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娟製作反光背心 照亮孩童能見度

▲「靖娟基金會」與「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研究綜合所」首次合作,製作5000件MIT的幼兒螢光警示背心。(圖/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
▲「靖娟基金會」與「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研究綜合所」首次合作,製作5000件MIT的幼兒螢光警示背心。(圖/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

據交通部道安資訊平台統計,近5年(106-110年)超過40000位兒童於交通事故造成死傷,其中發生於清晨或黃昏能見度較低的時間就有近13000名,比率高達3成以上。因此在交通環境中,如何清楚的讓孩子「看見」與「被看見」更顯重要。對此,「靖娟基金會」與「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研究綜合所」首次合作,製作5000件MIT的幼兒螢光警示背心,期望透過「亮色」背心,提升兒童於交通環境能見度,降低事故發生率。

根據美國華盛頓的國立兒童醫院提出的「教孩子如何安全行走的7個小提醒」,如果孩子在天黑時走路,請教他們特別警覺,並確保他們可被駕駛看見,讓他們穿淺色或鮮豔的衣服和反光裝備,由此可見,穿著反光背心有助於提高兒童交通安全。借鏡國外經驗,兒童螢光警示背心多運用於清晨或黃昏通學行走時、集體外出時、進行交通安全學習時等時機點,甚至主動被看見的觀念也可以落實到家庭,許多家長帶孩子外出騎車時也會孩子穿戴,以預防不必要的危險。藉由讓孩子身著亮色的螢光背心,不僅能讓照顧者或老師較容易辨認出孩子的所在位置、方向,也能增加駕駛、路人對孩子的辨識度與能見度,並同步由照顧者逐步帶領著孩子體驗在真實道路中行進,培養未來獨立行走的能力。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行人是孩子在交通環境中學習自主的第一個角色,在國外例如德國,老師或家長們在外出時,也會幫幼兒準備有反光條的衣物、甚至是反光背心讓孩子穿戴,增加他們在路上『被看見』的機會。」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也表示,這次運用紡織綜合所在科技專案計畫所研發「高牢度原液染色螢光纖維」於兒童螢光警示背心,並結合台化纖維、翔定興業、東周化學、台灣微粒、樂林企業等紡織上下中游業者與高美芬設計師,製作高品質的兒童螢光警示背心,希望未來能廣泛的提供全台幼兒園進行運用,以提高孩子在道路行走的安全性,也期望未來能將此技術逐步推廣到各個產業當中。透過這次兒童螢光謷示背心捐贈,攜手靖娟一起守護台灣的未來。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研究綜合所協理邱勝福表示,產品開發都是以產業來看,紡織產業有百分之80都是外銷,百分之20才會留在國內,會想要在這上面做一些改變,以品質、差異化、短交期,做為我們的優勢,就以這件兒童螢光警示背心為開端,所以找到了靖娟基金會一起合作,促成了這次的捐贈儀式。

此次捐贈的背心是依照幼兒的身形、行動程度及安全性進行專門設計,所應用的高牢度原液染色螢光纖維,是在纖維的原料端就具有螢光色,因此無須經過染色,所以能大量減少二氧化碳及廢水的排放,降低對環境的汙染。運用該纖維所開發出的布料,具有耐日光、耐水洗、耐汗等特性以及色牢度高達到4.5級,因此不易褪色,且符合國際規範ISO EN 20471警示螢光規範,所以孩童穿上這件螢光警示背心,能讓家長和老師放心與安心!為能增強背心的警示性,加上了臺灣在地製的反光條,以照亮孩童,為他們守護交通上的安全。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幼兒教室安全?靖娟揭露近8成消防有問題 意外發生難逃
三總幫新生兒洗澡燙傷!靖娟基金會怒斥「根本搞錯步驟」
響應交通安全月 靖娟基金會籲:從教育落實正確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