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吃掉多少錢?對退休金、保險、貸款影響多大?算給你看|天下雜誌

通貨膨脹吃掉多少錢?對退休金、保險、貸款影響多大?算給你看

通貨膨脹不只會造成物價變貴、現金貶值,許多人容易在規劃未來生活所需費用時,卻以現在的心理價值估算。當「通膨」慢慢吃掉我們的錢,對未來的退休金、保險金、貸款會有多大影響呢?

通貨膨脹-通膨-貨幣-貶值-儲蓄-退休金-保險-貸款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他

100 元現金如果沒有跟著通貨膨脹率一起成長,那實質購買力就會降低,原本一個100 元的排骨便當,20 年後變成175元,而手中的100 元到時就只能買到一杯珍珠奶茶,既然如此,還不如現在就先買個排骨便當或兩杯珍珠奶茶,不是嗎?

舉例來說,現在賣100 元的排骨便當,在評估10 年後的飲食費時,也是用一餐100元來計算,完全忘記物價會變貴的現實。「通貨膨脹」像一個怪獸會慢慢吃掉我們口袋裡的錢, 以下就逐一探討通貨膨脹會影響的生活層面及金融決定。

通貨膨脹對「退休金」的影響

多數人在計算退休金時,習慣用現在的消費標準評估。例如目前每個月只需要4 萬元就能擁有理想生活,就以一年50 萬元的基準推算退休後需要的退休金額,並以退休後尚有30 年餘命估算(66 ~95 歲),就認為只需要準備1,500 萬元(50 萬元 X 30 年)就夠用了。

事實上,50 萬元經過每年平均3% 的通貨膨脹率,在經過在經過30 年後僅等同於現今的20.6 萬元的實質消費力,假設現在35 歲,預估每年需要生活費50 萬元,若只準備在65 歲時達到年被動收入為現金50 萬元,那時候的實質消費力就只有20.6 萬元,而且退休後的每一年仍會受到通膨影響,所以66 ~ 95 歲的每年消費力都將持續降低,一直到95 歲那一年,50 萬元等於現在約8 萬5 千元的價值,一個月的生活費只有7,072 元。所以,忽視通貨膨脹會嚴重錯估實際需要的退休金。

廣告

反過來推算,假如是目前35 歲的你要在退休後保有如同現在一年50 萬元的消費能力,30 年(66 歲)時每年需要的金額會是121萬元(現在的2.43 倍),而且每年都會增加3% 的通膨率,若光靠存款想達成所有退休金的需求,你將需要準備的退休金總額是5,774萬元,而非1,500 萬(如表1-2)。

30 年後要存到5,774 萬元,你覺得有可能嗎?看到這裡,你是否感覺沮喪?若只靠薪資存款當然不可能,所以投資就相對重要且必要了。你所存下的錢不能只有打敗通膨怪獸,還必須能增加資產,才能累積到足夠的退休金。若生活費是從投資收益獲得,則需要的退休金就會更少,例如退休後的退休金可獲得6% 的投資報酬,就只需要存到2,023 萬元的退休金,若再考量3% 的通膨率,實際6%的收益只能動用3%,另外3% 需要滾入投資本金以維持購買力,這又是另一個主題了。

廣告

綜上所述,不要以現在的消費標準估算未來退休生活所需的費用。如果要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你的退休金計畫必須要在65 歲時,存到每年足以創造121 萬元的被動收入才算達標,而非35 歲時心裡所想的50 萬元。

通貨膨脹對「保險金」的影響

「保險」是多數人的資產配置之一,有人會運用年金險準備未來可以多領的錢,也會以繳費20 年的終身保險準備未來的壽險、醫療險或重大疾病理賠金,就如同退休金的準備,在計算未來所需的費用時,都必須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

以年金險為例,每年保費8 萬元、繳費20 年,總繳金額是160萬元,20 年後的保單總價值為200 萬元,表面獲利40 萬元,看似有不錯的投資報酬25%,但其實年化報酬率僅1.12%,相當於把錢放在每年定存利率1.12%,本利續存20 年,只比當時的定存利率好一些,但還是遠低於3% 的通貨膨脹率。

廣告

而且20 年後的200 萬元,實質消費力只等於投保第一年的110萬元,也就是花了20 年存下的160 萬元,即使保險公司多給付40萬元,到時候這筆錢的實際消費力只等於現在的110 萬元,不是你以為的200 萬元。

保險理賠金也是如此,許多人購買終身型醫療險,最高理賠保額上限為250 萬元,以為留到年老時再動用比較划算,殊不知這筆理賠額度在30 年後其實只剩下103 萬元的價值,況且醫療費用也會與時俱進的漲價。住院理賠亦然,以前一天理賠1,000 元就足夠,現在日額2,000 元是低標,如果你以為買了住院日賠2,000 元就能高枕無憂,或許10 年後需要住院時才發現基本住院日額已高達3,000元,當然有2,000 元仍不無小補,只是這10 年來因通膨而調漲的1,000 元需要自己補貼。

廣告

所以,保險不要以為買了一堆終身型保單就能支應未來所需,因為現在的投保金額在十年後會因為通膨而不足,建議至少每十年都必須重新審視及調整保單理賠額度,以符合未來生活所需。

通貨膨脹對「貸款」的影響

對於存錢的人來說,通貨膨脹是敵人,但對於借錢的人而言,通貨膨脹卻變成朋友。因為現金會貶值,越晚償還,價值越低,所以銀行必須收取利息,而利率最好能彌補通貨膨脹甚至更高。

以房貸為例,銀行通常以本息攤還的方式計算每月固定的還款金額,假設房貸每月需要還款3 萬元,貸款時間30 年。在30 年之後的3 萬元還款,其實等於目前12,400 元的實質消費力,現在繳的3 萬元與30 年後繳的3 萬元,價值完全不同。對銀行來說,30 年後收到的3 萬元還款金額,價值也與第一年不同,所以銀行對於借款需要加計利息,而低於通貨膨脹率3% 的貸款利率,以現在平均房貸利率1.5% 來看,對於借款人比較有利,反之,則對銀行較有利。

廣告

通常30 年後的收入也會比現在更高,到那時每月要還3 萬元的壓力肯定比現在更低,老人家常說房貸會越還越輕鬆,實際因素就在於此。所以當銀行貸款利率比通膨率低時,欠銀行的錢可以越晚還越好,將貶值的成本讓銀行背負,如果貸款利率高過平均通膨率,就要盡快償還本金,因為吃虧的會是自己。

所以, 如果你有信用卡循環利息(15% ~ 18%)、汽車貸款(7% ~ 10%)、信用貸款(3% ~ 6%),都建議越早還清越好,有大筆收入就優先清償本金,因為這些借款利率都比通膨高出許多,甚至也比投資報酬率高,未來房貸利率若因升息調高到3% 以上,也會建議盡早償還房貸本金。

總結而論,通貨膨脹不只會讓商品變貴,同樣的因素更會影響生活上許多財務決定,在規劃未來財務需求時,不管是準備退休金,或是計算保險額度,一定要時時加計通貨膨脹的因素,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出版《ETF存股:股債搭配就能錢滾錢,投資致富不用靠運氣》)

相關熱門主題
ETF存股:股債搭配就能錢滾錢,投資致富不用靠運氣
ETF存股:股債搭配就能錢滾錢,投資致富不用靠運氣
作者:雨果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3/04/26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找回專注多工狀態 喝口原萃 休息一下 陳佳茹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