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香港工程師極缺薪水卻那麼低?——一位IT創業家的觀察 - INSIDE
Photo Credit:pixnio

為什麼在香港工程師極缺薪水卻那麼低?——一位IT創業家的觀察

香港 IT 界有個怪現象,年輕人不願選工程系,工程師入職待遇被形容為「差到難以過活」,但公司都說 IT人才極缺招人超難。有了市場,有了機會,為什麼薪資還是那麼低?

本篇來自 關鍵評論網 香港 ,作者周雪君。

香港創科界(IT)有個怪現象,年輕人不願選修工程系、工程師入職待遇被形容為「差到難以過活」,但公司都說 IT 人才極「渴市」,招人超難。年輕創業家、視野機器人有限公司創辦人及首席研究員岑棓琛告訴我,原來這需求(Demand)與供應(Supply)之間是沒有關係的。

在香港讀工程沒「錢」途?

「年輕人不願選工程系是因為薪資低,低到難以生存。阿里巴巴在深圳招 programmer,一萬六千,是人民幣啊,16 個月糧,還要包社保。香港呢?一萬五千,港元,12 個月糧!」

「在香港,一個房間月租 9000 元 ( 約台幣 34794 元),扣除車費每月 3000 元 ( 約台幣 11598 元),再扣除吃飯,大約剩下 5000 元 ( 約台幣 19330 元),怎樣過活?!年輕人自然會想:不如去炒股票、做保險經紀、做地產、醫生、護士。」

首先得說一下在香港讀工程系不是由始至終都沒「錢」途。套用岑棓琛的說話,「在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工程師好強」,那是要建設香港和中國產業「養出來的一班 IT(創科)人」,但後來大家都跑去做地產和金融了,認為工程師賺錢不夠快,就連香港政府都一味標榜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卻沒有提過工程,那是整體社會意識影響年輕人不想入行。

即使在工程系畢業,不少人寧願做營銷或其他工作,又或者讀多個工商管理學位,「畢業後大多數在中小企業打工,升兩級已經見頂,但如果在律師樓或什麼顧問公司,有機會獨當一面。這些觀念好難改變。」

有一個好好的機會在面前......

現在中國要搞一帶一路,岑棓琛認為,基本上是八、九十年代的一次翻版,只不過場景不再是中國和香港,換上了 65 個國家。他說,不要以為一帶一路都是國營企業的生意,與香港無關,單就創科業而言,香港可以在企業解決方案方面有所貢獻。

「而家不是叫你把整條港珠澳大橋搬去泰國,而是找出這些市場到底需要什麼,我們可以提供什麼。」他以自己公司開拓印尼業務為例,公司有兩大產品,防火機器人和空拍機,當初以為當地林業公司看重的一定是防火,但原來他們認為火災管理還是其次,病蟲害才是他們的頭號關注,那就要提出以空拍機的航測技術,可以精準分析有多少株樹有問題。

「情況就好似去酒吧認識女生,首先要了解她需要什麼,人家想靜下,你若什麼都要講,她一定覺得你好煩。正如你要知道顧客有什麼需要。有時你可能要找顧問公司去做說客,中介的角色好重要,又說回酒吧認識女生,如果有共同朋友就好說話。」

他承認,有時候同當地公司談了很多,最終發現公司的服務不適用於當地,又或者對方根本沒錢購買服務,但起碼是互相了解。「你不去就沒有機會。香港人要願意走出去。以前華為(智慧手機生產商)派人去非洲鋪設管道、電網,當時派去的是大學畢業生,現在他們都是高層。」

有了市場,有了機會,為什麼人工還是那麼低?

岑棓琛說,除了中小企業資金不足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崇洋」:「大家會願意用很高人工去請外國工程師,香港老闆,尤其是大公司,仍然有這種思維,認為外國人是值貴。同一間公司,技術與教育水平相若,但外國人同本地工程師的薪水可以有很大差距。」

他說,香港工程師的創意和靈活性不比外國差,「香港人貪新鮮,多窮都好,有什麼潮流都會八卦下,再加上資訊自由流通,英文程度始終比起中日韓台,還是有優勢的,尤其是 IT 人,看的都是外國網站,要掌握最新資訊,誰會看大陸網站?」

他的公司把研發部門留在香港,而且外國人同本地人同工同酬,「我想證明在香港做 R&D 是行得通的,當然,做不到我也要走。」

「我不會說香港創科業前景亮麗,只可說發展條件齊備」

香港 IT 產業落後了這麼多年,現在港府以至北京都說要大力發展,岑棓琛認為,即使有政府支持,也不能說前景亮麗,只可以說所需的土壤、條件都齊備,「香港的通訊、物流、科技、基礎設施樣樣齊齊整整,但一個產業是需要時間培植,你能說因為有一帶一路,就期望香港年輕人一下子湧去發展。必須有成功案例讓大家看到,才會跟著做。」

參考騰訊、華為等大公司,為了保持創新思維,會鼓勵員工創業,又或者在內部設創新部門,培養創業冒險精神。不管是創業或創科,不怕輸很重要,「失敗在創業周期是一個重要環節。矽谷都是有 999 個失敗個案,只要有 1 個成功案例,就能養活很多人,因為投資者願意把賺來的錢再投資。我們要培養 serial entrepreneur(連續創業家),失敗了可以東山再起,只要擁抱失敗,下次不再犯同樣錯誤就有機會成功。香港人總是把成功失敗看得太重。」

岑棓琛說,創業必須要冒風險,這幾年掀起一片創業風潮,政府要在這方面多做教育工作,「萬眾創業是很大問題的,一個社會不需要萬眾創業,只需要有興趣、願意承擔風險和有條件的人去創業。」

畢業於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的岑棓琛,本身就是 serial entrepreneur,視野機器人有限公司是他第三次創業,公司的重點產品是防山火機器人和無人機。前者是岑棓琛研發的 24 小時的森林火險監控系統,透過紅外熱成像儀、高速圖像自動分析等技術,能迅速探測到火源,有助阻止火勢蔓延。目前在全球超過 40 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智能監控服務。不過,岑棓琛表示,未來會以無人機航空測量業務的發展較快。

一如很多 startup(新創公司),視野機器人也在努力尋找「上岸」的方法——上市或被收購。然而,岑棓琛說,發夢歸發夢,業務發展要一步步來。他指公司仍處於增長期,爭取在未來兩三年錄得盈利。目前公司正處於轉型期,把機器硬體交由其他公司製造,集中做軟件數據的業務。岑棓琛承認,當中會有短暫的陣痛,營業額會在短期內下跌,他期望軟件生意的增長能盡快補足硬件生意的流失:「作為科技公司,不應該靠建塔拉電線賺錢吧,那是不長久的。」

最新發展:

AI 賽局 AWS 保持優勢的秘密!Anthropic 被亞馬遜投資 40 億美金後 Claude 3 模型對上雲企業有何效益?

在全球擁有數十萬用戶的雲端服務領導業者 AWS 推出之生成式 AI 平台「Amazon Bedrock」推出滿一周年之際,耳熟能詳的 AI 模型如 Stable Diffusion 、 Claude 、 Mistral 、 Llama 陸續登上 Bedrock 。另一方面, AWS 近期完成對 Anthropic 的 40 億美元投資案,這些佈局背後用意,如何讓 AWS 在長期的 AI 軍備競賽當中,保持領先地位?

Photo Credit: TNL Brand Studio

打造三層 AI 蛋糕,中層 Amazon Bedrock 累積超過一萬家客戶

關於這幾年 AWS 在 AI 有哪些具體的投入? Mark Relph, Director of Generative AI Go-To-Market, Amazon Bedrock 用了一個比喻,他說:「可以想像我們正在打造一個三層的蛋糕,每一層各有不同目的及功能項目。」

Mark 逐一解釋, 最底層的基礎設施,也就是運算、網絡、架構層,舉例來説, AWS 積極發展兩款用來訓練生成式 AI 的訂製晶片,分別是 AWS Trainium 及 AWS Inferentia  ,幫助更多客戶獲得具成本亦得運算能力。另外一個是 AWS 推出全託管的機器學習( ML )服務 Amazon SageMaker ,它讓 AI 開發人員和數據科學家的得以快速建構大型語言模型(LLMs)和其他基礎模型(FMs)。

中間層則是模型層, AWS 透過 Amazon Bedrock ,讓用戶可以透過單一 API 建置生成式 AI 應用程式所需的各種廣泛功能,搭配安全、隱私與負責任的 AI ,幫助企業使用熟悉的 AWS 服務,將生成式 AI 功能安全整合並部署到應用程式之中。蛋糕的最上一層則是應用層,針對各種應用程式內建 AI 功能,一方面幫助開發人員生成程式處理的工具,另一方面則針對商業應用,受惠企業以更有效率打造 AI 助手。

其中, Amazon Bedrock 之所以受到各界關注, Mark 解釋,「因為這是一項屬於無伺服器的全託管服務,開發者不用管理管理任何 IT 基礎設備,可以直接透過 API 嘗試使用 Amazon Bedrock 上面的生成式 AI 模型,接著把模型安全整合到對應的應用程式當中。」

目前累積超過一萬家活躍客戶使用 Amazon Bedrock ,這個雲端 AI 模型平台之所以有這麼高的黏著度,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集結」多個重要 AI 模型。攤開名單,包含 Stable Diffusion 、 Mistral 、 Llama 、 AWS 自家的 Amazon Titan ,以及 AI 新創公司 Anthropic 推出的  Claude 3 系列模型(包含 Sonnet 、 Haiku 、 Opus ),這些模型提供給客戶多種選擇,讓客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基礎模型,應用場景包含但不限於常見一些
用來生成文本、圖像、音訊或是執行對話、摘要總結、文字處理作業等的應用。

Photo Credit: TNL Brand Studio
▲Mark Relph(上)、FOx(下)視訊訪談畫面

AWS 投資 Anthropic 聯手力推 Claude 3 ,讓 AI 模型「混搭」效率大

今年 3 月,亞馬遜宣布完成對 Anthropic 的 40 億美元投資,談到雙方合作契機, Mark 解釋, AWS 與 Anthropic 有共同的目標,就是提供客戶一個快速、安全及負責任地探索生成式 AI 。拆解雙方的進一步合作細節,目前可知 Anthropic 會採用 AWS 的 Trainium 及 Inferentia 晶片,建構、訓練及部署其 AI 模型,而 AWS 也會在 Amazon Bedrock 開放、存取 Anthropic 最先進的 AI 模型權限。

而 Anthropic 打造的 Claude 3 Opus ,除了登上 Amazon Bedrock 供更多人使用之外, Claude 3 Opus 之所以備受矚目,另一原因是 Claude 3 Opus 在今年 3 月在專門盲測大型語言模型( LLM )能力的 LMSYS Chatbot Arena 排行榜上(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news/162023),成功「篡位」拿下冠軍寶座。

根據 Anthropic 測試,處理複雜的開放式問題, Claude 3 Opus 的準確率比 Claude 2.1 提高約兩倍,而且跟其他模型進行特殊知識表現比較,像是研究生水準專家推理、基礎數學等,理解力和熟練度都更為優異。除了有 Claude 3 Opus 的加持, Amazon Bedrock 持續受到歡迎的因素, Mark 給了另一個角度的詮釋。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企業在不同的 AI 模型之間切換,例如用一個模型做文字檔案摘要,接著需要用另一個模型做問題推理及解決,所以他們傾向把模型『串連』在一起,來解決複雜的業務問題。 Amazon Bedrock 正可滿足這樣情境的基礎建設環境,秉持以客戶為中心並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也是為什麼 Amazon Bedrock 引起客戶共鳴的關鍵,」 Mark 補充道。

除了建置好用的雲端平台環境,從 2023 年開始, AWS 還成立「生成式 AI  創新中心」投入一億美元預算,用來聯結 AWS 平台上的 AI 和機器學習專家與全球客戶,協助構想、設計和推出新的生成式 AI 產品、服務和流程。 AWS 與 Anthropic 內部的合作,也是透過生成式 AI  創新中心的資源,讓更多客戶受惠 Claude 3 系列模型,將 AI 真正普及到各行各業。

把通才 AI 變成公司的專才秘書,負責任 AI 確保企業數據足夠安全

不論是潛力新創公司、領先的成功企業、或是政府組織,前仆後繼成為 Amazon Bedrock 的用戶, AWS 也看到不同產業的生成式 AI 使用情境實際落地。 Mark 提到幾個案例,例如客服部門有 Claude 3 加持,讓人與人的對話過程即時掌握顧客需求,客服同仁可以從 AI 工具獲得文字提示,當下就能完整歸納出給客戶的解答,不僅可減少通話時間又提升對話價值。

除此之外,生成式 AI 還可以在製造業(例如:分析維修手冊提供下次機台需要進修時間)、醫療業(例如:提供該位顧客返家後用藥須注意事項)、金融業(例如:針對該客戶的貸款狀況、提交的財務文件快速指出下一階段業務內容)等領域有所貢獻。

但從上述的情境當中可發現,這類回答往往需要更專業、更適合的答案,而且不能輕易「糊弄」提問者。對此, Cathy Lai, Lead, Service Specialist Team, AWS Taiwan 就提到, Amazon Bedrock 內建負責任 AI(responsible AI) 及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檢索增強生成功能,可以把大型語言模型從「通才」訓練成「專才」。

不過要把 AI 訓練成專才,當然需要企業內部的知識資料庫內容,包含訓練手冊、技術文件、關鍵數據等資料,藉此讓  RAG 模型內的資訊擷取元件,從新資料來源提取資訊。從而提供給 LLM 使用新的知識及其訓練資料來建立更好的回應,將資料轉換為數值表示並將其儲存在向量資料庫中。此程序建立一個生成式 AI 模型可以理解的知識庫,並使用數學向量計算和表示來計算及確立相關性。因此大語言模型就能更具專業內容和具邏輯性的回答。但企業內部重要資料攸關營業機密,要放到 AI 平台進行模型訓練當然更關注安全性。

對此, Mark 以嚴肅口吻回答,「隱私和安全性。始終是 AWS 最關注也最在意的項目。」目前 Amazon Bedrock 導入防護機制,可設定閾值的內容篩選條件,以篩選涉及仇恨、辱罵、犯罪活動以及提示攻擊等有害內容。同時 Amazon Bedrock 也提供 Guardrails 功能有效實施客製化的安全措施,可以限制大語言模型不提供可能造成財物損失的投資建議等訊息。另外防護機制也會偵測使用者輸入內容和  FM 回應中的個人身分識別資訊(PII)等敏感內容,以保護隱私權。「最後要強調,每家企業的資料不會傳回給 AI 模型供應商,同時 AWS 也絕對不會隨意拿取客戶的資料。」 Cathy 補充道。

展望未來, AWS 會努力尋找用更簡單的方式,給非資工背景的人享受到 AI 效益,甚至自主創建專屬的 AI 應用。 Mark 提到他們有一個「PartyRock」網站(https://partyrock.aws/),底層就是由 Amazon Bedrock 驅動,讓一般大眾在網站根據自身需求(例如希望幫自己的 YouTube 頻道寫腳本)來客製化自己的 AI 應用程式。「可以肯定的是, AWS 將確保提供最好的 AI 工具給我們的客戶,這是永遠不變的承諾!」 Mark 表示。 

爲了提供大衆體驗 Claude 3 及其他部分 Amazon Bedrock 平台大語言模型(LLM)的機會,現在就邀請大家限時免費體驗,每一個在本 AWS 網頁開設的測試帳戶現在不需要綁定信用卡、且享有 24 小時內完全免費,讓你輕鬆一鍵創造實驗環境!

點此即刻享受 AWS 的精彩體驗

點此免費體驗AWS的生成式AI 來建置你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