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辖镇)_360百科
2022-12-09 02:15:07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三营镇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三营镇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辖镇 免费把怎渐哪能赶海世唱居编辑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
地点来自|行政区划
地点|政区划
编辑分类

三营镇,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位置在洱源县东北部,东与鹤庆县接壤,南与右所镇茈碧湖镇相连,北与牛街乡为邻, 行政区域面积27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三营镇户籍人口为42378人。

1958年,设剑川大县时曾为县政府驻地,后归洱源县,先后设公社、区、乡。2000年8月,撤乡建三营镇。 截至2021年10月,三营镇辖1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三营村。

2019年,三营镇有工业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2个。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三营镇

  • 行政区类别

  • 所属地区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

  • 地理位置

    洱源县东北部

  • 面积

    277 km²

  • 下辖地区

    10个行政村

  • 政府驻地

    三营村

  • 电话区号

    0872

  • 邮政区码

    671203

  •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 车牌代码

    云L

  • 人口

    42378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折叠 编辑本段 概况

三营镇位于洱源县北部。东连鹤庆县,南接玉湖镇,西壤茈碧乡,北邻牛街乡。面考航亮帮益剧积274平方千米,人口4.农训色严裂出解5万人(2006年)。辖三营、仕登、永胜、共和、新联、永乐、南大坪、石岩、今讨白草、新龙11个行政村,85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三营街,距县城17千米,海拔2110米。

地势呈北高南低,三岔河、茨河、海西海灌区配套工程的跃进渠以及三营东干渠四大水系,由北向南汇苴河入洱海,水利资源丰富。214门振充是学检国道过境。以火焰山为中心的地热区,是云南省独有的高温地热喷泉景观。

折叠 辑本段 沿革

六诏时期为施浪单又诏故地。"元世祖入大取故反司关铁罪理,以此为吐蕃襟喉士色明包京鲜争短每,留军三百户镇之"(《旧云南通志》),三营因此得名。1950选货年为第二区。1958年至1961年,设剑川大县时曾为县政府驻地,后归洱源县。1958年与牛街乡合并为牛街公社,1969年析建三营公社,1984年置区,1987年设乡。1997年,面积27岩领少装会细是4平方千米,人口4.1万,辖南大坪、白草萝、仕登、三营、共和、新联、永新、永乐、永胜、新龙、石岩头11个行政村。2000年8月撤乡建镇。2002年末,面积274平方千米,人口44492人,11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172个村民小组。

[邮编]671202 [2007年代码]532930104:~201三营村 七点建探量~202仕登村 ~203批善字按永胜村 ~204共和村 ~205新联村 ~207永乐村 大延省命林血还言向~208南大坪村 ~209石岩村 ~210白草村 ~211新龙村

编辑本段 介绍

三营镇位于洱源县城东北部,东连鹤庆县,南接玉湖镇,西壤茈碧乡,三营镇三营镇北邻牛街乡214国道由南向北纵贯全境,三甚交通便利。全镇国土面积274平方公里,地势呈北高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镇人民政府驻地三营街,距县城17公里,海拔2110米,年均气温14.2℃,年均降雨量80缩频考才0毫米。

折叠 编辑演神雷对命裂本段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总人口

42948

消某鲜了乎台21654

21294

家庭户户数

10196

家庭户总人口(总)

42872

家庭户男

21600

做肉倍作标的棉胞家庭户女

21272

0-14临室不亲龙青然位法群临岁(总)

12060

背依出织神祖关蒸步体0-14岁男

5994

0-14岁女

6066

15-64岁(总)

28193

15-64岁男

14447

15-64足识岁女

13746

65岁及以上(总)

2695

65岁及以上男

1213

65岁及以上概决犯饭出夫校转作待展

148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2010

折叠 编辑本段 教神左调染切使镇乡概况

三营镇

三营镇位于洱重用切行究质任源县城东北部,东与鹤庆县接壤,南与右所镇应向绝面方季呢输套、茈碧湖镇毗邻,北

三营镇三营镇与牛街阡陌相连,距离县城17公里,滇藏公路214国道纵贯南北。国土面积258平方公里,海拔2050~2700米,平均气温13.否地亚缺9℃,适宜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49652亩,其中人均耕地面积1.3亩;有林地53140.5亩。辖三营等10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152绝陆参浓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有8821户,人口39310人,其中农业人口37944人,居住着汉、白、彝、藏、傣、回、僳僳、纳西等17个民族。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13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境阻决似杀敌田2295元。该镇属于农业图内大镇,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乳畜为主。其台围亮足取林析作错吗历史悠久,据《旧云南通志》记载面都:"元世祖入大理,热切质世翻工一女以此为吐蕃噤喉,留孙放持临岩或经军三百户镇之,因名三营及念油李呢是织赶"。是六诏时期的施浪诏故地,元世祖忽必烈入大理时丝权英专树居差敌电春倒以此为吐蕃襟喉,留军三百资创时卷文烧倒户镇守,"三营"因斯王比值己密之得名。1958年至1961年,设剑川大县时曾为县政府驻地,后归洱源县,先后设人民公社、区、乡,2000年8月撤乡建镇

折叠 编辑本段 特色农产品

核桃、板栗、干果、中药材、药材、中草药、烤烟、烟叶、种奶牛、花椒、苗木、大米、

三营镇农业三营镇农业饲草、饲料、板兰根、除虫菊、天麻、竹子。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下辖三营、士登、共和、新龙、 新联、永乐、永胜、白草、石岩、南大坪10个村委会、85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有汉、白、彝、藏、傣、回、僳僳、欢修钢座的爱液村周四照纳西等17个民族。[农问提南义来宪章目富1]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发

三营镇 黄烟

三营镇"狠抓结构调绝季迫耐汽异肉核诉永表整,强化乳畜烤烟,突出科教生态,着力开放发展。三营镇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气候温和,宜粮、宜烟、宜畜,粮食、乳畜、烤烟产量均居县前例。

三营镇三营镇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580万元,比上年的12580万元增1007万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1598元,比2001年的1547元增51元。粮食总产26539万公斤,比上年的26276万公斤增263万公斤,增长1%。农民人均占有粮468公斤。本级财政收入169.7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747万元、总支出729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4115万元,其中私营企业7个,从业人员119人,营业收入772万元,个体企业414个,从业人员817人,营业收入3343万元。种植烤烟1酒草黑离.7万亩,收购烟叶3.52万担,烟农收入1950万元。大牲畜存栏20039头,良种奶牛存栏12022头,鲜奶产量11253吨,成为县内最大的畜牧业生产镇。完成植树造林16100亩,即:退耕还林3000亩,生态造林6300亩,小流域治理2500亩,经济林梅子1800亩,核桃1500亩,花椒1000亩。义务植树12.5万株、四旁植树16.6万株。向退耕农户补助苗木资金9.5万元,兑现粮食22.5万公斤。建设沼气池511座。扶贫攻坚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30万元,完成南大坪、石岩两个村委会的温饱示范村工程。白草村的温饱示范村和省级重点扶贫村项目,将投入资金55万元。易地搬迁工作顺利开展,现已投入资金150万元,对36户286人实施易地搬迁。

2006年粮食总产量达2797万公斤;种植烤烟19000亩,完成了烟农交售优质烟叶4.3万担,出口备货5420担,烟农交售收入2700万元;乳牛存栏11652头,鲜奶产量达18706吨,奶农收入2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95元,财政收入1428952元。

在加快发展上,紧紧抓住支撑三营经济发展的乳畜和烤烟两大支柱产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以早熟蒜为主的大蒜生产,同时,三营镇药材资源丰富,人工种植、加工和经营药材历史悠久,现已形成中草药材自由贸易市场,是滇西北最大的中草药材集散地。

折叠 编辑本段 领导班子

杨泽亮--党委书记

分管工作:分管烤烟生产,联系人大工作。

三营镇三营镇李中正--党委副书记、镇长

分管工作:负责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和财税工作。

卞乃江--人大主席

分管工作:负责人大工作,协助抓好石岩村异地扶贫搬迁工作。

李段辉--副书记

分管工作:分管组织、宣传、老干、政法、信访和司法工作。

邵晋珍--纪委书记

分管工作:负责纪委工作,协助分管民政、计划生育、劳动社会保障、共青团、妇联、工会工作。

李继龙--副镇长

分管工作:分管农、林、畜、科技、农经、农机、文化、武装、教育、卫生、民族宗教工作。

折叠 编辑本段 资源及基础建设

三营镇 经济林

土地资源:

耕地面积63635亩,其中承包地53671亩,人均耕地1.4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12953亩(粮食88842亩)。

生物资源:

1、乳畜资源:2002年良种乳牛存栏12022头,鲜奶交售量11253吨,乳畜产值达1423.5万元。

2、梅果资源:现有梅园2万多亩,核桃、板栗等干果1万多亩。

3、林业资源:林地面积27620亩,其中用材林8943亩,护林12472亩、经济林12637亩。森林覆盖率31.5%。

4、中药材资源:三营是滇西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人工种植和加工经营药材历史悠久,药材资源丰富,农历二月十五庄稼会上,中药材销售量可达15吨。

矿产资源:金属矿产有铜、铅、锌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粘土。优质粘土是当地生产红砖和轻型建筑材料的理想原料。

地热资源:

境内以火焰山为中心的地热区,地下热水、热气资源丰富。火焰山地热喷泉,高达30余米,是云南省独有的高温地热喷泉景观。现已建有集温泉沐浴、餐饮、休闲住宿为一体的火焰山温泉城

水利资源:

境交易会的三岔河、茨河、海西海灌区配套工程的跃进渠以及三营东干渠四大水系,由北向南汇苴河入洱海,水利资源丰富。三岔河水库已经国家立项建设,库容量1200万立方米,现已建有年发电量258万千瓦时水电站一座。随着国家烟水工程和金沙江流域综合开发配套项目的建设,全镇田园化建设已初具规模,水利化程度达82%。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通讯

214国道贯通全境,11个村委会实现"三通",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基本覆盖。占地4平方公里的三营中心集镇是经省政府批准的重点集镇建设,现已完成农贸市场、中草药材市场、中心广场等项目建设,展现出现代化气息的三营中心集镇已成规模。

折叠 编辑本段 民族文化

三营镇 康巴节

三营属多民族聚居,民族文化灿烂。民族传统文化如白族本主节、藏族的康巴节和锅庄节、白族霸王鞭、打歌、唢呐、洞经音乐等。饮食文化有乳扇、雕梅、炖梅等。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人民群众都要在三营集镇举办大型交易会,届时县内外客商汇聚三营,进行各种农产品、中草药材、大特畜及各种日用品交易,会上有道别具特色的地方菜"毛驴汤锅",是味美可口的滋补佳肴。

折叠 编辑本段 基础设施

三营镇 渡槽

投入100.95万元完成洱海大型灌区三岔河水库南干渠755米渠道三面光防渗衬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20.65万元,完成成三岔河南干渠3.038千米渠道三面光防渗衬砌,渡槽6座;生态项目坡改梯配水工程投入20.45万元,完成三岔河南干渠0.302千米;生态项目水利水保工程投入99.7万元,完成三岔河南干渠1.11千米渠道三面光防渗衬砌,渡槽3座;生态项目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21.2万元,完成士登堆磨沟三面光防渗衬砌0.8千米;投入50.9万元,完成三岔河水库进库公路沟路配套0.4千米;永胜开发复垦工程投入128万元,完成平整土地1043亩、三面光沟路配套2.116千米;永乐自来水工程投入18万元,完成钢管道架设5.6千米;投入7.6万元,完成永联茨河水毁工程治理河道98.9米;投入2.3万元,完成石岩七老爷涧滑坡治理拦沙坝一道。以上12件共投入资金621.25万元,完成土方开挖54657.1立方米,浆砌石方7125.4立方米,砼浇筑8482.2立方米,钢筋砼9427.1立方米。

小城镇建设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应、注重实效"的方针,投入136万元,完成了中心集镇广场的建设;投入36万元对214国道三营复线进行了改造。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立足于长远发展。在巩固"两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在抓好"普六"、"普九"的同时,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大的提高。

民政工作:

共发放救灾救济金40385元、赈灾大米13000斤、捐赠衣物94袋。有223户243人享受了"低保"政策,计发"低保"金107740元。

社会治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及时调解民事纠纷和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四五"普法中。

折叠 编辑本段 奋斗目标

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8%;粮食总产量增长1%;烤烟种植15950亩,烟叶总产量3.35万担,烟农烟叶交售收入2000万元,烟叶农特产税正税收入200万元;镇财政实现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烤烟生产:提高烤烟生产等级合格率,力争烤烟生产产值达到2000万元。

畜牧业生产:抓好乳牛基地、商品牛基地、草场示范工程建设。实现饲养1.5万头乳牛,产1.5万吨鲜牛奶,鲜奶交售达千万元的目标。

中草药材生产:积极引导和支持群众加大对板兰根、除虫菊、天麻等中草药材的种植规模,实现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经营约材总收入达千万元。

建筑建材业:以三岔河水库、海西海至大理调水工程建设为契机,依托丰富的砂石资源,鼓励和支持各方人士前来投资,充分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力争建材行业产值达到千万元。

林果业:以梅子产业为基础,结合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等有关政策,积极培育竹子种植产业。年内,种植经济林果10000亩,其中梅子3000亩,竹子5000亩,其它经果2000亩。

交通建设:实现214国道三营复线的沥青油面铺设,对集镇内的老214国道进行改建,建成商贸一条街。加强对农村道路的修缮,保证镇村公路的完好率和通达率,使交通覆盖率进一步扩大,通达能力不断增强。

城镇建设:以中心集镇建设项目实施为重点,加大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中心广场、中草药材市场、农贸市场配套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和亮化,创建出中心集镇的优美形象。

参考资料

阅读全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