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_百度百科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四川省境内教育部直属高校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收藏
0有用+1
0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两电一邮”成员;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1-5] [82]
学校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56年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6-7]
截至2023年8月,学校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3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65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有教职工3800余人,在读本、硕、博学生42000余人。 [5]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电子科技大学
外文名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简    称
电子科大、UESTC [8]
创办时间
1956年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特色
双一流(2017年、2022年入选) [81-82]
985工程(2001年入选)
211工程(1997年入选)
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入选)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展开
现任领导
曹萍(党委书记)胡俊(校长)
专职院士数
7人
本科专业
65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 [76]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5个 [9]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6个
院系设置
25个教学科研单位
校    训
求实求真,大气大为
校    歌
年华似锦
校庆日
每年9月第四个星期六
地    址
清水河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沙河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4号
九里堤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九里堤西路8号 [5]
院校代码
10614
主要奖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截至2018年底)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截至2018年底) [10]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办学历史

播报
编辑

前身史略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9月,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合并创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学校成立以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进程,先后归属二机部一机部、三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负责管理。建校之初,学校定位为中国培养无线电工业干部(人才)的主要基地,重点为中国无线电工业部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首届开学典礼
1955年3月30日,高等教育部党组织向周恩来总理呈送《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1955年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中提出:“将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交通大学等校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调出,在成都建立无线电工程学院。”5月,国务院同意高等教育部的报告,并决定由高等教育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共同负责筹建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
1955年7月21—28日,在北京第二机械工业部会议室,召开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的筹备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以及下属秘书、基建、教务三个组,并从即日起开始办公。
1956年2月4日,中共四川省委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学院院址设在成都市东北郊府青路以东、沙河以西的保和乡地区。随后开始大规模基建工作。
1956年9月初,沙河校区电子通信大楼、教学主楼两翼和4幢教职工眷属宿舍15639平方米、3幢教职工单身宿舍15505平方米,以及教职工食堂1329平方米,均已竣工。
学校第一届毕业学生合影(1957.8)

开拓奋进

1956年9月29日下午3时,全校3000多名师生员工和来宾,在主楼东边体育场隆重举行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中国的科学巨匠、一代文学大师郭沫若手书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校名已经成为学校创建的象征载入史册。
1958年,设夜校部,创办夜大学
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1年,划归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
1970年,划归四机部和解放军总参通信兵部共同管理。
1971年,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
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1]
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建立成人教育学院。
1992年,成立电子工程学院、信息材料工程学院。
1993年,成立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1994年,成立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立体育系。
1998年,冶金工业部所属的成都冶金干部管理学院并入电子科技大学。
2000年,电子科技大学由信息产业部主管划归教育部主管;建立研究生院
200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物理电子学院、光电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体育部。
2002年,成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主楼主楼主楼主楼主楼主楼主楼夜景清水河校区主楼主楼侧影
主楼
2003年,成立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004年,成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2006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签署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协议;成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12]
2007年,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占地3800余亩的清水河校区投入使用。
2008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2009年,成立英才实验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2010年,成立无锡研究院。
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立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2012年,成立资源与环境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成都研究院。
2013年,成立格拉斯哥学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共建医学院。
2014年1月,四川省编办正式下文,四川省人民医院成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正式开始了医学院的建设。同年,成立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13]
2015年,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14]
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决定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加入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行列。 [15]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9月,电子科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开始逐步将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并入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同年,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由市委编办批准成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脑科学研究院临床医院。 [16-19]
2018年1月,由原电子工程学院、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原物理电子学院所属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方向合并组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20];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重庆市教委确定重庆邮电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举办微电子学院和软件学院;同月,入选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同年,电子科技大学宜宾智慧信息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由学校与宜宾市共建,与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宜宾科技园“三院(园)合一”。 [20-25]
2019年2月,学校成立国内首个AI卫星科研机构。7月,电子科技大学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和理事单位。 [26-29]
2019年12月18日下午,电子科技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是市校合作的重要内容,将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并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83]
2020年5月1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 [30]10月23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 [31]
2021年1月,成为宜宾高校联盟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单位。 [32]4月9日,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73]4月22日,加入“西部高校青年宣讲联盟”。 [75]
2022年2月,学校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8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产业创新园正式揭牌。 [96]
2023年1月11日消息,电子科技大学与四川省教育厅、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四川省无人机学院在电子科技大学正式成立。 [102]
2023年1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103]6月10日,发起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思政联盟; [110]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 [124]9月22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正式成立。 [125]
2024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沙河园)开源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126]1月27日,电子科技大学新疆研究院揭牌筹建 [127]3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 [133]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8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师2500余人,教授近700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 [5]
类别
名单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全职院士(以第一单位为准):
两院院士
序号
姓名
院士类别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2
中国科学院院士
3
中国工程院院士
4
中国工程院院士
5
中国科学院院士
6
中国工程院院士
7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序号
姓名
院士类别
1
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中国科学院院士
3
中国科学院院士
4
中国科学院院士
5
中国科学院院士
6
中国科学院院士
7
中国科学院院士
8
中国科学院院士
说明:带框为已故院士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官网—师资队伍栏 [33] [35-41] [79]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8月,学校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5个本科专业。 [5] [98]
电子科技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类名称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计算机类
网络工程
物联网工程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兵器类
信息对抗技术
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电波传播与天线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化学类
应用化学
材料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业工程类
工业工程
电气类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自动化类
机器人工程
电子信息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气类
光源与照明
电子信息类
信息工程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动化类
自动化
计算机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
计算机类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地质学类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测绘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数字媒体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电子信息类
人工智能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兵器类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航空航天类
航空航天工程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计算机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统计学类
应用统计学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物理学类
应用物理学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
护理学类
护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类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金融学类
金融学
电子商务类
电子商务
金融学类
互联网金融
法学类
法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
城市管理
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
产品设计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日语
法语
翻译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思想政治教育
数学类
数理基础科学
-
-
-
-
-
-
-
-
-
-
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毫米波技术集成攻关研究院
-
-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
- [104] [119]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精品课程1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一批国家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20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
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名单。电子科技大学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单位排名第二),同时以独立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以独立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123]
类别
名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机电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与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网络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42]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管理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区 [43]
今日电子科大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序号
专业名称
批次
1
第一批
2
3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4
电子科学与技术
第二批
5
电子信息工程
6
测控技术与仪器
第三批
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9
网络工程
第四批
10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11
数学与应用数学
第六批
12
软件工程
13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第七批
14
传感网技术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中国教育在线官网) [44]
国家级教学团队
序号
团队名称
负责人
获评年份
1
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彭启琮
2008年
2
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黄廷祝
2008年
3
光电传感与系统教学团队
蒋亚东
2009年
4
测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童玲
2009年
5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傅彦
2010年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45-47]
国家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获评时间
1
彭启琮
2003
2
黄廷祝
2004
3
电子测量原理
王厚军
2004
4
离散数学
傅彦
2005
5
电磁场与波
潘锦
2006
6
计算机操作系统
刘乃琦
2006
7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罗 蕾
2007
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淑华
2007
9
数学建模
黄廷祝
2007
10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习友宝
2007
11
自动测试系统
童 玲
2007
12
组织行为学
井润田
2007
13
电子材料
张怀武
2008
14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饶妮妮
2008
15
通信原理
李晓峰
2008
16
大学英语
张文鹏
2009
17
ASIC设计
李广军
2009
18
公共组织行为学
祝小宁
2010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官网) [48]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获评时间
1
管理心理学
祝小宁
2011
2
法律与现代生活
商继政
2012
3
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
秦志光、周世杰
2012
4
心理健康与现代生活
李媛、曾维希
2012
5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电子材料
张怀武、兰中文、张树人
2012
6
文学与科学:英美文学作品新读
李成坚、何敏、廖敏
2013
7
通信传奇
饶云江、邱昆、雷维礼、阎波、陈伟建
2013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官网)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获评时间
备注
1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黄廷祝
2012
-
2
数学建模
徐全智
2012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淑华
2012
建设中
4
电子材料
张怀武
2013
-
5
电子测量原理
童玲
2013
6
公共组织行为学
祝小宁
2013
建设中
7
计算机操作系统
蒲晓蓉
2013
-
8
离散数学
傅彦
2013
建设中
9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饶妮妮
2013
建设中
10
通信原理
李晓峰
2013
-
11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习友宝
2013
建设中
12
自动测试系统
田书林
2013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官网)
  • 教学成果
1989-2014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优秀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 [49]
2018年,该校作为独立完成单位共有5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50]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年限
级别
成果名称
获奖人员
1
1989
国家级优秀奖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龙方洁、肖恩照、李秉才
2
1989
国家级特等奖
矢志育人,硕果累累——探索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林为干
3
1993
国家级二等奖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培养跨世纪的高科技高层次人才
刘盛纲
4
1993
国家级二等奖
教学质量测控系统及学生能力培养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赵善中、兰家隆、陆德全、夏可恒、杨华银
5
1993
国家级二等奖
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强《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谢云荪、许家怡、成孝予、杨光明、彭年斌
6
1997
国家级一等奖
高扬改革的旗帜,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时效性
管文虎、祝小宁、先幼果、邓淑华、王生良
7
1997
国家级二等奖
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素质的改革与实践
黄迪明、兰家隆、惠林、王健、陆德全
8
1997
国家级二等奖
加强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深化工科数学教学改革
李正良、徐全智、钟尔杰、杨晋浩、张选迪
9
2001
国家级二等奖
虚拟仪器实验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
古天祥、袁渊、古军、习友宝、张红莉
10
2001
国家级二等奖
“DSP技术”课程的设计、建设与实践
彭启琮、李玉柏、管庆、向超、罗正祥
11
2001
国家级二等奖
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吴跃、罗克露、傅彦、徐洁、罗惠琼
12
2001
国家级二等奖
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马知恩、王绵森、谢云荪、郭镜明、乐经良
13
2005
国家级二等奖
整合多媒体教育资源,构建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平台
曾路、伍忠杰、张文鹏、张杨、林何
14
2005
国家级二等奖
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吴跃、刘乃琦、徐谡、杨敏、张红莉
15
2005
国家级二等奖
强化三结合、推进立体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工科学生综合素质
祝小宁、吴满意、邓淑华、胡树祥、申小蓉
16
2005
国家级二等奖
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习友宝、童玲、古军、袁渊、王厚军
17
2009
国家级二等奖
学科体系与教育体系融合:学科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朱宏、罗正祥、杨亚培、覃庆国、蒋宁、余魅、田伟霞
18
2014
国家级二等奖
构建以机器人研创活动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
黄洪钟、骆德渊、曹其新、秦东兴、丁雨葵、李满天、于乐、周莉萍、王鹏飞、杨平
19
2014
国家级二等奖
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计算机工程创新人才——-计算机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
秦志光、周世杰、李雪梅、叶欣、程红蓉、侯孟书、任立勇、王纲、韩宏、刘贵松
20
2014
国家级二等奖
基于“四个融合”的高质量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饶云江、李玉柏、李晓峰、毛玉明、张进、段景山、杨宁、周宁、林水生、武保剑
21
2014
国家级二等奖
立足三大效用,创立“N334”模式、推进文科课程网格建设
祝小宁、王志强、汤志伟、杜学元、杨曦、刘裕、张会平、李冰、杨菁
22
2018
国家级一等奖
改革工科数学教育模式,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黄廷祝、徐全智、覃思义、程光辉、杨鹏、张勇、李明奇、蒲和平、何国良、李良
23
2018
国家级二等奖
核心素养为魂、“LSM+”为体,创新融合式文科教学,推动学生终身发展
祝小宁、王志强、汤志伟、刘裕、张会平、杨菁、岳昌君、刘宇、史溢帆
24
2018
国家级二等奖
电子信息硬件类创新人才的“两融合、三互动、四训练”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张怀武、陈星弼、于奇、张波、何为、陶伯万、林媛、刘诺、宁宁、陈万军、潘锦
25
2018
国家级二等奖
“实践问道、知行合一”,培养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创新人才
李晓峰、李少谦、李玉柏、郭志勇、林水生、杨宁、段景山、潘晔、凌翔、何翔、饶云江、李硕彦、张进、阎波
26
2018
国家级二等奖
通用-通识-专用三位一体、信息化混合式大学英语教育探索与实践
胡杰辉、冯文坤、伍忠杰、刘淑珍、李京南、俞博、张文鹏、张丽、楚、,邹涛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8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官网) [51]
  • 学生荣誉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及交叉学科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际大专辩论赛等国内、国际比赛中成绩斐然,其中2011、2012连续两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2010、2012年两次获得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总决赛冠军,200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唯一特等奖——“NEC电子杯”,2005年获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天琛成为全国高校全职在校创业挂牌上市“第一人”,纳入中国“最美人物”系列获评“最美大学生”,树立起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榜样。 [80]
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学生风采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总冠军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团
学生风采

学科建设

校园风光(清水河校区)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 [5]
进入ESI前1%的学科
临床医学
材料科学
计算机科学
工程学
物理学
化学
神经科学与行为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数学 [52]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光学工程为A-。A+学科数与西安交通大学并列西部高校第一;进入B+(全国前10%-20%)的学科还有: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53]
类别
名称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54]
博士后流动站
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55]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博士点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
金融学
数量经济学#
法学
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政治学
国际政治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新闻传播学
传播学
理学
数学●*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应用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
物理学●◆*
理论物理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原子物理与分子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
声学
光学
无线电物理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
光学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
信息安全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
生物医学工程●◆*
-
军事学
军队指挥学
密码学
-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新兴技术管理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金融工程
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专业学位
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管理、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光学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软件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生物医学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物流工程13个工程领域)
说明: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带*为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带#为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带●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带◆为博士后流动站。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21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官网)

合作交流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韩国浦项工科大学成为姊妹学校。自2010年实现留学生规模招生以来,学校已招收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留学生。学校每年主办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选派大批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
INTELMICROSOFTTIIBM等跨国公司在该校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奖学金项目等,直接参与该校的人才培养。
学校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与法国蒙彼利埃二大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孔子学院;与美国和葡萄牙名校开展IMBADBA合作办学项目。
2019年,电子科技大学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作举办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56]

社会评价

专项排名:
时间
名称
排名
2019年10月
深度学习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公司机构
排名第6 [57]
2020年
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
第351-400位
2020年7月
“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综合榜排名
综合榜排名第32位、进步榜排名第89位 [58]
2021年
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
第238位 [77]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1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省部级科研机构5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5]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类别
数量
平台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2
微波电真空器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极高频复杂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云操作系统研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87]
国家工程实验室
3
下一代互联网数据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88]
互联网教育系统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90]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综合电子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太赫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1]
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多频谱吸波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10
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显示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区块链存储与交易技术工程实验室 [93]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
隐身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省部级研究院
2
科学技术研究院
3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校级研究中心
2
信息医学研究中心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8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官网)
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序号
基地名称
负责人
1
电子信息工程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2
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康凯
3
神经信息创新引智基地
尧德中
4
微波材料与器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张怀武
5
光纤传感与通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饶云江
6
可视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曾兵
7
低功耗微电⼦与微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李强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8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官网) [59]
清水河校区图书馆

科研成果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2006-2014年,学校获国家级奖励14项、省部级奖励181项,发表论文(专著)31000余篇(部),申请专利4500余项。
其中2012年度,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国防科学技术发明奖1项。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5项、部省级奖励365项。 [5]
该校科学研究各类获奖详细情况统计表请参考资料 [60]
1998—2012 年度科学研究成果汇总情况表
年度
鉴定成果
获国家级成果奖
获省部级成果奖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专著
专利
申请数
授权数
发明
实用新型
发明
实用新型
1998
47
4
17
948
4
6
1
3
1999
34
3
14
945
6
4
4
6
2000
81
-
14
898
6
7
7
3
2001
34
-
22
1078
13
3
6
2
2002
31
1
18
1141
30
3
4
2
2003
16
1
15
1767
34
3
6
2
2004
14
-
18
2704
77
7
6
4
2005
40
1
21
3023
113
17
11
5
2006
43
-
22
3100
124
3
22
11
2007
57
3
26
3749
182
7
55
6
2008
36
3
15
3990
299
8
100
8
2009
19
-
25
4121
331
22
105
14
2010
37
1
29
4308
464
46
171
31
2011
31
1(牵头)
12
4236
572
100
226
68
2012
12
2
33
4046
733
44
329
91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官网) [60]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末,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馆藏总量约260万册,数字资源系统129个平台/300个数据库,其中电子图书700余万册,电子期刊186余万册,在线学位论文1000余万册,并自建特色数据库,如学校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成电学者库、成电学术典藏库、自主学习系统、电子期刊导航系统等。 [61]
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馆内景图书馆一角图书馆
学校风光
  • 学术刊物
由教育部主管,电子科技大学主办,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被美国《工程索引》的Ei Compendex数据库、美国《数学评论》、美国《CSA》、英国《INSPEC》、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等20个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摘录。 [62]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由教育部主管,电子科技大学主办,被INSPEC、CA、DOAJ、CAOD、Sciencepaper Onlin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全盘收录。 [63]
《Photonic Sensors》
由教育部主管,电子科技大学和德国Springer公司联合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被EI Compendex、Scopus、中国光学期刊网收录。 [64]

文化传统

播报
编辑

精神文化

  • 校训
校训
求实求真、大气大为
“求实”,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求真”,就是要在科学探索时追求真理,在教书育人时传授真知,在管理服务时奉献真心。
“大气”,就是要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气魄和胸怀全局、放眼长远、包容开放的气度。
“大为”,就是要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上做出大贡献。 [65]
校训

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
电子科技大学校徽由数字“1956”(代表建校时间)、字母“e”(代表学校电子类学科特色)、学校英文缩写“UESTC”及中文全称“电子科技大学”字样、深蓝和橘红色交互的两个椭圆(代表电子运动轨迹)等部分构成。 [97]
整个画面呈圆形。寓意凝聚、圆满、至善。蓝色寓意学校环绕于科技的海洋,学校是创新人才的基地。1956,为建校日期。深蓝轨迹,寓意高新技术源头。橘红轨迹,寓意电子科大人豪迈的气概和蓬勃的朝气。构图以“e”(Electronic电子的缩写)为核心,幻化成两个极具动感的圆弧,团结在UESTC周围,象征电子科大人进取、拓新的精神。
校徽

文化活动

  • 成电讲坛
学校2003年推出的大型素质教育报告会,它的定位是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学术交流,拓展知识视野,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营造学校里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成电讲坛的主题为:科技、文化、青年、未来。讲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和知名校友,阐释奋斗与挫折,解读成功与失败、树立典范与楷模。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先生、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作家阿来、剧作家沙叶新等都曾登临讲坛,与同学们零距离沟通。
品学楼品学楼品学楼
品学楼

校区情况

播报
编辑

清水河校区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位于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邮编61173。 [134]清水河校区占地40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70万㎡,种植银杏、楠木、香樟、水杉、桂花等各类乔木2万多株,基本建成数字化绿色校园。学校拥有纸质馆藏图书257万册,数字文献资源220TB(包含各类网络数字图书共计925万册)。 [135]

沙河校区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4号,邮编610054。 [134]

九里堤校区

电子科技大学九里堤校区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九里堤西路8号,邮编610031。 [134]
电子科技大学九里堤校区电子科技大学九里堤校区
电子科技大学九里堤校区

永宁校区

电子科技大学永宁校区位于永宁镇东北部,物流大道以南。 [136]电子科技大学永宁校区属于在建校区。 [137]
电子科技大学永宁校区

学校领导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曹萍 [129]
党委副书记、校长
胡俊 [128]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彭岚 [132]
党委副书记
党委常委、副校长
党委常委
武好明 [66] [130]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1956.6-1958.1
2001-2009.6
王甲纲
1978.5-1983.4
2009.7-2013.1
1983.4-1986.4
2013.4-2018.10
1986.6-2001.4
2018.10-2024.02 [130]
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吴立人
1956.6-1959.1
原钧
1983.7-1986.4
蒋崇璟
1959.2-1960.7
张中瀛
1986.4-1988.10
孙泱
1960.7-1962.7
王明东
1990.5-2001.4
羊君度
1965.3-1971.3
胡树祥
2001.4-2009.7
庄玉铭
1973.7-1981.2
王志强
2009.7-2017.1
宋大凡
1981.2-1983.7 [67]
王亚非
2017.1-2024.2 [130-131]

知名校友

播报
编辑

军事界

军事界
姓名
职位
姓名
职位
穆若志
二炮装备部原副部长,少将
西安测控中心副主任(基地副司令员),正军级少将
总装部少将
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高级工程师,曾任钱学森秘书,少将
总装部少将
曾任海军装备部政委,海军少将
-
-

学术界

学术界
姓名
职位
姓名
职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MIT电磁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所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星导航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波理论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反隐身雷达总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型号总设计师 [78]
-
-

党政界

党政界
姓名
职位
姓名
职位
二十届中央委员 [99]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 [106]
原四川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111]
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 [112]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108],民盟中央常委、重庆市委会主委
四川省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
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101]
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113]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107],原上海市虹口区委书记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114]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100]
原四川大学党委书记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吉来
国家计量局副局长
宋绍华
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贾同金
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
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原厅长、党组书记 [115]
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18]
原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121]
原成都市政协第十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117]
张旭明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全国青联副主席、国家体总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都市公安局局长
杨国安
原四川省科技厅厅长
福州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
广西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 [116]
贵州省信息产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张飙
《科技日报》总编辑
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秘书长
-
-

商业界

工商界
姓名
职位
姓名
职位
网易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前中国首富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华为董事长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党董事、党组副书记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
迈普集团董事长
刘飞
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亚太区总裁
原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122]
大唐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中国3G之父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希望集团董事局主席
国腾集团总裁
TCL集团高级副总裁,TCL通讯总裁
邓长儒
总装备部电子信息部总经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董事长
梁荣
康佳集团前总裁
龙宇
贝塔斯曼中国总部首席执行官
王德铭
启明软件CEO,上海启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贤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53所所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光电研究院院长 [68]
张华生
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3研究所党委书记
李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所长
周春林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8研究所所长 [69]
深圳卓越集团总裁
浪潮软件CEO,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之一
魅族科技总裁、魅族创始人之一
张齐春
北京东方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法董事长兼总裁
李晓白
深圳集成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钢
成都前锋电子电器集团公司董事长
彭泽忠
美国凯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
许明
OPPO副总裁、产品开发部总裁 [70]
马天琛
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高校全职在校创业挂牌上市“第一人”

文艺界

文艺界
姓名
简介
意大利国际文学奖,中国十佳女诗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之一
中国内地流行女歌手
中国内地较为国际化的作曲家兼音乐制作人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官网) [71]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时间
奖项名称
2017年
“全国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优秀示范院校”称号 [138]
成都市2016年度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139]
2019年
中国研究生媒体“为祖国点赞”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140]
2020年12月28日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表彰为“第二届四川省文明校园”。 [72]
2021年4月22日
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其“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74]
2021年
2017-2019年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工作先进集体 [141]
2022年
入选国家首批33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高校。 [84]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博物馆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85]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十周年分营优秀组织单位 [142]
“四川省绿色学校”称号 [143]
2023年2月
荣获2021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05]
2023年4月
电子科技大学成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109]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独立卫生间
独立浴室
上床下桌
四人间
WIFI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微波炉
住宿费1000元/年
门禁

校园环境

离地铁远(超3公里)
5个食堂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