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偶然35年--重聚 - kurich 的網誌 - udn部落格
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民歌偶然35年--重聚
2008/07/22 14:46
瀏覽4,901
迴響7
推薦4
引用0

邀請函
民國62年底寒假,第一代民歌手吳統雄先生是台大中文系大一學生,擔任救國團山野營隊的輔導員,在中橫公路與幾位輔導員在一起,當時年輕朋友們都是唱別人的歌,沒有自己的歌,於是創作了『偶然』,並且介紹出去,這首歌後來幾乎成為救國團團歌。海山唱片民謠風系列製作人林伯宜先生,當時是台大化工系大三學生,也是救國團輔導員,我當時是中興大學土木系大二學生,參加了救國團中區駕駛隊,立刻就被林伯宜輔導員教唱這首歌…。http://blog.udn.com/kurich/2019677

偶然,就是那麼偶然,
讓我們併肩坐在一起,唱一首我們的歌,
雖然不能常相聚,也要常相憶,
天涯海角不能忘記,我們的小秘密。

35年時光匆匆,一群年輕的知識份子本著唱自己的歌的信念,開始認真地替自己寫歌,自己演唱。原本只是星星之火的創作風氣,未料竟在短短幾年間,成了全民運動,「唱自己的歌」成為當年最響亮的口號。這股生生不息的創作之火其作品不但超越了校園的範疇更照亮了台灣的歌壇。
這段歷史,其中有甚麼『小祕密』?我以吳統雄與林柏宜兩位先生串場人身分(他倆以前完全沒見過面),特邀請他們出席,將小祕密宣布解密,以及舉辦一個小型音樂欣賞會,聽吳統雄先生介紹「關關」系列,除了「偶然」外,其他9首當年都是被禁歌曲。同時也欣賞聆聽林伯宜先生製作的民謠風-校園民歌系列。

民歌偶然35年--重聚
時間:民國97年8月30日下午2:30 ~ 5:00
地點:台北市文山區育英街xx號1樓
詳情請上『四年級部落格』網站「也談教育」篇,網址:
http://blog.sina.com.tw/grade4/article.php?pbgid=15096&entryid=579838#comment_1137078
欲參加者報名請發email:
johnny.kurich@msa.hinet.net

 

顧兄﹝johnny.kurich﹞、統雄兄:
 
8月30日我就先報名囉,真盼望立刻就能看到二位。

有機會認識你們,實在是一種榮幸,接到顧兄來電討論關於『偶然』這首歌,喚起我不少回憶,很多偶然的陰錯陽差其實就是一種緣份。

顧兄來電時說統雄兄會寄mail給我,但我一直沒收到,請原諒我這個電腦白痴,溝通上很麻煩,但仍希望有機會能和大家聚一聚,能有這首歌的一些訊息,無疑是極端令人興奮的,以下是我個人的了解,先提一提,或做些聲明:﹝可否幫我PO一下?﹞
 
 
 

一、                各位民歌的愛好者,好久不見,大家好!

二、                本人並非偶然這首歌的作詞或作曲者----偶然/為什麼這首歌我個人非常喜歡,但其作詞或作曲者並非我,真的不敢掠人之美,市面上常有記載上的錯誤,若有什麼較好的機會,是否幫忙更正或代為說明一下。

三、                我個人與民歌或偶然這首歌,到是有一些淵源。大約是民國67年至69年間,海山唱片公司想製作一些民歌唱片﹝就是後來的『民謠風』系列﹞,請我當製作人﹝就是從辦比賽,找歌手,選詞曲,溝通編曲、錄音、合聲、混音、到封面設計等統統要參與的那一個人;以電影為例,大概就是導演﹞,當時剛退伍沒多久,對一切都很好奇,體力又好的很,胡理胡塗就答應了。﹝海山唱片是金主,花錢讓我一個無名小卒來磨練社會經驗﹞

四、                民謠風共作了四輯,第一輯:鄉間的小路﹝齊豫唱﹞、大海邊﹝小烏鴉唱﹞、流浪者的獨白﹝葉佳修唱﹞等。第二輯:我願﹝蘇文良、王瑩玲、卓琇琴、何佳玲唱﹞、偶然﹝卓琇琴唱﹞、何必道珍重﹝趙曉潭唱﹞等。第三輯:恰似你的溫柔﹝蔡琴唱﹞、露珠﹝李碧華唱﹞、知心友﹝陳秀男等唱﹞、我居住的地方﹝蘇來唱﹞等。第四輯:希望還能遇見你﹝蔡琴唱﹞、火光﹝王麗容唱﹞、午後的雷雨﹝李碧華唱﹞、匆匆別後﹝梁弘志唱﹞等﹝另蔡琴所唱被遺忘的時光,亦同時製作,但因時間長度之故,未放入本輯﹞。其後海山唱片就因財務問題而結束營業﹝或改組成喜瑪拉雅唱片,很報歉,這方面我不是很了解﹞,最後喜瑪拉雅好像也從市場上消失了。

五、                當時校園民歌的特色就是『唱自己的歌』,參賽者絕大部分都是自己創作詞曲,還常自彈自唱呢!『偶然/為什麼』一曲應係當時參賽者所唱,但不明其詞曲作者﹝類似情況還有『大海邊』,以及我替鄉城唱片公司製作的『鄉城組曲』中的『加克利』﹞,這些歌在當時的檔案中是『作者不詳』﹝文雅一點的說法應該叫『佚名』﹞,但當時的歌曲有審查制度﹝就是思想考核或風俗檢驗啦﹞,送審沒通過的是不能公開播出的﹝沒有辦法上電視打歌﹞,作者佚名是沒辦法送審的,於是海山唱片公司說:好歹是你林伯宜挑選出來的,就說是林伯宜『選曲』吧!若真的有思想上的問題,就由公司和選歌的人負責囉!既然這些歌又優美又清純當然一切OK。於是海山當局的文件上從此就改成『林伯宜選曲』,至少當時所有發行的印刷文字完全是統一口徑的,至於選錄這首歌的緣由,以及該歌曲與救國團活動的密切淵源,我在當時發行的『民謠風第二輯』唱片內的文字中有詳細說明﹝順便一提:誰有黑膠唱片,可否有償割愛於我?我的地下室在芮莉颱風的時候變成了游泳池,關於民歌的舊記憶一併被黃泥漿delete掉了﹞。至於後來在坊間各種歌本或不同的場合被誤植成『林伯宜詞曲』或『作詞』或『作曲』或和救國團之間有各種不同的排列組合,那真是馮京變馬涼了。﹝有一件事可以絕對確定的,那就是誤植的人一定沒有買『民謠風第二輯』唱片,拜託耶,很好聽內!﹞

六、                當時海山唱片公司為了尋找『大海邊』及『偶然』的作詞作曲者,還特別公開召告大家一起尋找﹝希望把作詞作曲的稿費發出去,三十年前的台灣好像詞曲的費用都是固定的,似乎是大眾傳播業獨大,好像也沒有什麼版權或版稅的觀念﹞。這件事湊成一段好緣份,就是找到了『大海邊』的詞曲作者趙曉潭,後來趙曉潭和大家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也是我的至交﹝啊!君子之交,也有一陣子沒再聯絡了﹞。

七、                從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我對『偶然/為什麼』這首歌的推廣好像有也一點點貢獻﹝卓琇琴唱的非常好聽ㄛ﹞,不過慚愧的很,當時市面上流傳最廣的版本卻是海山唱片『銀霞』的版本﹝由包括童安格在內的旅行者三重唱所合聲﹞,那個專輯的製作人並不是在下我﹝假如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音樂素養奇佳的鍾光榮老師﹞,但仍採用民謠風第二輯的KALA﹝蘇文良所彈的絕品吉他﹞。發行在後的『銀霞』版『偶然』賣的非常非常好,發行在前的民謠風第二輯反而賣的普通,這當然跟製作人功力的高下息息相關。

八、                以上是關於『偶然/為什麼』與本人及送審間的關係,順便再提一提同樣有可能需要更正的一首歌﹝拜託大家幫電腦白痴的忙﹞,那就是民謠風第二輯還有一首『我願』﹝蘇文良主唱及吉他伴奏,另女生合聲及對唱﹞,作曲者為謝峰賜,歌詞原創者為其同班同學的集體,目的好像是鼓勵同班某男孩去追一位名字中有『雲』字的女孩;原詞好像只有短短幾行字,不太適合於出版,後來經過謝峰賜的同意,由我大幅修改,並加上第二段或副歌的歌詞以完成全曲,送審時既不能寫『民新工專某年某班作詞』﹝有問題就抓全班去關﹞,也不宜掠美而寫成係本人作詞,最後折衷的官方統一版本為『林伯宜改詞』,唱片中的內文亦有詳敘其間原委;現在若有記載是本人作詞,同樣亦不正確。人生常有些偶然的錯誤,卻造成美麗的結局。﹝我很好奇,謝峰賜的那兩位同學最後結婚了沒?----現在可以問吧?﹞

九、                很抱歉民歌對於我好像是上一輩的事﹝我大女兒6年級屬羊,當時襁褓中;小兒子雖早已成年,但他出生的時候民歌卻已經那個了﹞,有些事還真的不能怪我,大學唸化工,退伍以後從事塑膠工作不到兩年就同時又忙著民謠『瘋』,昏天暗地,可是非常有趣,可以說是人生最快樂又最有意義的一段時光﹝朋友多到你沒辦法想像的地步,那時候的人性和現在的人性真的不大一樣﹞,也因為民歌,使我完全脫離了本業,和音樂結了一段姻緣,開設樂器公司,後來代理日本松下的電子樂器﹝就是Organ、Keybord,現在我大姊還在經營﹞。目前呢?目前我除了『不動產』三個字以外,其他完全不懂,大概就醬終老了,這是個人的職志。我的不動產範疇是什麼?容我簡單介紹一下,主要就是做代書﹝地政士﹞,替人解決關於土地的法律問題,因為與複雜的土地法規習習相關,所以必須時常翻法條﹝註定當書蟲一輩子了﹞,起初覺得枯燥,久了就苦中作樂,現在則變成生活的習慣;再衍生出來的就是不動產經紀﹝仲介啦﹞、不動產估價、土地開發等等,範圍有點廣,忙是難免的。但這些都是很Serious的工作,跟音樂上Romantic的要求全然不搭嘎。剛開始的時候偶有客戶和我提起民歌界好像有一位和我同名同姓的人,我還常會一笑否認﹝沒辦法,為了建立一點點關於不動產的專業Image嘛!我的客戶大多有一點年紀,若遇到類似須要關起門來討論遺囑內容的場合,各位可以想像當時空氣中的氣氛吧﹞,當然現在不會了,一方面是自己在不動產這個行業已經夠久,二方面是拜各位熱心復興民歌人士之賜,不少四、五年級生被喚起了一些共同的記憶,在某些氣氛嚴肅的商場上,民歌話題還可能成為融冰的觸媒。

十、                大約半年前在新店市公所捷運站巧遇阿波羅﹝老崔啦,就是把吉他彈得出神入化的那一個----流浪者的獨白﹞,巨大的身軀把我抱得快喘不過氣來,直說我怎麼失聯了,以前總共回國兩次都沒有找到我。其實他自畢業後隨即離台進入米國XX部某大學深造,接著就到該部服軍職迄今﹝現駐冰天雪地之處﹞,二、三十年總共只回台兩次﹝連同這次共三回,似乎是他失聯!﹞;他說上回來台時又找不到我,只好一個人去T大校園憶舊,想起從前種種,眼淚都要滴下來﹝後來就辦了一張校友卡帶回北極當紀念﹞。其實大家都沒有失聯,就是生活形態改變,或者懶惰一點而已。

十一、       到了這個年紀,第一求身體能健康,第二求每天有事做,偶若得到老友訊息,算是意外驚喜,也是平淡情緒中的一大愉悅。我常一個人開車遊山或泡湯,會疏於接手機,但現在確知有一個暢通的聯絡方式:我的  FAX:02-2702-3776 ,幾十年來從來沒有改過;另外,我的新E-MAIL﹝舊的已被垃圾信件攻佔而掛掉了﹞:longwoodrealestate@gmail.com ,我這個白痴還勉強會使用e-mail,歡迎大家多聯絡囉!

                                         林伯宜於97年7月26日星期六

 http://blog.udn.com/kurich/2177272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校園筆記
自訂分類:人生旅程
迴響(7) :
7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
2022/11/21 08:1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0%A1%E5%9C%92%E6%B0%91%E6%AD%8C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6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
2010/04/03 06:34
被指抄襲 劉家昌嗆:寫2千首歌再來找我 【4/2 19:41】
被指抄襲 劉家昌嗆:寫2千首歌再來找我 【4/2 19:41】


〔本報訊〕歌曲《偶然》作者吳統雄指控劉家昌,長期將《偶然》當做自己作品,但劉家昌回應:「從沒說《偶然》是我做的。」還嗆聲:「等他(吳統雄)寫了2千首歌再來跟我說。」

 被指抄襲,劉家昌口氣超大,不但要吳統雄「先寫2千首歌」才能找他談,今(2)日還發表聲明稿表示:「《偶然》我真的沒聽過。」要指控他的吳統雄不要搭成名便車,劉家昌說:「吳教授為人師表,用這種手段出名,怎麼面對學生?」

 劉家昌另外指出,自己寫的《梅花》,也曾被錯置「蔣偉國作曲」,自己都不在意,因為我有本領再寫。劉家昌還酸了吳統雄:「一生只寫一首歌,也難免會計較。」

 得理不饒人的劉家昌,還質疑吳統雄如果要保護版權,早就該追究了,「何必等到我開音樂會時呢?」

 日前吳統雄出面指控,劉家昌長期佔用他多年的作品《偶然》,但劉家昌隨即表示,從沒說過《偶然》是自己做的,反駁吳統雄的指控。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5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
2010/04/02 12:38
劉家昌開唱衰神罩頂 偶然爆 侵權
劉家昌開唱衰神罩頂 偶然爆 侵權
記者林佳宏/台北報導

「音樂教父」劉家昌創作2000多首歌,外界以為70年代玉女歌手銀霞唱紅的「偶然」是他的創作,但原創者吳統雄跳出來發起「正名」活動,劉家昌的「音樂教父」招牌遭踢館!

爆料指吳統雄及朋友所作

銀霞唱紅的「偶然」,傳唱台灣大街小巷,更是救國團團康必唱的歌,從歌詞查詢網站、KTV的詞曲版權,標明的都是劉家昌作詞作曲。但本報接獲讀者爆料,指這首歌是吳統雄和山野服務朋友1973年的作品,不解為何會變劉家昌的作品?質疑音樂教父有侵權之嫌。

記者求證吳統雄,他表示這首歌是1973年在救國團中橫服務隊時,跟山野服務的輔導員集體創作,他清楚描述,剛開始歌曲先完成前4句,過了2年他在中橫擔任輔導員時,教一位原住民小妹妹唱這首歌,小妹妹覺得歌詞太短,於是他們又加了一段副歌共同完成。

劉稱未說過是自己作品

吳統雄說,他不是要來追討版稅,「只是希望恢復原貌。」他曾透過許多管道告知劉家昌此事,但都沒得到回應。劉家昌則回應,他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說過這首歌是他寫的,他強調:「我寫過2000多首歌,有1000多首都忘了,也不差這1首,再者我有200多首歌,都掛別人的名字。」他反過來質疑,在演唱會前爆出此事,「對我來說也太『偶然』了吧,不要搭便車嘛!」

吳統雄感嘆劉不認帳

對劉家昌說法,吳統雄口氣平和回應,本來是好意要朝好的方向處理,「他(劉家昌)這樣的說法,給人感覺不認帳,這種東西繼續掛在他名下,也不是正確的事情。」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4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
2008/09/01 22:28
1元支票
1元支票
張貼者Anonymous user
2008/8/31 上午 01:11
1元支票

點子王 Kurich 兄,在「民歌偶然35年--重聚」會後,
向林伯宜兄建議:
請海山開1張「1元支票」給我,作為當初出版「偶然」的致意。

我覺得這個構想,很有創意、很好。
我當初參與「偶然」的創作、推廣,
純粹就是為年輕朋友介紹:「唱我們的歌」,
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有過營利的念頭。
所以從來沒想過,是否有版權費、費用多少的問題。

但,我向林兄建議,請海山將各種產品記錄改為:
「吳統雄和山野服務的朋友們」。

如果海山願意主動致意,
開1張「1元支票」,並附個短文裝裱,
我覺得確實是對「民歌開拓時代」的紀念,與對其他無名參與者的感懷。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3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
2008/07/26 10:51
原文
原文
----
Last month, I went back to my beloved Taiwan to attend my 30 years of reunion with my 交大同學. My last trip to Taiwan was 1987 (21 years ago)!

Last weekend, it took me couple hours to type the email below to my former classmates. It told the story of the song. The original song write should be a relative of my former neighbor - 蔣仁忠. His mother is a 山地同胞. And his mother could be the close relative of the girl who taught me the song!

偶然 就是那麼偶然
讓我們並肩坐在一起
唱一首我們的歌
"縱然不能常相聚 也要常相憶"
天涯海角不能忘記 我們的小祕密

1975 大一暑假, 二姊金門戰鬥營的通知寄到家時,她已去了中興大學的山地服務隊. 爸爸派我帶著戰鬥營的通知單去山地找她.在仁愛鄉派出所的協助下找著了山服隊. 二姊因著山胞的需要,放棄了金門戰鬥營的機會,並把我說服留下參加山地服務隊的電工組. 那幾天,山服隊唯一的吉他斷了幾根弦. 那一晚的晚會大家都用清唱.

第二天,一位年輕山地女孩來到電工組要求我們去她家修電唱機. 我跟她到了家中,她的祖母用山地話對我說:”年輕人,不要急著作事,先來跳舞”. 電唱機還沒修,缺了音樂怎能跳. 她家在進門右側有一吉他. 我不會跳舞,就用吉他伴奏唱了兩首拿手的歌. 女孩接著就唱了這首極美的歌--偶然. 這原是她表哥當兵時寫的. 那天我從她那兒學會了這首歌. 其中第四句經我改寫成“縱然不能常相聚 也要常相憶”. 當天的晚會,我用那借來的吉他唱了這首歌. 不知是歌好還是吉他好,那晚大家一唱再唱,唱了無數遍. 據說那幾年這首歌幾乎成了中興大學的校歌. 除了吳廣蔭以外,交大沒人知道這歌是由交大人”採”出來的. 大二寒假 (1976冬天),當我作合歡山健行隊副領隊時, 這首歌已十分流行. 救國團的各梯隊都愛唱它. 而且下面一段已被接在一起唱.

為什麼 忘不了你
為什麼 惦記著你
多少的時光流走 多少的記憶在心頭
你悄悄的來 又悄悄的走
留給我的只是 一串串落莫的回憶

符濟群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2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
2008/07/26 10:42
又有人說故事
Dear 統雄,
It took me quite a while (free time) to type the chinese update below! My post failed then saw your question to me.
Yes, it's so amazing, after modify the 4th sentence, it only one word different than your original song.
I saw Kurich's invitation. My family just came back from Taiwan. It may not be easy for me to visit Taiwan again in August! I plan to visit Cina and Taiwan in later September! Kurich is same age as my 2nd elder sister at 中興大學 whom made me stay in 山地 and learned your song from a 原住民 girl. AS my sister told me, this song was VERY popular in 中興大學.
If time allow, you will see more update in Chinese. 20+ years ago, I wrote a Chinese input method for Digital's VAX/VMS systems. Now I have to start over and learn the PY or YiTen method on Microsoft Window systems. My Chinese typing on Windows is very slooooow!
小瓜呆 was my nickname in college time at 交大!
Until next time!

John

===

驚喜!
去年經一位交大學長建議用 google 尋找失去連絡的同班同學. 沒想到多位同學已回台灣及中國發展. 使用他們的中文名字就可 google 到許多 information. 上個月回台參加交大30年同學會時有一同學把當年畢業記念冊帶了去.裏面有一句話勾起了一個想找「偶然」這首歌的原作曲作詞人的意念.
昨晚 surf 到此部落格 只看了一段就 singup & post.今天看了個仔細又上訪吳兄的網站.心中是又驚又喜. 當年那位山地原住民女孩所謂的表哥可能就是吳兄或救國團的人. 當時她唱的第四句似乎是以"雖然"開始但因不太通順所以被我改寫成“縱然不能常相聚 也要常相憶”.沒想到誤打誤撞竟改回到與原詞僅差一字. 那梯次的中興大學山地服務隊與救國團幾個團隊及駐站員相遇時都教大家唱這首被改了一句(一字)的偶然. 今日大多網站都用這被改了一字的歌詞.
我很高興沾了一點這首好歌的光!

John Fwu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1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
2008/07/22 14:58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