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吕小军和李大银在 2019 年举重世锦赛上先后打破世界纪录的表现?

在抓举中吕小军和李大银先后举起171公斤。 挺举比赛中,35岁的吕小军由于身体不适,开把从200公斤下调至191公斤,随后出现明显的背部伤痛,背部冰敷…
关注者
275
被浏览
510,734

38 个回答

简单一点,看看同行对此的感想。下图来自于美国女子举重国家队队员Mattie Rogers(ins账号mattiecakesssss)赛后在ins发表的内容:

其他答案有人提到了小军试举成功时台下的摄像也很激动,那就再放一个视频好了,视频来源于知名举重网站ATG的ins账号:

吕小军2019年世锦赛带伤挺207https://www.zhihu.com/video/1159390269542588416

这就是无需语言解说,全人类共通的体育精神。

吕小军2019年世锦赛:匣里金刀血未干

mp.weixin.qq.com/s/GOyr

之于吕小军,力拔山兮气盖世没有下一句


我本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世界锦标赛,至少对吕小军来说是这样。

他是经历过七届世锦赛的老将了,一路走来自然是游刃有余。作为他每一届世锦赛都看过的老粉丝来说,我淡淡地把这届世锦赛看得和往届的世锦赛一样,心中对这位廉颇老将的期待也不过:

“这届世锦赛估计也就发挥个一百七、二百或二零四拼一个总成绩吧。前提是但愿李大银这小将不要太疯狂。”

从他2009年的成名战回溯起来。吕小军的比赛风格一向是最后一个出场,在抓举拉开差距,挺举跟住,如果四把定胜负,第五把尝试破一个总成绩纪录。这种比赛风格多年维持下来,我当然会觉得这就是吕小军的风度——游刃有余

这种游刃有余,不仅表现在赛场风格上,也表现在他的技术动作上,抓举永远一气呵成,干脆利落得完成,几乎没有出现过起立过程中踉跄两步。就连2013年波兰世锦赛的176也仅仅只是在底部脚后跟抬了一下,里约的177则完成得还要完美。我记忆里也就2010年安塔利亚世锦赛抓举一百七十公斤,起立后没稳住走了两步。


里约177公斤破纪录完成得很安静。


有时候我觉得这位大将太过在意风度,几无称之为人的实感。就连里约奥运会因那难以服众的一举而错失金牌,也给予对手肯定:

“不管有没有站稳,我的确是看他举起来了。”

这样的吕小军太过高风亮节,和我的距离太远了。

不瞒着,我也曾以小人之心揣测过难道他重翩翩风度甚于输赢成败么?

昨晚,我看到了这位高风亮节的大将另外的侧面——这是一个有血有肉、肩膀的一边扛着小家,一边的肩膀扛着大家,有着家国情怀的吕小军。把家国的气概看过自己的风度,拼尽全力的吕小军。

回忆起比赛。他的抓举第一把竟然就因为进肩浅而导致偏前,起立过程中着急着往前去抢救,踉跄了几步,但仍然没有抢救起来,看走到后场的他捂着腰,我隐隐地感觉事情不妙。事后经他确认才知道,抢救偏前的杠铃时引发了陈旧的腰伤。

果然在挺举部分,原本二百公斤开把的他,意外的调整了开把,把开把重量大幅下调至191公斤,提前出场,下到后场就躺倒在地,冰敷了起来,之后转播也是不断的给后场的吕小军镜头,又是冰敷又是推拿地,恐怕还能不能举后面两把都是未知数了。想必观众的心绪也是随着开把二百公斤的高点一路跌到冰点。

这样的情景让我脑海难以抑制得闪过了京奥69公斤级决赛时:


北京奥运会6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国派出小将廖辉和老将石智勇的双保险,老将石智勇因为抓举引发了腰部的陈旧伤而黯然离场,当时的小将廖辉挑起夺金重担。
北京奥运会6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国派出小将廖辉和老将石智勇的双保险,老将石智勇因为抓举引发了腰部的陈旧伤而黯然离场,当时的小将廖辉挑起夺金重担。


好在前方的厮杀十分胶着,不知是我心中等得焦急还是时间的确过了很久,我的体感时间足足有二十多分钟那么长,吕小军一直压着一个205公斤在那里,不知道是战术拖延还是真的没打算放弃,在队医的紧急处理之后,吕小军似乎恢复了一点。然而场上的重量已经加到了203公斤,举重比赛场上杠铃的重量一旦加上就不能再减下来了,也就是说,吕小军最轻也要举203公斤,但不知道是过了最后一次点名的时间还是他无意降重,吕小军依然选择试举205公斤。我依旧为他担心,二十多分钟过去了身体多半已经凉下来了,不知道在后场还有没有重新做过热身?

没有时间给我细想,吕小军站在205公斤的杠铃前,他并没有像我脑中闪回的前辈一样黯然离场。

但这是205公斤啊,是他国际比赛的最好成绩,他最近一次在国际赛场上举起这个重量还是在2011的巴黎世锦赛上,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正值巅峰。如今已经是35岁的老将了,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30岁的张国政在试举可以拉大和对手的差距的190公斤时,下蹲挺中不慎腰椎脱出。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张国政试举190公斤失败。
不慎腰椎脱出。


就在我晃神的瞬间,他举起来了,放下杠铃后,打了好几个趔趄才站稳,尽管紧急处理过了,再次承受这么大的重量,肯定还是吃不消的。

观众的情绪也因为他的这一举而从191的冰点冲上了高点,想必同为观众的我们心情是复杂的,既为重新拿到第一顺位而激动又为他严重的腰伤而担忧。

况且,虽然其他选手都结束了比赛,但小将李大银还有两把没举呢!

抓举他们的成绩同为171公斤,因为吕小军率先举起而拿下抓举金牌。

这时候比赛又变成了两位中国选手的内战,一位老将和一位正值上升期的新人。记得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男子69公斤的角逐,也是一位老将,和一位新人,我心中知道,吕小军既然决定试举了205公斤,最后一把则一定会举,因为事已至此退无可退,若是想退191公斤后何不身退?

只是面对上升势头接近疯狂的小将,吕小军是否会步他的兄弟廖辉的后尘呢?


2017年天津全运会,老将廖辉翻起超过他保持的世界纪录的199公斤。
2017年天津全运会,小将石智勇拿下冠军握拳怒吼。


在小将李大银第三把举起破世界纪录标准的206公斤后,吕小军把杠铃加到了207公斤。

结局对于事后的我们来说都再清楚不过了,不论是现场的观众还是通过媒体转播的观众都沸腾了。


我知道,不止我一个人在为吕小军作文称道。但或许只有我一个人心中的吕小军与他人不同,我眼中的吕小军,正如我文章的最前所写到的,是一个重视翩翩风度、游刃有余的大将。


从他吐露出的观点是这样,不论输赢我不要失我翩翩风度。

从他的比赛风格也是这样,我大位不以智取,半由天意半由人。

从他的技术动作看是这样,从一个人的动作看得出他的性格和审美。


可是面对家中的三个女人,背负着国家和自己的奥运梦,他不想再这样了。


171公斤这样的重量,不知道在比赛里举过多少回,他曾经最好举起过177公斤,可是他会去拼命抢救,尽管这使他引发了陈旧的腰伤。

面对还要不要继续比赛的抉择,他选择继续比赛,不仅要比还要拿下冠军,既然已经处于赛场之上,我就要拼到最后一刻。

就算腰伤的地雷随时要爆炸,那也等它炸了再说,我只要全力以赴举起场上的205公斤,就算这是我国际比赛的最好成绩又如何。

面对小将李大银第三把强势举起206公斤的挑战,依旧选择接招,去试举他只在国内比赛中举过的207公斤,并再次打破挺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


昨天晚上,我见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双肩扛着家国的、忠于自己内心求胜欲望的吕小军。以往在赛场上大位不以智取的风度翩翩、游刃有余的吕小军当然也是他,但昨晚的他让我感觉这更是一个真实的人,也会放下风度、不再游刃有余,努力去拼下每一枚金牌。

他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与他的前辈们和兄弟不同。我不是说我要贬一褒一,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他应该像他的前辈石智勇一样在191公斤之后放弃,为了不再加重伤势,包括场下的教练都在劝他放弃之后的两次试举,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人会做出的选择,不代表不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是怯懦。他也的确在冒着和他的前辈张国政一样的风险试举这205公斤,只是似乎张国政的运气差了一点,吕小军则有如神助。面对小将的挑战,和他的兄弟廖辉一样,也会毫不犹豫的加上去,区别只是,吕小军他举起来了。

他选择了大多数人不会选择的路,有如神助的扛过了劫难更没有步兄弟的后尘。

对于他做到了、举起了这件事,我无法评说,也难以评说,赞扬太多不免拉高世人的期望,使得类似的抉择摆在其他运动员面前时为难。何必必须要举起?


发自内心的浅笑。


不管是去抢救的踉跄也好,举起205公斤后的趔趄也好,我不觉得这是丑态,只是觉得这个人物真实,是吕小军自己也是所有人值得珍藏的记忆,这是迟暮英雄拼搏过的痕迹。

我想赞扬的只是这样一个因为背负着家国的大将放下游刃有余的翩翩风度而选择努力去拼到最后一刻的选择。


最爱这张!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

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