創造極限的5個心法》的真實經歷,18年他自覺在職場中停滯不前,毅然辭去高薪厚職。當身邊親友都覺得可惜時,他卻相信直覺、自我探索,後來更順利贏得「千萬講師」的稱號。

人生第一曲線走下坡前 要另覓出路

2006年6月,謝文憲原本年薪有240萬新台幣(近60萬港元),這在近20年前的台灣算是高薪一族,但他辭去了這份高薪厚職,開始不上班的日子。

謝文憲表示,當時不少身邊人都覺得他「壞腦」,但只有他自己看得最清楚,此舉絕非職業生涯的止步,反而是開啟另一條職業曲線,而且更上一層樓。

他認為,管理學大師Charles Handy提出的「第二曲線」(The Second Curve)理論也適用於個人事業上。第二曲線本來是指一間公司的第一項優勢還在高峰時,就必須要開啟第二項優勢,在原本優勢走下坡前得以緊握下一股成長動能。

當謝文憲感受到職涯已陷入樽頸時,就覺得是另闢蹊徑的時候。特別在2005至06年間,他經歷了母親和祖母的離世,體悟到除了死以外,人生沒甚麼好怕的,便決定豪邁地賭一鋪:

因此,當身邊的人問我:『你不怕嗎?』老實說,我真的不怕。

升職失敗成為「裸辭」契機

謝文憲的職涯過得不易,但亦充滿突破。剛入職時因為英語水平不足,甚麼都聽得很吃力,到後來已經可以用英文與主管、同事進行基本溝通。幸好同事都是好人,沒有刻意刁難;他也因着過人業務能力,於2004年選上公司全球最高榮譽「總裁獎」。

2005年,謝文憲的澳洲直屬主管退休,臨別前在公開場合示意要交棒予他。因着種種肯定與成就感,謝文憲覺得自己應該還能挑戰更高的職位。

可惜事與願違,當他真的去爭取前主管空出來的「亞洲區服務業務部副總裁」一職,卻失敗了。

成功與失敗的差別 在於關鍵能力
可惜語言是硬傷

謝文憲以一條公式解析「成功者現象」:

  • (A+B+C)X=S

他稱,當中A、B、C是指成功者的充要特質與條件,以職場為例,可能是英文程度、學歷、專業能力等;而X是指成功者的關鍵特質與變數:

以我當時而言,就是業務能力,我能夠為公司帶來業績與營業額。我知道我的優勢在業務經理的職位上,可以為公司帶來成長,但如果想要突破天花板,晉升到更高的管理職位。

然而他隨後發現,這個關鍵X可能並非業務能力,而是原本在業務上可以被忽視的語言劣勢。只要他晉升管理層位置,語言能力不足就會變成很大的缺點。謝文憲對此爽快地「認命」,也問了自己一個關鍵問題:

我天花板就在那裡了,我是要接受這個事實、待在天花板下繼續過日子,還是要開啟人生的第二曲線,自己為自己設沒有極限的天花板?

未來無法預測 做好準備迎接挑戰

他最後的決定,也不必補充了。謝文憲單憑直覺、一個「勇」字的冒險精神,果真可以另闢新徑。

辦離職手續一刻,他度過了很多非常深刻失喪的時刻,足以令平常最冷靜的人也徬徨不安、心驚肉戰:

  • HR回收了名牌、卡片和門卡。
  • 一個人開車從台北回到中壢途中才意識到:從明天起就沒有勞健保了,從今以後只能靠自己。
  • 有房貸。
  • 有兩個小孩要養。

奇怪的是,謝文憲當時完全沒有擔心的情緒,因為他盤點手上的資源,知道仍有一張地產經紀執照,隨時可重拾房地產業,不會流落街頭。而後來大為成功的講師之路,謝文憲表示他同樣沒有刻意規劃:

17年過去了,我不僅沒有變得比當時更差,甚至過得比當時更好。

對於個人在離職不是太害怕的心境,他有以下一些心得:

  • 1. 不要失去危機意識,就算工作很穩定,也要隨時培養第二專長;
  • 2. 要有接受新挑戰的準備;
  • 3. 要有隨時把履歷表打開,測試市場接受度的能耐與打算。

撰文:黃正軒

相關文章:

【勵志故事】日航首位空姐出身女社長 疫情時一招維持士氣 「希望我的任命能鼓勵女性」

JobsDB︰轉工中位數減至19個月 招聘廣告平均申請年增37%

下午3點總想睡覺點算?一天中效率最低的時段 3招教你克服倦怠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