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給你】

如果你以前也覺得佛經好無聊,裡頭寫的東西離自己好遠,那你一定要看這篇文章為佛教故事翻案——本文作者不僅整理一位肥宅國王跟佛陀請教減肥的故事,還把一段趣味性不輸給特洛伊木馬屠城的戰爭故事寫得非常生動有趣!

(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 ga037588

佛經裡面確實存在廢文,而且該故事記載了佛教史上唯一的某個肥宅減肥成功的故事,他跟佛陀請教怎麼減肥,並因為遵循佛陀說的「廢話」而遂意。這個過程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實在是廢到不行,不可思議,但的確存在大藏經內,不是偽經(原文見《雜阿含經》):

這篇故事的主角是波斯匿王,不要小看他,因為他涉入佛教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故事,當初元代時佛道二教為了《老子化胡經》大吵一通,雙方對賭在忽必烈前辯論,輸的人改信對方宗教,道教全真教主張志敬一夥人大敗北,輸給顯密聯合推出的八思巴,於是《化胡經》被盡數燒毀,張志敬等人被迫剃髮去當和尚,大丟其臉。

但如果這些道士跟波斯匿王夠熟,整個歷史可能會全面改寫,因為可以證明,佛經裡面的故事,或許更比道經扯蛋,用佛經自己的內容打臉佛經,完全無法圓場,可惜這些道士佛經讀不熟,所以輸了。

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主題,以下是

佛陀的建議減肥廢文故事: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園精舍講法。當時波斯匿王身體很胖,去拜見佛陀時一直喘氣。佛陀就跟他說:「王阿,你現在身體很胖,移動轉身進出地方,都很不方便。」波斯匿王:「對阿對阿,就像您教導的,這身體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呢,實在是很慚愧。」

佛陀便說了偈給他:「人應該要常常提醒自己,吃東西要節制,身體就會變輕,消化好命也長。」波斯匿王聽了,馬上叫他的僕人把這話記下來:「如果你能每次在我吃飯前唸這段給我,那我賞你十萬。」僕人說:「好窩。」

於是之後每次大王吃飯,僕人都說:「大王,佛陀說,人要吃少點,身體會瘦,消化好命就長。」於是,波斯匿王的身體就愈來愈瘦,非常感謝佛陀。

(額外補充,這胖子在佛經的記載裡最後是吃蘿蔔脹死的,後面第二篇文會講到這段。)

這個是我看過最廢的傳法了,沒有之一。原文如下: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其體肥大,舉體流汗,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氣息長喘。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身體極肥盛。」大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患身肥大,常以此身極肥大故,慚恥厭苦。」爾時,世尊即說偈言: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

時,有一年少,名欝多羅,於會中坐。時,波斯匿王告欝多羅:「汝能從世尊受向所說偈,每至食時,為我誦不?若能爾者,賜金錢十萬,亦常與食。」欝多羅白王:「奉教當誦!」

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時,欝多羅知王去已,至世尊前,受所說偈。於王食時,食食為誦,白言:「大王!如佛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所知所見,而說斯偈:

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如是波斯匿王,漸至後時,身體細,容貌端正。處樓閣上,向佛住處,合掌恭敬,右膝著地,三說是言:

「南無敬禮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南無敬禮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與我現法利益、後世利益、現法後世利益,以其飯食知節量故。」

寫到這邊,講廢文已經結束了,但如果對波斯匿王那公案有興趣,不妨繼續看下去,如果是個佛教徒,並認為大藏經裡的佛經內容「都是正確無誤的」,那這篇文章可能不要看比較好,因為下文內容全都出自歷史上「可考且已證明的真經」,但彼此內容充滿矛盾之處,此文很長,沒興趣可以直接 End。

釋迦族被滅的公案故事:原來同人創作在佛教史也是存在的

在佛教裡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公案故事:琉璃王滅釋迦族。這個故事完完全全可以反映在「佛教」信仰下,守戒的修者遇到危難時的態度。雖然我個人認為這個故事加料改編的成份很大。

這個公案在數以萬計的佛教故事裡,幾乎可以說是前幾名重要的,影響後世深遠,也常常成為諸多法師的教材。它裡面提出了三個重要的佛家觀點:

1. 修佛者為了守戒,遭逢暴橫時寧可一死也不能破戒。
2. 神通力不敵業力。
3. 抓補動物吃肉會下地獄,而且一下要幾千年。

這個佛教故事太常被拿來當教材,之前引起了我的好奇。既然是故事嘛,那就來考證吧。結果一考下去像一個無底洞,刷新三觀,震動了我對佛經故事的信任,為什麼?

因為我沒想到,同一個故事被記載在大藏經裡的九處(大正藏八處,南傳藏一處),在這九處不同的經、律或作品中,居然就存在至少四五種版本的差異!其中部份版本差異到簡直是在講平行世界的故事了。(一個故事可以分九處記錄,可見其重要性,我相信還有更多的地方,只是還沒被我找出來。)

這些差異可以體現在故事的前因,故事的過程,還有故事的結果與一些連帶支線的劇情。彼此再怎麼整合還是沒法合理兜起來,原來同人創作在佛教史中也是存在的。

故事的考證過程本身非常有趣,完全反映當代釋迦族人的鮮明特色:他們有嚴重種族歧視,有誇張至極的潔癖,甚至有比現代狙擊槍還神威的箭術,一箭可以飛十公里以上,並精準命中目標,還能以一敵萬。

當我看完所有文獻,發現故事其中之誇張神話情節,前後邏輯不通矛盾處不在少數,連帶的讓我對這些故事的內容更加懷疑。這篇文章照慣例,一樣非常長,有興趣的板友如果想要搞清楚,這個十分有趣的佛教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請聽我娓娓道來:

故事開始前,先來段背景與人物介紹:

佛陀:釋迦族王子,覺悟者,摩呵男的堂哥。

目犍連:原是外道修者,拜佛陀為師,弟子中神通第一。目連救母的主角就是他。

波斯匿王:憍薩羅國國王,佛陀的大護持者,減肥成功的胖子,吃蘿蔔而死,虔信佛教。

末利夫人:波斯匿王之妻,出身眾說紛紜,虔信佛教。

摩呵男:末利夫人名義上的老爸,釋迦貴族,釋迦族滅族時國王。

毘琉璃王子: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之子,後來政變奪位,主角。

好苦:毘琉璃王子的親信,從小一起長大,有個好苦的名字。

祇陀太子:波斯匿王的長子,捐獻祇園精舍裡的「樹」給佛陀,虔信佛教。

這個故事發生在大概 2500 年前,佛陀 70 快 80 歲的時候,地點可參看地圖參考:

圖中藍圈的地方是佛經裡常提到的舍衛城,也是憍薩羅國的國都,裡面有一個祇園精舍,是佛陀傳法的地方。如果常唸阿彌陀經:「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自然就對這地方不會陌生。

圖中紅點的地方,是釋迦族的國都,迦毘羅衛城。釋迦族的人口不多,考據上眾說紛紜,該地區現在人口約三萬。當年屬於憍薩羅國的附傭國,整個國家區域差不多雙北市面積那麼大,迦毘羅衛城跟台大總區差不多大小,與其說是個國,不如說是個部落,佛陀是個酋長兒子的概念。

這一切的一切的故事,都要從釋迦族人的驕傲說起

(以下所有故事與內容細節,任何一字一句白話文,全都有經典原文或歷史文獻根據,細節不全部一一引用說明,如有任何問題歡迎提出討論。)

迦毘羅衛,翻成中文就是「黃頭種族住的地方」名字太難記,以後都稱釋迦城。釋迦族在古印度是個剎帝利武士階級,從小就接受嚴格的武藝訓練,屬於黃種人,本身對族裔的血統非常驕傲。他們的古俗就是不與外族通婚,以保持血統純正。這也讓身為雅利安人種的波斯匿王心生嚮往。

因為故事的版本實在太多種,我先列出最常見的《增壹阿含經》版如下:

第一段 波斯匿王娶末利夫人 《增壹阿含經》

波斯匿王剛即位時,覺得應該要娶個釋迦族的女孩來當王后,就派使者到釋迦城問候外加威脅:「我剛即位,給我一個王后吧,不給就打你。」當時,釋迦城裡有五百人,接到使者的消息後大家都憤怒,覺得:「我們是個高貴的種族,怎麼可以跟低賤的奴婢孩子結親呢。」並意見不一地討論起來。

這時,釋迦貴族摩呵男自告奮勇說:「大家不要森 77,波斯匿王很暴力,可能真的會打過來,我親自去跟他談。」當時摩呵男家的婢女有個女兒,是世間少有的漂亮,摩呵男將她洗香香穿好衣服坐漂亮車子,親自送到波斯匿王那邊成親,宣稱是自己的女兒。波斯匿王很高興,立她為第一夫人。

第二段 毘琉璃王子與釋迦族結怨 《增壹阿含經》

末利夫人很快就懷孕了,生了一個小帥哥。波斯匿王為此召集許多相師來研究名字。相師們說:「大王求親時讓釋迦族人吵架,意見不一而紛亂流離,應該要用毘琉璃這名字才好。」

波斯匿王愛毘琉璃愛到捨不得讓他離開眼前,到了八歲時,就把他送到釋迦城學武術。於是毘琉璃帶著隨從騎著大象,到名義外公家求藝。摩呵男便請了釋迦族的 500 個孩子跟他一起學習。

某天,釋迦城立了一個要給佛陀說法的新講堂,莊嚴漂亮,大家在裡面灑香水,燒名貴的香,儲水點燈。剛好毘琉璃帶著五百個孩子到這兒來,他就跑上佛陀的座位上坐下。所有在場的釋迦族人看到都氣炸鍋了,憤怒至極,抓住他扔出去,罵:「你這奴婢的孩子,這位子連天仙跟人都沒坐過,你這奴婢生的敢坐?」又抓著他摔到地上。

毘琉璃爬起來後滿心怨恨,跟一旁的親信好苦說:「這些釋迦族人如此羞辱我,以後我繼承王位時,你要再提醒我這件事。」自此之後好苦每天三次向他報告提醒。後來波斯匿王命終,便立毘琉璃為王。

好苦跑到琉璃王面前說:「毋忘在釋。」琉璃王恨恨地說:「好喔好喔,你記憶力真好。」心中大怒,召集所有兵馬,準備開去釋迦城。

第三段 毘琉璃王子政變奪位 《增壹阿含經》未錄

第四段 毘琉璃王兵臨城下 《集合諸經,增壹阿含經為底本》

和尚們的情報網很快知悉此事,告知佛陀。於是佛陀在琉璃王會經過的路上,找了一顆枯樹,在底下靜坐等待。琉璃王遠遠看到,便下車走來行禮,問佛陀:「其他的好樹枝葉完滿,為啥要坐在枯樹下呢?」佛陀回答他:「親族的庇蔭,遠勝外人呢。」琉璃王知道佛陀有意維護親族釋迦族,便打消了遠征(其實也才大概 60 英里)的念頭,班師回國。

不久,好苦又跑來說:「毋忘在釋。」琉璃王一聽又大怒,發兵再打。和尚們聽到消息,再次通報。佛陀聽到消息,運起神通瞬移到路旁的枯樹靜坐。琉璃王遠遠看到,又下車走來行禮,問佛陀:「其他的好樹不坐,為啥要坐在枯樹下呢?」佛陀用一段偈回答他:「因為親族的庇蔭,釋迦族出了一位佛陀。族人如同大樹的枝葉庇蔭我一樣,所以我坐在這棵樹下。」琉璃王聽了,覺得釋迦族育出了佛陀,自己不該征討,於是又班師回到國都舍衛城。

不久,好苦又一次跑來說:「毋忘在釋。」琉璃王一聽雖然很不爽,但感到為難,說:「可是佛陀對他們有感情在,我每次想到都只能忍耐,怎麼辦才好?」好苦回答:「我聽說佛陀說自己已經離欲了,離欲的人沒眷戀心啦,大王你自己判斷吧。」琉璃王馬上決定發兵再打。

目犍連聽到戰事消息,跑來問佛陀:「這次琉璃王派兵攻釋迦城,我可以用神通力把他們都丟到別的世界裡。」佛陀反問他:「那你可以把釋迦族的宿緣丟到別的世界嗎?」目犍連回答實在不能。

目犍連又說自己可以用神通力,把整個釋迦城移到空中。或是用鐵籠罩住城池。佛陀反問他:「那你可以把釋迦族的宿緣移到空中嗎?或用鐵籠罩住嗎?」目犍連都說不能。「這是釋迦族今天緣份成熟,業力引爆的關係。就算你有本事讓虛空變大地,大地變虛空,原本的緣法還是不會改變的。」佛陀這樣告訴他。

第五段 釋迦族人展現武力,卻不傷人 《增壹阿含經》

琉璃王帶兵來到釋迦城外,釋迦族人召集全族抵抗,在一由旬(十公里)外狙擊琉璃王。箭射穿了他的耳洞(他的耳洞是多大orz),但不傷到耳朵;射他的髮髻,但不傷到頭;或是把弓射壞,射斷弓弦,射鎧甲、座具、車論與帳蓋等等,就是不傷到人。

琉璃王恐懼得嫑嫑的,問周圍大臣箭從哪來的。大臣們告訴他這是從十公里外來的。琉璃王根本要嚇尿了,說:「他們如果真要殺,我們早就死光了,大家還是回家吧。」這時,好苦再一次發揮助攻本事,說:「大王別怕別怕,這些釋迦族人都有持戒,連蟲都不殺,怎麼會害人。最好繼續前進,一定可以滅了他們。」於是軍隊就繼續前進,釋迦族人全都退入城裡。大家商議彼此不該傷害敵軍,犯過者就不是族人。

琉璃王來到城外大喊:「你們快開城門,如果不開,我就把你們都殺光。」這時釋迦族人有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叫作奢摩,就著裝跑出去,一人單挑琉璃王大軍。琉璃軍被他殺死多人,大家四處逃跑,琉璃王屁滾尿流地躲到地洞裡,說:「這是誰阿?是天神嗎?還是鬼呢?遠遠看起來像小孩阿。」

(這段如果給豆導演,琉璃王就可以說:「哇靠,釋迦族人有槍阿。」)

這時釋迦族人聽到琉璃王軍隊大敗的消息,慌得對奢摩大叫:「你年紀小,幹麻丟我們族的臉?你不知道我們一族都修善法嗎?我們不能害蟲何況人命。我們有本事把他們打爆,一個人打一萬個。佛陀教我們說殺人命的人會入地獄,再投入人世時得短命報應。你快滾,不要再回來了。」可憐的奢摩就被趕出國了。

琉璃王的軍隊被奢摩攪得亂七八糟,心裡嚇的不輕,想回家了。好苦又勸他:「大王!古代仙人有教,要打贏可以先用錢買,配合矯詐的騙術,再用兵力壓進去,這才是聰明人的辦法。你應該騙他們說,我只是有點小事兒要進城辦,開個門暫時收留一下,很快就會出去啦,這樣就好惹。」

於是琉璃王又來到城門外喊開門。釋迦族人還真的受騙,開始吵架到底要不要開。這時佛陀的大敵,第六天魔王,天魔波旬化作一個釋迦族人的樣子,告訴大家說:「大家趕快開門,不然我們都要被關在城內了。」然後大家就開門了。

琉璃王進城後覺得釋迦族人太多了,用刀劍砍太慢,應該要都抓起來把腳埋到地裡,讓大象來踩。(我覺得這個王的邏輯問題很嚴重。)然後大家就照作了,指揮大象努力地踩著釋迦族人。琉璃王同時又叫部下選五百個端正的釋族女子,他要接見。

第六段 摩呵男為救族人殉難,釋迦族末日《增壹阿含經》

就在這時,名義外公摩呵男來請願了:「請讓我潛到水中,在我浮出水面呼吸前,讓釋迦族人能逃走,直到我出水,再隨意殺他們。」摩呵男如此央求。琉璃王說:「這主意不錯喔。(原文作:此事大佳。)」

於是,摩呵男為了救族人,潛到水中把頭髮綁在水底的樹根下,好讓自己不要浮出。在他爭取到的時間內,釋迦族人從城中一哄而出,但還是有些人亂跑一氣,從東門出又跑進南門,從南門出又從北門入等等。

大臣們看到這樣的情景,就跟琉璃王說:「現在這些釋迦族人根本自己作死,從那個門出去,又換個門進來。」(一般是用他們業障太重來解釋這段經文的情景,所以才會跑出去又跑進來。)一段時間後,琉璃王有點不耐煩了,問臣子:「阿公怎麼還在水裡不出來?(某版本原文就稱阿公)。」

臣子們從水裡拉出摩呵男,他已經死了。琉璃王看到名義外公死了,心裡才生了後悔:「阿公為了親族犧牲自己。我本來不知道會害死他,如果我知道會這樣,最後一定不會來打釋迦族人的。」殺了 9990 萬人,血流成河,釋迦城也被燒了。

第七段 五百女子與祇陀的下場 《增壹阿含經》

琉璃王接見五百釋迦女子說:「妳們都不要害怕,我是妳們的老公,妳們都是我老婆,我們應該要一起作些害羞的事。」說完便伸手去摸其中一個女森。女森問他要幹麻。琉璃王說「我想跟妳,嘿嘿,作一些大人的事情。」女森森 77,罵他:「我為啥要跟一個婢子生的低種作害羞的事。」琉璃王大怒,命人把她手足砍斷丟到大坑。

所有的女森都森 77,一起罵他:「誰會想要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一個婢子生的低種,作那種害羞的事。」琉璃王氣炸了,命人把她們全抓起來斷手斷腳,丟入坑中。

琉璃王把釋迦城打爛後,班師回王都舍衛城。這時他的哥哥祇陀太子在宮內與妓女們玩兒著。琉璃王回家聽到聲音,從大臣那得知是哥哥在開趴,就往哥哥家跑。守門的人看到他,說:「大王且慢,祇陀王子現在在開趴自爽(五樂自娛),不要吵他。」琉璃王一劍把守門的砍了。

這時祇陀太子聽到琉璃王在門外,也不請妓女們離開,便跑出來跟他見面,說:「好棒窩,大王你來啦,可以來一起休息窩。」琉璃王問他:「你不知道我在跟釋迦族打架嗎?」祇陀說知道阿。「那你怎麼在跟妓女玩兒不幫我?」琉璃王問。

祇陀說:「因為我不想殺生呢。」琉璃王聽了森 77,便一劍把祇陀也砍了。祇陀死後,昇天惹,跟五百個天女一起玩兒。佛陀用天眼看到了這個過程,說了個偈,大致上是說:「祇陀因善業昇天,琉璃因為惡業,將不能脫離憂慮。作善作惡都會受報,都是現在造成的。」

這時,在坑裡的五百女子發心向佛,一起唸佛名號,說:「如來在我們這邊出家成佛的,可是為什麼他卻沒看到我們現在的煩惱與痛苦呢?」佛陀用天耳通聽到她們的抱怨,就召集弟子們,一齊到釋迦城。女子們看到佛陀到來,都因為自己衣衫不整感到慚愧。

這時,釋提桓因與毘沙門兩位天王正在佛陀身後服伺。佛陀回頭看了他們倆,說:「這些女孩子不自在,肚子也餓了。」釋提桓因跟毘沙門天聽了,回答:「是,世尊。」於是釋提桓因變出天衣蓋住她們,毘沙門天弄來天仙的食物讓她們飽足。接著,佛陀跟這些女子傳法,所有的女子聽完法,煩惱與障礙都消了,各自回家嚥氣,每一個人都升天了。(舍支天女變天衣出來,是另一部經的版本。)

佛陀帶著弟子在附近逛逛,看到這些慘狀,一邊傳了些法後,大家回到舍衛城的精舍裡。告訴弟子們:「琉璃王跟他的兵七天後都要完蛋。」琉璃王聽到消息,感到非常害怕。問大臣:「你們看最近國境內外有沒有盜賊與水火災,或是有人要打我們呢?佛陀從不胡說,他講的話不會有異的。」這時,好苦安慰他:「大王別怕,現在啥都沒事沒賊沒水沒火,大王快點自爽吧。(原文作:今日大王快自娛樂。)

琉璃王還是很擔心,所以每天叫人數日子。到了第七天的開頭,琉璃王開心得不得了,與所有的士兵跟宮女們,到河邊玩耍過夜。結果半夜狂風暴雨,琉璃王跟士兵們都被沖走了,死光惹,全都到第十八層地獄裡。他的宮殿也被天火燒了。

第八段 釋迦滅族的因果 《增壹阿含經》

原來過去某個魚村,遇到饑荒,大家都只能吃草根,一升米貴到到用一升金來換。當時村裡有個大池有很多魚,村民們只好去抓魚來吃。

當時水裡面有兩隻魚,一隻名叫拘璅,另隻叫兩舌。兩隻魚彼此商量說:「我們跟這些人沒冤仇阿,我們住在水裡又不在地上,他們竟跑來吃我們。不管這些人前世有沒有福報,以後我們都要報仇。」

「當時村裡有一個八歲小兒,不補魚也不害命,看到岸上的 diefishfish,心裡非常快樂。弟子,當年那些村民,就是釋迦族人。拘璅是琉璃王,兩舌是好苦;那個在岸上笑的兔崽子就是我。當年他們吃魚結果在地獄待了無數劫,今天才有這報應。我當年看了在笑,今天頭像被石頭壓了一樣痛。這些都是報應,所以你們要好好修行阿。」佛陀這樣教育弟子們。

聽完佛陀的教育,大家都很開心。

以上這整段故事,是增壹阿含經的版本,也最為人傳播,甚至被許多佛教修者當作範本故事作為教材,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請看下文分解。

(本文經原作者 ga037588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Re: [問卦] 佛經是長篇廢文嗎?〉。作者個人版面連結點此,臉書連結點此。首圖來源:【菩提禪心】20150728 – 波斯匿王減胖記 – 第02集截圖。)

更多佛教相關故事

老是分不清民間信仰、佛教和道教的差別?一篇文章讓你看懂台灣四百年宗教史
【女人是水牛】一段父權壓迫史:為何篤信佛教的泰國,性產業卻非常興盛?
2070 年宗教信仰大洗牌:佛教徒持續減少、穆斯林人數將超越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