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漢翔總經理:睽違30年才誕生「勇鷹號」高教機,該是研發下一代戰機的時候了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專訪】漢翔總經理:睽違30年才誕生「勇鷹號」高教機,該是研發下一代戰機的時候了

【專訪】漢翔總經理:睽違30年才誕生「勇鷹號」高教機,該是研發下一代戰機的時候了
台灣在經國號戰機之後,睽違30年誕生另一架國機國 造成果「勇鷹號」新式高教機,機號11001的勇鷹原 型機停放於漢翔機棚,持續進行相關測試作業。 中央社記者鄭清元攝 112年8月27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若開始研製ADF,就可能藉此獲得F-35戰機。」但張延廷分析,台灣目前仍不具備匿蹤、相位陣列雷達等第5代戰機基礎,囿於基礎條件不足,研製經費恐相當高昂、且成效有效;他建議台灣可與美國政府商談,透過與洛克希德馬丁等軍火公司的「按比例共同設計」方式研製下一代戰機,台灣也能藉此獲得寶貴經驗與資源。

台灣在「經國號」戰機之後,睽違30年才誕生另一架國機國造成果「勇鷹號」高教機,身為航太產業龍頭的漢翔公司扮演關鍵角色。總經理馬萬鈞透過《中央社》專訪疾呼「該是研發下一代戰機的時候了」;民用業務方面,漢翔在疫情前後面臨諸多挑戰,但危機就是轉機,除攜手日本廠商合組航太產業聯盟,也跨足儲能業務,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專家:具備研製下一代戰機能力,才有取得F-35機會

(中央社)台灣是否研製下一代戰機(ADF)一直是外界討論焦點。專家分析,台灣當年因具備研製IDF經國號戰機能力,因此成功獲得F-16戰機;若有能力研發ADF,在國際反中局勢推波助瀾,也才有希望取得F-35戰機。

台灣在經國號戰機之後,睽違30年才誕生另一架國機國造成果「勇鷹號」新式高教機,負責整機設計的漢翔公司總經理馬萬鈞強調,國防自主只要開始了就不能停,「該是研發下一代戰機的時候了」。

空軍對此回應,國軍各項武器裝備,均依敵情威脅與軍種實需進行規劃,籌建適切裝備。

「是否研製ADF(新一代先進防禦型戰機計畫,Advanced Defense Fighter)是籌碼問題」,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中將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舉例,美方當年願軍售台灣F-16(blk20)戰機,起源於台灣有能力國機國造IDF戰機,事後因美方願軍售150架F-16,台灣將原本計劃打造300架數的IDF減少至約150架。

「台灣若開始研製ADF,就可能藉此獲得F-35戰機。」但張延廷分析,台灣目前仍不具備匿蹤、相位陣列雷達等第5代戰機基礎,囿於基礎條件不足,研製經費恐相當高昂、且成效有效;他建議台灣可與美國政府商談,透過與洛克希德馬丁等軍火公司的「按比例共同設計」方式研製下一代戰機,台灣也能藉此獲得寶貴經驗與資源。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國造及外購武器選擇,須掌握「價值大於價格」的核心判斷,才能有穩定的國防自主政策;以下一代戰機而言,具有滿足未來國防、整合多領域高科技、經濟加乘效果的意義,且IDF終將面臨屆壽,必須要有後繼機型。

蘇紫雲表示,台灣若研發ADF,受惠各國5代戰機成熟設計,在相關構型設定可省下許多經驗成本,加上新世代電腦在立體工程構圖、模擬風洞的運用,透過「數位化原型」(digital prototype)都可省下大量的模具、研發成本。

同時,ADF的開發除了具備成為IDF後繼機的意義外,也有助加速取得F-35戰機,如同國造IDF的成功加速了F-16獲得;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的研發加速取得魚叉反艦飛彈,這都是有助排除盟國軍售障礙,並兼顧國造核心技術、獲得成熟產品良性循環案例。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接受《中央社》訪問認為,研發一架戰機的時間軸可能長達10年,但屆時他國可能已從第5代戰機進步到5.5代戰機,因此台灣研製方向須超過第5代戰機的水平,且說不定還要考慮與無人戰機相互搭配的技術問題。

揭仲也以現實角度觀察說,美國當年與他國共同研製F-35戰機原因,在於研發經費高昂、連美方也吃不消;加上目前北約各國、韓國及日本都已經或將擁有F-35戰機,未來10年恐怕沒有下一代戰機需求,若採共同研發策略恐有困難。

揭仲建議,台灣應設法加入美方的戰機供應鏈團隊,並從次系統開始打造,進一步升級至主系統,從中學習相關經驗才是務實之道。

抓緊ESG浪潮商機,漢翔跨足儲能產業助攻營收

漢翔除在航太產業闖出一片天,近年跨足發展科技服務,在全球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浪潮下,已成為助攻營收成長的「第3隻腳」,為營運創造新動能。

造軍機與儲能,兩個產業看似關連不大,但漢翔將製造飛機的整合技術,運用在儲能產業上。

漢翔科服服處長孫大正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有一塊地、有饋線和有資金,漢翔就能協助設計、打樣儲能案場,讓它可以上線,「這是漢翔可以扮演的角色」。

借鏡航空技術經驗創新業績,漢翔科服擦亮招牌

漢翔的專業是製造飛機,對燃氣渦輪機組經驗老道,且由於耕耘的是重視飛安的航太產業,對於設備安全要求更是嚴格;「(客戶)來找漢翔,看好的正是我們的安全能力」,孫大正自信說道。

漢翔今年上半年營收年增率近5成,來到新台幣194.81億元,每股稅後淨利(EPS)1.38元,其中科服業務成長顯著,2022年僅占整體營收的5%,但到今年前7月,已成長到13%,較去年同期成長7倍。

場景拉到漢翔水湳廠區內一排不起眼的建築,便是擔任漢翔營收最佳助攻手的儲能系統,這是漢翔科技服務業務一環,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後,每座儲能岸場每年可幫漢翔賺進300萬元的收入。

預計水湳、沙鹿共3座5MW(百萬瓦)儲能案場上線後,每月共可為漢翔進帳近千萬元收入,且除了儲能案場外,幫台電在通霄電廠進行的更新案,以及中油自用發電的設備皆已完工,都是助攻今年漢翔營收的主要來源,更是董事長胡開宏在今年第3季法人說明會喊出,「今年營收沒有天花板」的基石。

攜手養豬業用沼氣發電,儲能業務後市看好

在當前政策放大饋線容量的環境下,「現在漢翔談的是20MW以上的大案」,孫大正說,漢翔正與鋼鐵業等用電大戶談合作,甚至拿到台電並聯許可,預計相關效益可在半年內陸續發酵。

除了一般儲能、創能業務,漢翔甚至也跟養豬戶合作,進行沼氣發電。2015年,漢翔就協助彰化養豬業者,安裝使用氣渦輪發電機組沼氣發電,全合約款含9年維護保固共計2377萬元。

從沼氣發電到儲能產業,漢翔積極運用航太產業的基礎,力圖發揮最大效益,且隨著立法院在今年初三讀通過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2050年淨零排放,增訂徵收碳費機制,漢翔從國家政策看到商機。

「(漢翔)是從國家政策找機會」,漢翔副總經理曾國益說,在全球掀起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浪潮下,漢翔後面的商機無限。

安全至上  漢翔擦亮儲能業務招牌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漢翔長期耕耘航太產業,對設備安全有高度要求,為 前進儲能產業建立起口碑。圖為漢翔水湳廠區屋頂設 置的太陽能板。中央社記者鄭清元攝 112年8月27日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