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跟手機約會還是跟我?」  破壞家庭的新小三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7,253

「你是跟手機約會還是跟我?」  破壞家庭的新小三

手機已經不可或缺的工具,無關事大事小、是否有人找,都要摸一下、滑一下,彷彿用手機才證明自己活著。所以工作時候滑,在家也滑,不知不覺就滑出夫妻和親子問題。

33歲的黃先生任職於科技業,與30歲的妻子育有一子。黃先生回到家最喜歡坐在沙發滑手機。玩遊戲、看臉書、回老闆信件,人在家,心卻好像沒回家。7點妻子帶著孩子回家了,她一屁股坐在沙發上,邊吃晚餐邊用手機追劇。

妻子眼不離手機地跟丈夫說:「該盯孩子寫作業了。」

他不耐地走進房間,一手還在飛快地輸入訊息:「老闆,我立刻處理。」

不久妻子也進房,看到丈夫還在玩手遊,孩子趴在桌上睡著了,作業本上一片空白。工作壓力、育兒責任,她滿腔不滿油然而生,但埋首手機的丈夫絲毫不知……。

看過英文單字pbubbing嗎?是將「phone」(手機)和「snubbing」(冷落)兩個字結合,意思是「低頭滑手機」,相當呼應潮流、傳神卻負面的一個單字,許多專家和機構也好奇手機對家庭的影響。

手機,你的名字是第三者

很多研究都指出,手機是夫妻關係的第三者,亞利桑納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拉比爾(Matthew Lapierre)戲謔地說:「我永遠都在忌妒另一半的手機。」甚至美國有人乾脆和手機結婚,在拉斯維加斯登記完成。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回家後不論是工作、玩遊戲或看影片,都會影響夫妻感情,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蔡宇哲歸類手機常產生的問題有三種:

● 玩遊戲,例如「我玩完就去洗碗」,最後還是沒洗。

● 邊講話邊傳訊息,蔡宇哲說這個情形一般不會造成直接的夫妻衝突,但不滿會日積月累並在某次爭執中爆發。

● 金錢負擔,手機重度使用者玩遊戲會花錢、換手機頻率高、網購等等,對中小家庭來說是種負擔。

另一半想對方立刻不用手機難上加難,「要用替代方案,慢慢來。例如吃飯時對方在滑手機,可要求對方放下3、5分鐘,聽你分享事情。」雙薪家庭夫妻相處的時間得來不易,還要照顧小孩,跟彼此說話的時間可能不到1小時,該思考另一半和手機孰輕孰重。

爸媽,你們自己也不專心

日前英國數字意識(Digital Awareness UK)和校長聯合會(Headmasters’ and Headmistresses’)針對英國2000名11-18歲的學生進行調查,超過1/3的學生曾要求父母陪伴他們時放下手機,14%的人說父母在吃飯時滑手機,但單獨對這2000名學生的父母進行調查時,有95%的家長否認。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這個研究很有意思,顯示父母不知道跟孩子相處時,自己的注意力已經不見了。即使父母覺得只是回個訊息,但在孩子眼中就是不專心,」蔡宇哲說,父母滑手機不只會讓孩子覺得不受重視,且頻率越高,未來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機率也越高,「準確來講是身教,孩子有樣學樣,會想『你們可以為什麼我不行?』這樣日後限制他們會引起更大的反彈。」

但不用手機很難,該如何與孩子間取得平衡?蔡宇哲說孩子年紀越小越會注意父母在作什麼,也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不能接受長時間被忽略,因此可以跟孩子說「我講一下手機,講完就來陪你,等我一下喔!」

此外,現在許多父母為了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會用手機給孩子看影片,「手機的聲色效果比父母的陪伴更有吸引力,用手機代替陪伴,久了孩子可能會不稀罕父母的陪伴,」蔡宇哲說這樣的孩子可能很乖巧,但缺乏人際互動。

所以從小就用手機來陪伴小孩,也不及早規定孩子用手機的時間,等長大後突然要求不准用,他們當然不能接受,這也是造成許多憾事的原因之一。

沒收手機前,先想想你自己

手機真的有這麼邪惡嗎?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用手機就沒收,但根本問題是使用者習慣,「沒收孩子的手機是沒收他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樂趣,換作是大人你受得了嗎?」親子專欄作家陳安儀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在以前沒有手機的時代,家人注視的是電視,差別在於,電視是家人一起看,手機是各自看各自的。這些微的變化就可能造成家人情感的巨變:大家會圍著電視討論劇情;但滑手機,家人不知道彼此在幹麼,如果能創造共同話題,或許可以扭轉局勢。

「我和丈夫都不會作菜,現在我和他帶著手機進廚房,看大廚作菜影片,我們跟著作,相處的時間反而變多了,」陳安儀也說,丈夫太忙沒辦法參與孩子的活動,但透過手機,他在外地工作時可以用臉書,看看最近他們發生什麼事,也會互相傳文章、演講影片,家人關係比以前更親近。

換個角度想,如果夫妻都坐在沙發上滑手機,但能分享自己在看些什麼,是否能改善原本冷漠的彼此?陳安儀就是如此,「他喜歡看影集,我喜歡看大陸劇,所以看電視有我就沒有他;在沙發上看各自的手機,我們還會分享劇情和聊天,比以前好多了。」

蔡宇哲也認為善用手機也可以創造共同話題,「我跟老婆會互傳文章,晚上就有話題可以討論;先前很紅的寶可夢也是一個例子,」他分享他一位大二的學生,父母雖然不知道他在玩什麼,但開車載他到處抓寶,也抓出好感情,也不乏看到路邊孩子興高采烈跟父母分享抓到什麼、父母驚呼連連的溫馨場面。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手機沒有問題,但不論是對孩子或是夫妻相處,都要能自我控制才能取得平衡,陳安儀也說平常大家各忙各的,手機是拉近彼此的工具,但如果是全家一起出遊或吃飯,陳安儀就會提醒家人放下手機,好好享受家庭時光,「既然離不開,何不善用呢?」

怎麼善用手機?

● 陪伴孩子時就全心投入,非不得已要使用手機也應跟孩子先溝通說明。

● 用手機給孩子看影片,應訂下觀看時間,3、4歲前的孩子每天別超過2小時。

● 全家一起投入的活動,父母應提醒彼此盡量不要用手機。

● 善用手機為家人創造共同的話題和興趣,例如影片、文章、親子互動遊戲。

>>別被手機綁架 懶人包

「手機分離焦慮症」自我檢測

整天都想滑?10招幫你擺脫「手機成癮症」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