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3年厄運,印度成長領先全球 莫迪做了什麼?|天下雜誌

走出3年厄運,印度成長領先全球 莫迪做了什麼?

科技、能源轉型推動下,印度料將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除了國際環境的助力,政府也扮演要角。但持續成長下,恐更加專制。

印度-莫迪-雲端產業-供應鏈-軟體人才-印度人民黨 莫迪力推數位轉型,為經濟加溫。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其他

過去3年來,印度厄運連連。新冠疫情奪走上百萬條人命,封鎖政策導致經濟重挫。在現任總理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帶領下,國內宗教衝突不斷升溫。現在又遇上熱浪來襲、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飛漲,衝擊底層人民。

但隨著幾股力量匯流,印度經濟即將迎來10年的榮景。

在政府主導下,一系列數位服務順利上線。與此同時,幾大全球趨勢為印度帶來了新商機。

受惠於雲端服務的發展,以及全球軟體人才短缺,印度科技服務業規模翻了一倍;再生能源投資蓬勃發展,太陽能裝置量位居全球第三,也是綠色氫能領域的先行者。

企業為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紛紛重組供應鏈,提升了印度作為生產基地的吸引力。

上述改革不會創造媲美韓國或中國製造業起飛的故事,但足以解釋為什麼印度料將成為今年成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而且有望蟬聯好幾年。

這是誰的功勞?運氣很重要:中美分道揚鑣、雲端產業大爆發,都讓印度受益。這也是好幾任政府逐步穩定推動改革的總成果。數位身分計劃、新的稅務體制都是從十多年前就開始規劃。

廣告

莫迪政府也扮演了要角。支持科技發展與直接提供民眾社福資源,即使非正式經濟萎縮的過程很痛苦,依然堅持推動改革。政府也懂得提出務實的解決方法。

中央政府購買太陽能,刺激再生能源發展;金融改革讓新創更容易存活,同時淘汰體質不佳的企業。莫迪的政治實力使印度經濟政策得以延續,就連反對黨都預期莫迪在2024年大選後,還會繼續執政。

未來風險是,強勢的莫迪政權可能更加專制。暴力事件與人權惡化可能讓印度承受污名,成為打入西方市場的阻礙。

外資的態度自相矛盾,喜歡矽谷的錢,卻又擔心外國企業競爭,推動民族革新可能使國家退回保護主義。

印度經濟如果每年成長7%或8%,影響將極為巨大。眾多印度人可望脫貧,也會為全球企業創造廣大的新市場及生產基地。

廣告

印度也將成為亞洲制衡中國的力量,改變全球權力平衡。命運、日積月累的努力、務實的決策為未來10年開創新機會,印度與莫迪必須好好把握。(責任編輯:王儷華)

【本文由《經濟學人》獨家授權轉載】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新竹,向永續邁進!|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