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锋与大前锋有什么区别?

之前看过段旭的一片日志《篮球位置划分论》QQ空间 (文章链接): 内线两个位置,都叫“中锋”,依照身高、站位和球风的不同,分别称为“中锋”与“二中锋”…
关注者
101
被浏览
122,324

11 个回答

謝邀。

籃球的位置發生過很多變化。

一開始的常規配置是:兩個後衛,兩個前鋒,一個中鋒。

雙後衛,雙前鋒,實際的內線球員只有一個。

拿現在的魔術作例子就是:尼爾森+尤杜里、阿弗拉羅+哈克利斯、烏切維奇。

當時的四號位主要呆在側翼,負責快攻、突擊等,最典型的就是貝勒爺。

大概從 70 年代開始,位置發生了變化。

場上的配置變爲:一個控球後衛,兩個邊鋒,兩個內線。

這時的四號位通常被稱作「二中鋒」,主要負責替中鋒們分擔苦活。

當然也有一部分大前鋒仍然走的是三、四號位搖擺的路線。

從 80 年代的麥克海爾們,到兩千年的鄧肯們,這期間是大前鋒的鼎盛時期。

除了上面兩人,還有巴克利、馬龍、加內特、諾維茨基、韋伯、拉希德等,

都是在歷史上排得上名號的人物。

好像跑題了。

關於中鋒和大前鋒的區別。

很難直接說清楚,我舉些例子。

小斯打的是什麼位置?大前鋒是吧?這沒問題。

但他在太陽時期一度打的是五號位,還以中鋒的身份入選過一陣。

而他的內線技巧很糟糕,打球風格倒是更像個三號位。

類似的還有希克森、米爾薩普、肖恩・梅、韋斯特、安東尼・戴維斯們。

巴尼亞尼的資料上一直寫的是中鋒。

而他生涯至今的場均籃板數是 4.8 個,

外線持球進攻能力比艾弗爾・布拉德利強多了。

馬刺雙塔時期,鄧肯與海軍上將坐鎮內線,

賬面上,鄧肯站的四號位,上將是中鋒,

而實際上呆子在場上的職能卻更像是一個內線軸心。

類似的,你覺得傑弗森、門羅、霍福德們打的是什麼位置?

……

粗暴地說,就是:

「二中鋒」們,與中鋒的區別不大。

「不三不四」們,與中鋒的區別大。


現在的優秀大前鋒們普遍身高不高,有中遠投能力,

有一手策應能力,善於打擋拆,擔當球隊的中軸。

而現在的中鋒們,除了考辛斯、洛佩茲等「異類」,

大多負責掩護、卡位、抓板、保護籃筐,部分還會開發一點中投。

大概就是這樣。


以上。

谢邀。

简单说了,想要论据可以去亚马逊翻伍登和鲍勃希尔的书。

20世纪20年代,篮球还是2-1-2布阵,就是俩后卫,一中锋,俩前锋。跟足球一样,俩后卫在后场,一中锋中场,俩前锋前场。1932年之后,才演化为如今的套路:大家攻防都挤在一个半场里。

20世纪40-60年代,NBA基本套路:俩后卫弧顶,俩前锋翼侧,一个中锋内线。

为什么20世纪40-60年代很少大前锋?因为那时大小前锋不怎么分。鲍勃佩蒂?他很长时间打的是中锋。

到70年代,UCLA的套路改革,出现了1-2-2落位。就是说,一个控卫弧顶,俩翼侧,俩内线。

这时就变啦:

控卫,始终不变,弧顶活动。

得分后卫,原来是在弧顶的,现在得去翼侧了,好好,那就全面点吧——所以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得分后卫,都是既要弧顶持球远射,又能翼侧单挑突破的。

小前锋,原来是翼侧的,现在还是翼侧,不过更靠外围了,那就练远射吧!——所以20世纪80年代小前锋,普遍背身不错,但远射一般;越到近年,会远射的小前锋越多,就这个道理。

说大前锋和中锋了。

传统中锋,也就是内线,主要就是在禁区打。进攻时低位背打,高位策应;防守时保护篮筐加卡位。

大前锋是70年代之后才兴起的位置,原本是翼侧游动的前锋,忽然多了内线属性,所以就这么了:比中锋矮一点,灵活点,活动范围大一点;中锋的活也能干干,但杂一点。

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大前锋多蓝领,就因为内线保护篮下,而大前锋大多移动能力强,进攻时能策应中投,防守时能移动抓篮板,就这样了。

到21世纪,因为球场空间小,中锋在低位容易被包夹,所以内线都拉出去掩护挡拆高位策应,同理防守端,内线也都需要大活动范围了。

所以中锋和大前锋,只是挂个名分而已。说到底,传统中锋就是在禁区高低位之间背打+策应,而大前锋因为是新兴的活,所以能干的活也多些,活动范围也大一些而已。


至于什么”中锋应该干什么什么,大前锋应该干什么什么“,都是扯淡。鲨鱼说霍华德背打差,只会挡拆,不像中锋,其实麦肯那时代中锋都不背身单挑,都是挡拆后要位再翻身跳投的——套路是死的,人是活的。

会抱着”每个位置应该怎么打球“死概念的人,都是只拿短时间套路判断的。篮球历史都百来年了,位置怎么可能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