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評論

《讓子彈飛》的政治勇氣

第十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導演:姜文(《讓子彈飛》)《讓子彈飛》在國內取得過六億票房,不只是姜文、葛優與周潤發三人演技出眾,也不只是影片講出普羅群眾的心聲,又不只是影片夠好笑夠癲狂,更不只是編劇將馬識途《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改編得有聲有色,原因至少還有一個,就是姜文的導演技巧、節奏把握、警世視野、批判力量和政治勇氣,都出類拔萃,從而令《讓子彈飛》成為一部耀眼的當代華語電影。 電影一開始時,大軍閥的荒唐架勢、一曲《送別》、「馬」拉「列」車轟隆隆前進,《讓子彈飛》將我們帶到二十世紀初、民國的世界。然而電影要說的,似乎不是彼時彼刻的事兒,自導自演的姜文耍了戲法,要說的儼如是此時此刻目睹之怪現狀。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論及清末之譴責小說為「揭發伏藏,顯其弊惡,而於時政,嚴加糾彈」,這十六個字未必完全貼合《讓子彈飛》,但姜文想做的,大概不遠矣。譴責,當然不能過火,《讓子彈飛》猶如諷刺小說,筆下需藏鋒。2000年,他的《鬼子來了》借敵寇說國民性,走得太前,被禁是必然的。2007年的《太陽照常升起》走得太偏,教許多人看不明白。只有《讓子彈飛》藏掩得法,拿捏精準,這一記擦邊球打得好漂亮。 《讓子彈飛》由三大影帝擔綱,姜文飾演的張麻子,攔途截劫,盜了縣長的官,走馬上任赴「鵝城」。「鵝城」大概就是「我城」,正是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盤踞之地,一如今日之中國。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山賊變假縣長,真縣長變假師爺,黃四郎也有一個假分身,張麻子的同志(筒子)做事要帶上頭套,互相用哨聲聯絡,密碼作信號。掩掩藏藏,因為以真面目示人,會有危險,不得不小心。然而到底要說的,很簡單,張麻子的核心訴求只有兩個字:公平。他從黃四郎等富人和既得利益者奪取財富,然後像羅賓漢般分錢給窮人,他的理想就是一個均富的社會,不讓少數人富起來,因為富人聚斂,賺到盡,發財不立品。說到底,《讓子彈飛》所本就是激進的毛派政治理念,姜文以奔馳如飛的節奏,發動了一場似真又似假的革命運動。 《讓子彈飛》是關於「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讓子彈飛》的張麻子認為百姓怕之中有怒,他要將怒勾出來,他給百姓發槍,就是要鬧革命,「槍杆子裡面出政權」――這是毛主席說的。張麻子以奇謀妙計對付財閥,最終更鼓動群眾,與土豪作最後的鬥爭。電影本身是妙想天開,但也不是與現實無涉。姜文有政治勇氣,也有機智,電影讓大眾開懷了一番、瞎猜了一輪、出了一口氣。 《讓子彈飛》表面上是姜文的造神運動,張麻子好像普羅米修斯,將天火帶到人間。但最終,《讓子彈飛》的張麻子踽踽而行,一眾手下坐火車赴上海浦東,這是商業掛帥的年代,人跟著錢走,理想早就失落了。張麻子先前所做的一切,猶如一場空想的冒險,因為,現在不是革命起義的年代,而是沒有理想的年代;現在不是靠道義取得尊嚴的年代,而是金錢腐蝕人心的年代。 當姜文堅持要做一個夢想家,他從幻想裡拋出一個個問題,正是要讓我們一起反省,一起夢想。我知道,他有一個夢,我們也有一個中國夢。【載於《第十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頒獎禮場刊》】

鄭政恆

第十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導演:姜文(《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在國內取得過六億票房,不只是姜文、葛優與周潤發三人演技出眾,也不只是影片講出普羅群眾的心聲,又不只是影片夠好笑夠癲狂,更不只是編劇將馬識途《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改編得有聲有色,原因至少還有一個,就是姜文的導演技巧、節奏把握、警世視野、批判力量和政治勇氣,都出類拔萃,從而令《讓子彈飛》成為一部耀眼的當代華語電影。

電影一開始時,大軍閥的荒唐架勢、一曲《送別》、「馬」拉「列」車轟隆隆前進,《讓子彈飛》將我們帶到二十世紀初、民國的世界。然而電影要說的,似乎不是彼時彼刻的事兒,自導自演的姜文耍了戲法,要說的儼如是此時此刻目睹之怪現狀。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論及清末之譴責小說為「揭發伏藏,顯其弊惡,而於時政,嚴加糾彈」,這十六個字未必完全貼合《讓子彈飛》,但姜文想做的,大概不遠矣。譴責,當然不能過火,《讓子彈飛》猶如諷刺小說,筆下需藏鋒。2000年,他的《鬼子來了》借敵寇說國民性,走得太前,被禁是必然的。2007年的《太陽照常升起》走得太偏,教許多人看不明白。只有《讓子彈飛》藏掩得法,拿捏精準,這一記擦邊球打得好漂亮。

《讓子彈飛》由三大影帝擔綱,姜文飾演的張麻子,攔途截劫,盜了縣長的官,走馬上任赴「鵝城」。「鵝城」大概就是「我城」,正是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盤踞之地,一如今日之中國。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山賊變假縣長,真縣長變假師爺,黃四郎也有一個假分身,張麻子的同志(筒子)做事要帶上頭套,互相用哨聲聯絡,密碼作信號。掩掩藏藏,因為以真面目示人,會有危險,不得不小心。然而到底要說的,很簡單,張麻子的核心訴求只有兩個字:公平。他從黃四郎等富人和既得利益者奪取財富,然後像羅賓漢般分錢給窮人,他的理想就是一個均富的社會,不讓少數人富起來,因為富人聚斂,賺到盡,發財不立品。說到底,《讓子彈飛》所本就是激進的毛派政治理念,姜文以奔馳如飛的節奏,發動了一場似真又似假的革命運動。

《讓子彈飛》是關於「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讓子彈飛》的張麻子認為百姓怕之中有怒,他要將怒勾出來,他給百姓發槍,就是要鬧革命,「槍杆子裡面出政權」――這是毛主席說的。張麻子以奇謀妙計對付財閥,最終更鼓動群眾,與土豪作最後的鬥爭。電影本身是妙想天開,但也不是與現實無涉。姜文有政治勇氣,也有機智,電影讓大眾開懷了一番、瞎猜了一輪、出了一口氣。

《讓子彈飛》表面上是姜文的造神運動,張麻子好像普羅米修斯,將天火帶到人間。但最終,《讓子彈飛》的張麻子踽踽而行,一眾手下坐火車赴上海浦東,這是商業掛帥的年代,人跟著錢走,理想早就失落了。張麻子先前所做的一切,猶如一場空想的冒險,因為,現在不是革命起義的年代,而是沒有理想的年代;現在不是靠道義取得尊嚴的年代,而是金錢腐蝕人心的年代。

當姜文堅持要做一個夢想家,他從幻想裡拋出一個個問題,正是要讓我們一起反省,一起夢想。我知道,他有一個夢,我們也有一個中國夢。

【載於《第十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頒獎禮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