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昌海洋馆 2 只长江江豚已确认死亡,原因可能是什么?圈养繁殖真的能保护濒危动物吗?

据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总队透露,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迁入上海海昌海洋馆的用于人工繁育和科普教育的四只长江江豚,已有两只不幸离世,具体死亡时间未透…
关注者
25
被浏览
18,548

4 个回答

2018 年 7 月 27 日,安徽省农业委员会致函安庆市农业委员会,要求将 14 头长江江豚从西江长江江豚保护区和湖北天鹅洲长江豚类保护区(原本是白鱀豚保护区)迁出,运往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和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

据最新消息(23年4月23日),海昌海洋公园的两头江豚被迁往安徽安庆西江自然保护区,农业农村委渔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2023年1月到2月,海昌海洋公园的两头江豚死亡属实。

据2017年的长江考察结果,江豚现存只有约1000头,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级,是极为珍稀的动物。把这种动物送到水族馆进行圈养,这个计划差不多是处处——我尽量平心静气地说——都是坑。

虽然很多人都去水族馆看海豚虎鲸表演,但鲸豚类差不多是最难圈养的动物。

鲸鱼不是金鱼。瓶鼻海豚的天然活动范围超过一百平方公里,而美国标准的海豚池最小尺寸是多大?7米多长,不到2米深,而且是光秃秃的池子。在极度窄小单调的环境里,动物的精神很容易出问题,出现刻板行为(不停地重复奇怪的动作),也很容易缺乏运动影响健康。此外鲸类是靠听觉感知世界的,水泵、过滤器等发出的噪音,会对它们造成严重的干扰。

海昌海洋公园的海报,注意这里有圈养鲸类(白鲸)表演

另外一个风险来自卫生。美国饲养海洋动物的水质标准,在病原体这一项只查“杆菌”,国内的我查了一下,有“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和“粪肠球菌”三项。圈养的鲸类很容易死于病原体感染。有两家意大利水族馆的海豚,死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造成的败血症,可见有些病原体的存在,是在检测水质的标准之外的。

鲸类是大脑高度复杂,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强行让它脱离熟悉的社群(“家人”),会给它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的表现不仅有行为上的,还有生理上的。除了孤僻、不进食、消瘦之外,还有免疫功能减弱、胃溃疡,甚至动脉硬化等。免疫力变弱之后,鲸类就很可能死于继发性的肺炎。

圈养表演的瓶鼻海豚

强行把陌生的动物放在一起,不仅会产生压力,还触发攻击行为。猫盟办公室曾经放了四只猫,结果它们三个合伙欺负一个,可怜的受气包尾巴根都咬破了,甚至仓鼠合笼都要互相残杀。几百公斤、几吨的鲸类破坏力可想而知,而且是在狭小的水池里,无处躲藏。曾经有海豚被同类咬伤后死于伤口感染。

捕获和搬运也是急性压力的来源。瓶鼻海豚从野外捕来的五天内,死亡率会骤升六倍,转运时也会有一个死亡率的陡增。“搬动”这件事本身就是很危险的。

而且,因为鲸类缺乏表情和颤抖之类,陆地动物常见的“病态”,我们很多时候根本看不出“它生病了”,等到发现,已经晚了。这就让许多圈养的鲸类死的不明不白。

下一个问题,圈养对于江豚的种群保护有效吗?

很难有效。

目前圈养繁殖鲸类的目的,绝大多数都是补充水族馆的展览(还有表演)需求。圈养珍稀濒危动物,企图恢复种群的例子很少,即使有也很难成功,比如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白鱀豚馆。

作为聪明而有社会性的动物,鲸类需要长时间生活在出生的群体里,特别是母亲身旁,学习许多东西,比如觅食,跟同类交流的叫声(不同地方的鲸类有自己的“方言”)。圈养幼崽出生在光秃秃的水池里,甚至很可能很小就跟母亲分离了,学不会什么生存的技巧,无法回归野外。

前面提过的白鱀豚馆从1996年开始养江豚。2005年成功繁殖一头,2018年成功繁殖一头,其间有几个夭折的。这已经是国内最成功的养殖成果了。再看看野外的江豚。根据2010、2015、2016三年在天鹅洲故道的调查,成年雌性个体基本都处于繁殖状态,2010年~2015年天鹅洲故道江豚种群净增长108%。

可见,江豚在野外繁殖的情况,比人工饲养的好很多。长江江豚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水利、渔业、航运等人类活动,对水域造成的过度干扰,食物等生存资源不足。江豚本身的繁殖并不是问题。

白鱀豚馆的一头新生雌性小江豚F9C

天鹅洲长江豚类保护区大概有100只江豚,这一次从这里面移走了8头,其中6头是繁殖力最旺盛的青年雌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请大家再看一眼前面,人工的繁殖效率是多少,野外的繁殖效率又是多少。这对于江豚种群的保护有多少助益呢?

另一个问题是基因库。假如要通过人工繁育,来补充野外的种群,必须非常关注基因库的健康。而这是普通圈养机构很难做到的。一般水族馆能够维持的鲸类种群数量太小,很容易近亲结婚。或者让不同亚种甚至不同种结合,产生异常的后代。

野捕还可能危及野外动物的基因。天鹅洲的江豚主要来自武汉以上江段,基因上比较相似,为了防止近亲结婚出问题,近年引进了一些鄱阳湖和武汉江段的个体,给它们增加基因多样性。如果这次把新来的江豚给捉到了,那基因多样性不是又变少了吗?

从鄱阳湖搬运到天鹅洲的江豚

根据中科院水生所的研究,2015年,天鹅洲的江豚有五个家族为单位的群。五个家庭。

这八头江豚是不是从不同的家庭里抓来的?

人们是不是强行把它们和亲戚们分开,然后重新组成一个都是陌生人的世界?

哀莫大,生别离,离开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兄弟姐妹、妈妈、姨妈……它们会害怕吗?会伤心吗?

我问不出答案。

只见江豚的脸永远微笑。

原因是什么不知道。

圈养繁殖可以保护濒危动物。我可以举出一堆的例子。

国内有很多濒危动物,其实野外基本都灭绝了,比如中华鲟长江鲟什么的,还有新疆等地的一些鱼类,都是靠增殖放流活着。

在国外,有一些公立动物园和私立动物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著名的奥里诺科鳄。

但是把江豚交给海昌就有点太扯了,太扯了。属于把大家智商放在地上摩擦那种,还说什么迁地保护,这么无耻下流的话也能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