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生們靜靜地坐在一所中學的禮堂裡,觀看士兵們邁著正步走進來升中國國旗。司儀說的是中國內地通用的普通話,而不是香港的主要語言粵語。接下來,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走上講台,大談愛國主義對香港年輕人的重要性。
這是林鄭月娥近幾週來第四次訪問學校,對一個在前兩年裡幾乎從未踏足校園的領導人來說,這種頻繁程度很驚人。2019年的反政府抗議活動席捲香港時,年輕人曾加入到最積極的參與者行列,中學生們罷課,手拉手組成人鏈
但當前情況已發生了變化,正如培僑中學本月出現的那一幕:親中派——進而延伸到林鄭月娥——已重新控制了局面。雖然香港以前的慣用說法是行政長官為兩個主人——中央和香港人民——服務,但2019年的抗議活動和隨之而來的危機已清楚地表明,真正重要的主人只有一個。
有了這個清晰的認識,現年64歲的林鄭月娥最近似乎重新煥發了活力,不再是那個抗議活動最激烈期間曾連續數天從公眾視野中消失的領導人。
林鄭月娥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願景:在香港北部基本處於未開發狀態的郊區建90多萬套住房,來「徹底解決」香港的住房短缺問題。為了加強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及文化聯繫,她本月訪問了武漢。她還接受了媒體的長時間採訪,笑容滿面地打消了人們對香港正在被中央政府擊垮的擔憂。
香港的一個住宅區,攝於本月。林鄭月娥提出了一個解決香港住房短缺問題的計劃,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她的所有前任。
香港的一個住宅區,攝於本月。林鄭月娥提出了一個解決香港住房短缺問題的計劃,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她的所有前任。 Billy H.C. Kwo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我對香港很有信心,」她在上個月的一個頒獎典禮上用英文發表講話時說。「我但願自己再年輕30年,讓我能開始為香港做貢獻,並在更長的時間內受益於一個更加美好的香港。」
林鄭月娥迴避了她是否將在明年3月謀求連任的問題,她的辦公室拒絕了時報的採訪請求。但觀察人士說,林鄭月娥的舉止表明,她在尋求再執政五年。
廣告
繼續執政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如果現在就下台的話,她將作為香港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行政長官為人們所銘記。她對民眾抗議活動的笨拙回應,引發了中央政府對香港公民自由的嚴厲打壓,導致了香港在全球地位的大幅下降,居民大批離去。甚至在親北京陣營中,也沒有幾個願意為她辯護的人。
但如果北京允許她連任的話,她可以試圖通過解決香港的住房短缺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她的所有前任),以及加快與內地的融合(一些人認為,這將提振香港的經濟)來恢復自己的政治聲譽。此前還沒有過完成兩屆任期的行政長官,對自詡為完美主義者的林鄭月娥來說,這無疑是個誘人的挑戰。
就連林鄭月娥的批評者也承認,她是個非常能幹的行政管理者,很有可能促成她提出的住房和就業政策。也許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的政治打壓已清除了香港幾乎所有的反對派。北京在今年春天修改了香港的選舉制度,只允許得到政府批准的候選人參選。週日,香港舉行修改制度以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
親北京的支持者上週四在香港集會,為即將到來的立法會選舉做宣傳。
親北京的支持者上週四在香港集會,為即將到來的立法會選舉做宣傳。 Billy H.C. Kwo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更讓人拿不準的是,林鄭月娥是否有能力讓香港人相信中央的願景確實更好,以及對誰更好。儘管北京斷言,經濟增長將彌合香港社會的裂痕,與內地更緊密的聯繫將培養愛國主義本色,但民主派陣營堅稱,如果不恢復政治權利,任何事情都不會改善。
也許正因如此,雖然林鄭月娥發表了種種有關未來的言論,但她也把注意力集中在重塑過去上,尤其是中央政府承諾讓英國前殖民地香港享有的半自治權是什麼意思。
林鄭月娥曾支持直接選舉行政長官(目前由一個1500人的委員會在北京的監督下選出)。上個月她卻表示,認為中央「欠」香港人普選權的想法是「錯誤的」(儘管這是香港基本法中的一個目標)。
廣告
林鄭月娥的變化是一個「巨大的諷刺」,香港最大的親北京政黨的創始人曾鈺成說。「2019年的抗議活動之後,她現在的工作是試圖抹消我們所有人——包括她自己——以前相信的東西。」
林鄭月娥在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曾把自己宣傳為一名更溫和的人物,雖然遵從北京的安排,但也願意妥協。
在北京今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上,林鄭月娥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鼓掌。
在北京今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上,林鄭月娥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鼓掌。 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
她於2017年接替梁振英擔任行政長官。忠於北京的梁振英對2014年的親民主抗議活動採取了強硬立場,這讓他在香港非常不受歡迎。林鄭月娥則以高效的工作方式示人——與其說是政客,不如說是一名管理者。她講起自己在一所天主教女子中學擔任「總領袖生」的故事時說,有一次,她罕見地沒在班裡拿第一名後哭了。她的官方簡歷上開列了她任行政長官之前擔任過的所有20個政府職位。
林鄭月娥也利用過自己作為談判專家的聲譽,她曾在2014年的抗議活動期間,領導了政府方面與學生領袖談判。她以前似乎對香港與西方國家傳統上的密切關係感覺滿意,說過想在退休後與丈夫和兩個兒子去英國生活的話。
她擔任行政長官後的最早行動之一,是任命前反對黨領導人為內閣成員。她曾在2018年3月參加香港民主黨的一個籌款活動,還捐了3萬港幣,這是行政長官首次公開向反對黨捐款。
「剛開始的時候,她曾的確想成為一名更團結人心的人物,」曾任立法會民主派議員的郭榮鏗說。「所有政黨都在為彌合社會分裂盡最大努力。」
但好景不長。
2017年,林鄭月娥與丈夫和兒子一起慶祝她當選香港行政長官。
2017年,林鄭月娥與丈夫和兒子一起慶祝她當選香港行政長官。 Sam Tsan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林鄭月娥從未料到,她2019年提出的允許將犯人引渡到中國內地的議案,會遭到強烈反對。以反對該法案開始的公眾示威,迅速擴大為長達數月、針對中央政府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如果說林鄭月娥在上任之初似乎處理好了「一仆二主」這件不大可能的事情的話,後來的事實證明,那是不可持續的。2020年6月,中央政府對香港政府處理抗議活動的方式失去了耐心,繞過林鄭月娥的政府,對香港施加了涉及範圍廣泛的國家安全法。
廣告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數十名反對派領導人被捕入獄,一份民主派報紙被迫停刊,美國政府對林鄭月娥實施了制裁
但事實證明,中央政府的干預為她提供了一條生命線。香港行政長官聽命於民還是聽命於北京,已不再是個問題。林鄭月娥現在只是為中央擔任配角。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諷刺,」她最近在接受英文報紙《南華早報》採訪時談到抗議活動時說。「原以為那是世界末日,但突然之間它不再是,而是一個美好未來的開端。」
香港2019年的一次反政府抗議活動。
香港2019年的一次反政府抗議活動。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林鄭月娥如今的言論已與中共的別無兩樣,夾雜著猛烈的斥責和官僚術語。她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西方的「所謂民主」嗤之以鼻。在今年的年度施政報告中,她專門提到中共對香港事務的權威,與她在以前的施政報告中不提中共的做法不同。
親北京的大商人何柱國批評過林鄭月娥處理抗議活動的做法,他說,如果林鄭月娥是內地官員的話,可能會被解職或降級。但何柱國說,在香港國安法出台後,林鄭月娥已在為重新獲得北京的好感而努力工作。
「她每次發表講話時都會感謝中央政府或提習近平,」何柱國說。「她學會了取悅。」
廣告
今後有關林鄭月娥會留下什麼政治印記的辯論,在一定程度上將轉向她對自己的命運有多少選擇的問題。她是在心甘情願地為中共尋求壓制香港自由的目標服務,還是在北京的威權主義面前盡力而為呢?
無論答案如何,林鄭月娥似乎很喜歡這種新狀況。例如,今年7月,林鄭月娥收回了她參選行政長官時做出的將反賄賂法擴大到香港最高職位的承諾,她解釋說,因為向行政長官問責的權力在北京。
香港一家餐館的電視螢幕上播放的立法會選舉廣告。
香港一家餐館的電視螢幕上播放的立法會選舉廣告。 Billy H.C. Kwo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行政長官在某種程度上高於行政部門、立法部門和司法部門,」她說
「她已從徹底接受北京中獲得了解放,」林鄭月娥的顧問、房地產開發商盛智文(Allan Zeman)說。「一個人不可能取悅所有人,」他說。「她現在有了自己的優先事項。」
最能體現林鄭月娥信心的,是她提出的在與中國城市深圳接壤的地方開發「北部都會」的建議上,用一個可以容納250萬人的高科技中心來取代目前的鬆散鎮落和工業地片。照林鄭月娥的描述,該項目將緩解住房短缺問題,並將香港與內地結合在一起。
由於村民和環保人士的反對,類似的方案已擱置了多年。但林鄭月娥說,反對已不再是問題,因為國安法已經恢復了「社會秩序」。
廣告
她為自己做的宣傳也許會奏效。香港的親北京報紙已發表社論稱讚林鄭月娥最近的講話,這些報紙經常被視為中央政府意見的風向標。香港的政治學者林和立說,目前還沒有其他人站出來競選行政長官,這也許是中央支持林鄭月娥連任的信號。
「有很多願意竭盡全力取悅北京的人,」林和立說。但林鄭月娥「在使用行政部門來實現北京規定的具體目標上有可靠的記錄」。
落馬洲的漁民,遠處是深圳,攝於上週五。林鄭月娥說,她已提出一項在這個與內地接壤的地區建設「北部都會」的計劃,以緩解住房緊張問題,並將香港與內地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落馬洲的漁民,遠處是深圳,攝於上週五。林鄭月娥說,她已提出一項在這個與內地接壤的地區建設「北部都會」的計劃,以緩解住房緊張問題,並將香港與內地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Billy H.C. Kwo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的確,林鄭月娥似乎已將自己越來越多地降格為預測——或緊跟——中央政府的要求位置上。
今年秋天,中央政府駐香港的代表機構中聯辦的官員到香港各地走訪了數千名低收入居民。這個被廣泛報導為中央政府對低收入者的生活條件表示同情的做法,似乎給林鄭月娥來了個措手不及:她向記者承認,在報紙上讀到有關報導之前,她「沒有意識到」中聯辦官員的走訪範圍之廣。
一周後,林鄭月娥本人也走訪了幾戶低收入家庭。
儘管做出了新的出色表演,但林鄭月娥似乎知道自己的政治復活是多麼脆弱。她最近的公開露面都是經過嚴密安排的。今年8月,她舉行了兩年來的首次市政廳式的會議,106名與會者中有90人是政府精心挑選出來的。
林鄭月娥本月對培僑中學的訪問也經過了同樣的嚴格控制。該校有親北京的名聲。林鄭月娥發表講話後,向給學校捐款的人頒發了獎狀,還給了每位捐款人幾秒鐘的微笑時間。她主持了學校健身房的剪綵儀式,在一排健身單車後面擺樣子拍了照。
她沒有與任何學生說話。然後大步走向等候在附近的汽車,消失在車裡。
林鄭月娥在香港立法會,攝於今年10月。
林鄭月娥在香港立法會,攝於今年10月。 Lam Yik/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