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4|一文看清財政預算案重點財金政策、分析及回應 樓市全面撤辣、薪俸稅寬免3000元、3方向加稅、未來5年每年擬發債千億發展基建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即市財經 - Hot Talk - D240228

財政預算案2024|一文看清財政預算案重點財金政策、分析及回應 樓市全面撤辣、薪俸稅寬免3000元、3方向加稅、未來5年每年擬發債千億發展基建

Hot Talk

發布時間: 2024/02/28 17:10

最後更新: 2024/03/01 16:41

分享:

分享:

財政預算案2024|一文看清財政預算案重點財金政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早(28 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是本屆政府第二份預算案。陳茂波提到,經過全盤考慮,政府將採取財政整合策略,讓財政赤字逐步收窄,收支回復平衡。

點擊圖片放大
+9
+8

陳茂波表示,儘管在疫情過後整體開支回落,但資產市場偏軟,令地價及印花稅收入下跌,綜合赤字因而比預期大,預計本財年赤字1016億元,料截至今年3月底止財政儲備7332億元。

陳茂波說,預算案的重點是「堅定信心、抓緊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而報告的關注重點,包括樓市全面撤辣、綠色金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安排、差餉及薪俸稅寬免,以及搶人才等措施。本文綜合今次預算案的重點政策,以便讀者閱覽。

赤字預測

財政預算案2024|2023/24年度綜合赤字料1016億元、財政儲備料跌至7332億元 地價收入僅194億元

財政預算案2024|2024/25年度赤字預計481億元、非經常開支將大幅減少47.7% 公務員編制維持零增長

財政預算案2024|無意取消長者2元乘車優惠及交通補貼 相關開支75億元、年內完成檢討

金融及股市

陳茂波料香港今年經濟增長2.5%至3.5%、基本通脹1.7% 經濟動力有待加強

年中落實惡劣天氣開市、第二季建議縮窄買賣差價 買賣REIT豁免印花稅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即將接受申請 3月底辦第二屆「裕澤香江」論壇及檢討稅務寬免制度、吸家族辦公室

擴大「數字人民幣」在港試點範圍 利用「轉數快」為數字人民幣錢包增值

金管局今年秋季與迪拜金融服務管理局在港舉辦氣候金融會議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延長至2027年

港府成立基建債券計劃 綠債基建債發債上限5000億 今年發行700億零售債

財政預算案2024|港府擬未來5年每年發債950億至1350億 發展北部都會區等 「明日大嶼」推展時間不定

樓市

樓市政策全面撤辣、陳茂波:已無需要 金管局下午宣布減辣

陳茂波宣布「全撤辣」 取消新住宅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3大辣稅

金管局:3000萬以下自用物業按揭上限7成 非自用物業上限6成 取消加息壓測

稅務

財政預算案2024|僅免一季差餉 薪俸稅寬免3000元 未提消費券 派糖較去年減多少?

一文看清財政預算案 中小企有何著數?

財政預算案2024|陳茂波:大幅增加煙草稅 每支上調0.8元 每包煙貴了幾多?

財政預算案2024|港府建議3大方向加稅 標準稅率兩級制、推住宅差餉累進稅、徵收3%酒店房租稅

互聯互通

積極商討引入股票大宗交易、將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 研將REIT納入互聯互通機制

電動車

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安排獲延長2年 惟寬減額將下調40%

人才政策

高才通年齡中位數35歲、六成已婚 受聘人士月入中位數5萬元

人工智能

3年投30億資助人工智能科研 成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微電子研發院

港投公司

港投公司上半年落實首批投資項目、涉生命科技半導體等 重點企業數年可帶400億投資、1.3萬職位

其他

2026年底逐步推出企業版「智方便」 為60歲或以上長者提供數碼培訓課程和技術支援項目

相關分析:

財政預算案2024|分析:全面撤辣下地產股料持續反彈 樓市短線成交急升惟中長期走勢視乎利率及中港經濟前景

各界回應

地建會梁志堅:樓價最多止跌回升 不會「嘭嘭聲」升

財政預算案2024|樓市即時撤辣 一文看各界回應 經絡:樓按市場交投將逐漸回暖(不斷更新)

政府不再派消費券 東亞蔡永雄:消費前景取決於就業、股樓及經濟 不派消費券不會對經濟構成重大衝擊

財政預算案2024|德勤曾順福:預算案堅定對於香港未來發展信心 撤辣助吸引人才來港就業 調整稅率不影響招攬人才

責任編輯:伍鍵文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