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貴人張忠謀!力晶改組以小吃大,更名力積電拚2020年重返資本市場|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感謝貴人張忠謀!力晶改組以小吃大,更名力積電拚2020年重返資本市場
感謝貴人張忠謀!力晶改組以小吃大,更名力積電拚2020年重返資本市場
2018.09.05 | IPO

力晶到去年底歷經淨值15.29元,到今年首季,力晶一季獲利硬是賺贏去年一整年,但5年前力晶淨值是負數,股價只有0.29元,被迫下市,

由於營運大起大落,業界稱黃崇仁是九命怪貓,但他先前接受媒體訪問,強調他只有一條命,就是帶領公司活下去。

拼2020上市,力晶改組小吃大

力晶集團4日宣佈因應2020年上市計畫,展開企業架構調整,旗下負責8吋廠的鉅晶電子,不僅更名為「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積電),2019年更計畫收購母公司力晶科技所屬的三座12吋晶圓廠!

力晶也表示,2020年力積電將以專業晶圓代工產業定位,在台灣爭取重返資本市場,而這也是黃崇仁今年復出公開場合時向股東預告的承諾。

力晶曾是台灣DRAM產業龍頭,股民心中印象難以抹滅,或許是力晶要重新上市,重新定位晶圓代工廠,不得不以子公司為主體,並改名的主因。

有趣的是,黃崇仁多次表示未來力晶要當小台積電,此次也取名力積電,似乎也是「向台積電致敬」。力晶表示,力積電後續會增資,爭取往來金融機構的支持。

7D443C94-631A-4E5C-96FD-5968C537F7CC.jpg
力晶宣布投資2780億元在銅鑼興建2座12吋晶圓廠,右為力晶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崇仁,左為科技部長陳良基一同指出新廠位置。
圖/ 王郁倫拍攝

力晶官方發佈聲明:「為徹底擺脫以往金融界、投資人乃至於一般社會大眾視力晶為DRAM、IDM(自有產品)概念股的舊形象。」

黃崇仁說,重返資本市場後,會以單純的資產、財務體質以及專業晶圓代工的明確定位,專注投資本業,善用多重籌資管道,增加未來產能擴張所需的資金調度彈性。

從DRAM轉代工,貴人台積電張忠謀

力晶自2008年起歷經全球DRAM景氣低潮嚴重虧損導致股票下櫃、5年內轉型晶圓代工業,公司估計5年獲利500億元,從賠千億到賺錢,營運跌宕起伏有如半導體界的傳奇故事,而背後的貴人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讓力晶跟世界先進策略聯盟。

而爭議的一點,則是力晶在0.29元下市,28萬股東手中股票變壁紙,下市後,黃崇仁以每股0.3元公開收購在外流通股票,現在營運大好,股東質疑他資訊不對稱低檔收購。

力晶科技黃崇仁創辦人說明投資案.JPG
力晶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崇仁表示力晶要當小台積電。
圖/ 科技部

展望未來,黃崇仁表示,為長期投資台灣、謀求員工與股東最大利益,過去幾年該公司一直低調規劃未來策略方向,企業架構調整,是重新出發的第一步。

力積電力拼台灣晶圓代工老三

為籌劃上市,100%控股的8吋廠子公司鉅晶先更名為力積電,並在2019年中,把力晶科技的3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力積電;換言之,力積電在2020年會擁有3座12吋廠、2座8吋廠及逾6,000名員工,將以自有獨特產品技術(product technology)的專業晶圓代工廠的產業定位,在台灣申請重回資本市場。

張忠謀大樓落成_2018_07_10_蔡仁譯攝-12.jpg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是力晶轉型的貴人,曾伸援手讓世界先進跟力晶策略聯盟,成功讓力晶轉型晶圓代工。
圖/ 蔡仁譯攝

黃崇仁認為,力晶同時掌握記憶體、邏輯和多元化整合製程技術,過去就以獨特定位立足於晶圓代工市場,未來力積電在技術研發方面,將積極與歐、美及日本大廠合作,朝向高階的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與半導體晶片連結,持續優化生產MOSFET、車用電子等成熟技術產品,打造新定位。

關鍵字: #台積電 #張忠謀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坐穩品牌心佔!信義房屋利用LINE提升獲客效率,從房仲巨人晉升永續居住引領者
坐穩品牌心佔!信義房屋利用LINE提升獲客效率,從房仲巨人晉升永續居住引領者

信義房屋在台灣深耕逾 40 年,全台近 500 家分店,秉持著「堅持企業社會責任,成就世界級服務業」的品牌理念,持續以有溫度的創新引領集團品牌超越房仲業務,除了與仲介業務相關的履保、代書、鑑價外,也將服務觸角延伸至永續居住生活,如搬家清潔、裝修、甚至觀光旅遊,盼能帶給客戶全方位的服務。

「信義房屋致力於提升服務品質,希望在消費者有購屋或居住相關需求時,第一時間就能想到信義房屋!」信義房屋數位行銷組經理梁育馨(Sherry)提到,然而這也帶來一個長期課題:如何有效提升品牌心佔率?

信義房屋借助 LINE 高度使用率,探索潛在客群

基於房地產業的特性,信義房屋在行銷上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房地產交易屬於低頻交易,平均每個人一生中只會有 2~3 次購屋需求;其次,交易週期往往較長,從初步接觸到最終成交可能需要 3 個月至 1 年的時間。因此,如何培養客戶忠誠度、在消費者心中維持信任感,當有需求時第一個想到信義房屋,便是行銷經營的核心所在。

「房地產不同於一般的電商,成效不是一蹴可幾,無法立竿見影。所以長期耕耘很重要,必須持續與消費者溝通,建立信任感。房地產也不是衝動型消費,消費者會考量品牌知名度、仲介服務品質、保障內容等多方面因素,包括理性和感性的層面。」

梁育馨指出,在數位行銷流程上,除了定期推播品牌、房市、居住趨勢訊息,提供客戶有用的資訊外,更需將客戶進一步貼標分類,依客戶興趣提供推薦物件,包括從吸引客戶進入網站、瀏覽物件、填寫預約看屋表單,到業務分派服務客戶,每一個環節都要精心設計以提升留存率,講究精準,也追求有效提升填單客戶的數量和品質。

「5~6 年前,當時信義房屋的數位廣告行銷幾乎都是委外處理,當受眾分散在不同的代理商,數據就無法累積,更遑論整合發揮最大綜效。」梁育馨回顧,後來隨著信義房屋積極推動數位轉型,成立數位行銷部門,如今有了自家數位廣告人才,才得以依靠長年累積的洞察與資料,自行投放廣告。

「不過很快我們就發現,信義房屋的潛在客群年齡層稍長,既有的客戶池已經達到飽和,為了長期耕耘,信義房屋需要找到新的接觸機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積極跨足 LINE 經營,希望能利用 LINE 的高使用率特性,吸引更精準且廣泛的受眾。」

獲客成效最佳!信義房屋用 LINE 提升點擊率、減少約看成本

從LINE官方帳號(LINE OA)經營開始,信義房屋首先透過好友貼圖與活動不斷擴大好友基數,也與第三方合作開發買賣屋相關功能,逐步完善選單,讓 LINE 能做到貼近官網或 App 的簡易搜尋,盡可能在統一的專屬一對一對話框環境保持與使用者的互動,並定期推播品牌形象、搜尋物件、主題活動等訊息,透過貼標逐步完善客戶分類。

0530_1200X800_1.jpg
透過 LINE 選單功能不僅提供常見服務,更與客戶在專屬一對一對話框環境保持互動。
圖/ 信義房屋

同時,信義房屋也採用 LINE Ads Platform(LINE成效型廣告,LAP)的解決方案,建立各單位廣告帳號測試轉換成效,更發現其導流、影片觀看進站成本優於其他媒體,從此將LINE定位在獲客首選工具。

梁育馨強調,「做數位行銷很需要一站式的工具,拜 LINE Business Manager(LINE企業管理平台)之賜,讓我們能將 LINE OA 與 LAP 的受眾資料相互應用,突破過往單點式的行銷,能越做越精準,也提供給客戶更好的體驗。」

此外,過去許多波的廣告測試發現,物件素材點擊率較高,因此透過串接物件 DPA(Dynamic Product Ads,動態產品廣告)優化更新效率與實際成效,成功讓廣告點擊率翻了2倍;又如為了解決 iOS 與第三方 Cookieless 影響,信義房屋也在 LINE 一推出 CAPI(Conversion API,轉換 API)白名單就完成串接,持續優化廣告轉換成效。

0530_1200X800_2.jpg
運用多種版位的 LINE 成效型廣告與客製行銷活動,迅速吸引受眾加好友,提升品牌互動率。
圖/ 信義房屋
0530_1200X800_3.jpg
運用多種版位的 LINE 成效型廣告與客製行銷活動,迅速吸引受眾加好友,提升品牌互動率。
圖/ 信義房屋
0530_1200X800_4.jpg
運用多種版位的 LINE 成效型廣告與客製行銷活動,迅速吸引受眾加好友,提升品牌互動率。
圖/ 信義房屋

信義房屋深化 LINE 經營,給客戶最剛好的品牌溝通

「其實在經營LINE官方帳號之前,信義房屋多採用簡訊行銷,但實際的開封、點擊成效較難追蹤且效果不顯著。如今,透過高使用率的 LINE 官方帳號作為接觸媒介,加上多元的推播訊息格式使開封率或進站任務轉換等,成效皆有感提升!」梁育馨認為,客戶可主動透過官方帳號選擇想使用的服務,品牌端則可篩選受眾推播相關訊息、投放廣告,顯示 LINE 正是客戶與品牌間最貼心也最便利的雙向接觸管道。

展望下一步,梁育馨坦言,除逐步提升好友數外,如何維持活躍好友數會是接下來的行銷挑戰;另外,信義房屋也希望將 LINE 官方帳號好友與品牌累積 40 年 的 CRM 會員數據整合應用,日後信義房屋會員發送通知不再只限於簡訊、EDM、App 推播,更能同步利用 LINE 給予更多元的行銷內容,為客戶提供更客製化的良好體驗。

【LINE Ads Platform 相關資源】

【LINE Business Manager 相關資源】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Be Young and Beyond  引領台灣破浪的創業家們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