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飲食!香港本土味道指南
image with no details

「港」飲食!香港本土味道指南

text by 翠兒 photos by Steven, assisted by Skin
20 Oct 2016

以下食肆,不論環境與讓手機先吃的美食,都是香港傳統特色,半個LIKE!也不能少。

1. 歷史價值「茶餐口靚」

香脆菠蘿油、豬仔包、絲滑奶茶,都是香港發明之地道特色;當提供這些本土良品的香城茶室,與香港歷史博物館crossover後,懷舊主題更突出。此處另一點名讚的spotlight是:它並非一間普普通通玩集體回憶的茶室,而是實踐着傷健共融之平台。

▲卡座、藤椅等布置雖並非真vintage,但老香港風情呼之欲出。

傳統冰室卡位、香港四大老字號茶樓用的雙層木圓桌及鑲鏡木椅、上世紀六十年代幾乎家家戶戶總有一張喺屋企的藤椅⋯⋯一切「古早味」,雖不是真正vintage珍品,而是香港歷史博物館與「又一山人」黃培達合作設計之成果,但僅是視覺效果,已如一起穿越時空,亦如觀看着一幅又一幅香港地浮世繪。

不過,餐室內有不少裝飾陳設,卻是真的假不了絕版物品,它們並且是當年打正"made in Hong Kong"旗號的香港驕傲,其中包括早已停產、現已鮮為新一代知的駱駝牌保溫飯壺。

▲茶室內展示的大紅花水壺、駱駝牌保溫飯壺,都是上世紀產物,早已停產。

呼應着懷舊主題的另一亮點,是博物館提供了一座古老木箱電視機,每天不斷循環播放六、七齣黑白粵語長片精華片段,包括可重溫「寶珠姐」陳寶珠在六十年代的風華之作《玉女添丁》。

▲博物館提供的古老木箱電視機,每天茶室循環播放經典粵語長片精華片段。

RELOAD 港式好味道

「Menu的大方向是要展示老香港特色,所以排骨飯有時會用瓦煲上,冬天有臘味飯。」麥小姐表示:「這兒雖然是社企,從廚房、水吧到樓面,有七成員工是智障人士,但我們希望顧客repeat光顧之原動力,不是為了做善事,而是真正被茶室的素質,包括服務及食物之quality吸引。」

▲「香城招牌雲吞麵」,雲吞餡料是絕無偷工減料的原隻鮮蝦。

四、五十蚊lunch set連湯送飲品、絕不會時時刻刻「關心」你是否進食完畢需要埋單、經常笑容滿面的「Q嘜」員工招待,麥小姐稱,都是期望可吸客的營運核心。

▲用瓦煲上的牛腩飯,很地道的香港飲食特色。

香城茶室 info

地址: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樓

電話:2412 3155

營業時間:10am-6pm(星期一、三至五);10am-7pm(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2. 古法點心 重現元朗

舊式茶樓幾乎要與白堊紀恐龍看齊:絕種了。老馮茶居之出現,令一眾對真港式飲茶文化念念的人,都心中喝采。因不論環境布局或食物,盡是久違了的、現已不可多得的香江本土味兒。

那些年,我們一起見過的……

店雖新,但內裏每一小塊紙皮石地磚、當年公屋常見的鐵窗花、decoration用的糧油雜貨罐頭,以及精心搭起的老屋邨場景⋯⋯統統不是偽懷舊仿古裝飾,而是如假包換舊物件!

▲六、七十年代香港老風情,是「老馮茶居」主要賣點之一。

老闆馮先生行年只是三十,卻心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事與物,全因為⋯⋯「我細細個就是住在這類公屋,所以很想將當年場景重塑過來。」

▲店內所有舊物,也非偽懷舊,而是老闆馮生從四方八面搜羅的真vintage!

本土舊有飲食文化點子,也不算少,包括「茶餐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