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消文129-4 此等之中,思唯是業而非業道,身語所有七支是業亦是業道,思行處故。貪欲等三,業道非業。@廣論消文|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13 07:43:37| 人氣3,4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129-4 此等之中,思唯是業而非業道,身語所有七支是業亦是業道,思行處故。貪欲等三,業道非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129-4

【此等之中,思唯是業而非業道,身語所有七支是業亦是業道,思行處故。貪欲等三,業道非業。】

在十惡業道當中,「思」,是心想要造作身語等惡業,這只是思心所的作用,所以是業不是業道。

但是由思心所在先,而後造下身、口等七業,就屬於業和業道,因為已經成事造業了

貪瞋癡三者,屬於業道而非業,因為它的本身是以煩惱為自性,所以能起惑造業。簡言之,思心所的本身只是思的作用,一旦和貪瞋癡等煩惱相應,便會造作種種惡業,所以思心所是業,思心所加上和煩惱相應的身口業,就成了業和業道,貪等煩惱的本身,則是業道。

合註語譯

在十惡業道當中,「思」-動機的階段,是心想要造作身語等惡業,這是思心所的作用,這個是業,而不是業道。

身語七業,它自行能造作,也可以先由思心所策發,然後造作出不善的行為,所以身語是思的實踐,或者說「作用的場所」。因此,若造作身語七業,就是屬於業,由於是思心所趣向之處,所以也是業道。

(七業:-殺生、偷盜、邪淫、語-妄語、惡口、兩舌、綺語

「貪欲、瞋恚、邪見三者」,是動機思心所的趣向之處,因此是業道而不是業,因為是煩惱。

日常法師開示

1.業本身是一種造作,動腦筋就是一種思想,是心裡的一種造作,這個是業不是業道

2.身語可以造作,所以是業,也是業道。我們內心當中想要做一件事情,真正去做的時候,是不是要動身口?就像我有一部車子,但我要開的話還要有道路,這部車子本身是能動的,可是沒道路它動不來,所以能動的、造作的、這個叫做,然後它一定開在那個道路上。所以身口是也是業道,它自己能造作,也可以由思(身口一定是由於思)透過身口去造作

3.貪等三是業道,真正內心啟發的是思心所,思心所在貪上面走,所以它是業道,不是業。前面是「分別思惟」當中的「正顯示黑業道」。

 

福智法師問答  如行法師解答

所以十黑業道中,前七支是身口的行為,所以是身業與語業。因為也是思惟所依憑而產生功效的地方,所以是業道。

但貪瞋邪見三者,是煩惱,所以不是業,因為業與煩惱是相違的;但這三個煩惱是思惟所憑藉能產生功效的地方,所以可以是業道。所以《廣論》說:「貪欲等三,業道非業。」-詳見下列全文

業與業道

請問法師專區

問題:「業」和「業道」怎麼區分?《廣論》下士道所講的「貪」和中士道講的「貪」有何不同?

 教理  2016/11/01  57911

問題敘述:在《廣論》下士道的深信業果,有提到「業」和「業道」,請問法師,兩者要怎麼區分?下士道所講的「貪」和中士道所講的「貪」,又有何不同呢?

回答:

「業」和「業道」怎麼區分?《廣論》下士道所講的「貪」和中士道講的「貪」有何不同?

 

世親菩薩在《俱舍論》中說:「業謂思彼起,思即是意業,彼起身語業。」說「思」就是意業;由「思」所引起的是身、語業。「思」是一種心理狀態,使我們的心意去造作種種行為。比如看見歡喜的東西,心裡會歡喜,「思」就會讓我們想辦法去獲得這個東西;你討厭的東西,思就讓你排斥它。所以我們種種的行為,都由於這種心理狀態而來。由「思」而引起讓你站起來、走路等行為,就是身業;讓你開口說話,就是語業。所以可分這三種——身、語、意業,也就是「思」,以及身口的行為。

 

「業道」,是針對「思」而言,它一定要憑藉了一個東西,才讓這個思惟產生功效,就像要走在路上,才能去想去的地方,所以那個東西就稱為「業道」。佛陀把所有的惡行粗略收攝成十種黑業道,思惟就透過這十種業道產生種種功效。比如說某人想殺生,必要動身去殺,所想的事才會產生作用一樣。

 

所以十黑業道中,前七支是身口的行為,所以是身業與語業。因為也是思惟所依憑而產生功效的地方,所以是業道。但貪瞋邪見三者,是煩惱,所以不是業,因為業與煩惱是相違的;但這三個煩惱是思惟所憑藉能產生功效的地方,所以可以是業道。所以《廣論》說:「貪欲等三,業道非業。」

 

下士道所講的十黑業道,經過前行、正行、結行的過程來究竟,而依《俱舍論》的說法,這裡的業道必須是正行,而非前行或結行。因為前行是為了造作業道而開始趣入,並還未形成業道,結行時已完成業道了,所以業道早已過去了。而且佛說「業道」,是要收攝粗略而明顯的層面,前行與加行並不粗顯,所以在此不攝入。所以中士道所講的貪瞋邪見可以包括下士道的貪等業道,但貪等業道並不能包括中士道的一切貪瞋邪見,比如說在前行的貪瞋煩惱,就是中士道的貪,但並不是貪業道,因為不是正行階段的貪欲故。

解答法師:釋如行

註:關於「業道」的意思可參考師父開示下士道「正顯示黑業道」(《廣論》 129 頁第 3 行)的部份,身口意業可參考中士道「彼集業之理」(《廣論》 173 頁第 5 行)。

台長: deepmind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