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多人接连确诊猴痘,普通人感染几率会增大吗?如何避免感染猴痘病毒?

近日 天津、长沙、沈阳等多地 发现猴痘病例 天津 据天津疾控中心:7月6日,天津市通过监测发现并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经市、区疾病预防控…
关注者
327
被浏览
837,540

86 个回答

何为猴痘

提起猴痘(monkeypox)大家可能感觉有点陌生,但是如果说牛痘(cowpox)和天花(smallpox)呢?是不是感觉耳熟的多了?

这些疾病都带个“痘”字(pox),是因为其典型症状就包含特征性的皮损。虽然这些疾病的致病病毒不一样,但它们都是亲缘关系很近的亲戚。

正痘病毒属龙生九子

猴痘病毒就是天花病毒和牛痘病毒的亲戚,它们都是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这个门类之下的物种。物种系统命名法遵循“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原则,由大到小进行归纳。所以这些乱七八糟的痘病毒亲缘度是很高的,可以理解为“表亲”。

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正痘病毒属旗下还有骆驼痘病毒、臭鼬痘病毒、浣熊痘病毒、沙鼠痘病毒等等五花八门的种类,从命名上不难看出,这一大家子就喜欢感染各种各样的哺乳动物,当然也包括人。典型的感染表现也都非常一致,即初期的小斑丘疹逐渐发展为水疱,进而变成脓疱,如果感染个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将感染限制在局限范围,机体能扛得住凶险的病毒血症,那么这些脓疱最后会逐渐干燥结痂形成典型的痂盖,最后脱落。痊愈后皮肤病损处留有永久性瘢痕

十八世纪末医学绘本上绘制的牛痘感染人体皮肤病损典型表现

正痘病毒属成员的交叉感染和交叉免疫

虽然名为牛痘病毒,只不过是多数引起牛的感染且很容易在牛之间传播,并不是完全不感染其他物种,比如人(上图)和猫(下图)都可以感染,只不过牛痘病毒感染牛以外的物种往往病损相对局限,病情比较轻微,物种内部的传播也相对比较少见。

猫因密切接触患有牛痘的奶牛而感染牛痘

正痘病毒属的病毒大多如此,对亲缘性比较高的哺乳动物都有感染性,但一般引起的症状较轻,也不太容易引起大规模传染。而且由于病毒亲缘性比较高,所以感染过某一种正痘病毒的个体所产生的抗体也对其他正痘病毒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即交叉免疫(cross immunity)。疫苗之父爱德华·詹纳就是发现得过牛痘的挤奶女工从来不得天花这个现象,为健康个体接种牛痘病毒使之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而且因为正痘病毒感染后免疫是终生的,所以一次接种,终生免疫。

同样的,如果对天花病毒有免疫力,那么也可以免疫猴痘病毒[1]但是因为人类已通过大规模免疫接种,WHO于1980年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在野外的天花病毒(目前仅少数国家的特殊实验室保有病毒样本)。所以很多国家的新生人口已经不再接种天花疫苗,我国于1981年以后不再接种天花疫苗。所以我国1981年以(世界范围是1986年以后)后出生的人口对正痘病毒大多没有免疫力。

猴痘病毒感染人类会严重吗?会人间传播吗?普通人感染几率近期会增高么?

“专精”感染人类的天花病毒致死率约为30%,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正痘病毒。但其他各种正痘病毒虽然可以感染人类,但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微。比如牛痘大多只引起接触部位的皮损,全身症状(如发热、肌肉酸痛、头痛等)相对比较轻。

《茶馆》中的刘麻子就是感染天花而未死的那70%,只不过满脸的麻点要伴随一辈子

但不得不注意的一点是,猴痘病毒虽是同一物种,但还可以分很多种毒株。相信新冠疫情以来大家对毒株这个概念那已经是相当熟悉了。这就相当于同样是被狗咬,茶杯犬咬了一口跟比特犬咬了一口,那结果肯定不一样

这些都是狗,但杀伤力可天差地别

据报道,刚果盆地地区流行的猴痘毒株感染人类的致死率可以达到10%,而西非毒株感染的死亡率则不到1%,还是要引起重视的。而且在非洲观察到的病例来看,人类感染引起的皮损面积还是很大的,这些痘痂成熟脱落后将会是满目的疤痕。

https://www.cdc.gov/poxvirus/monkeypox/

其实猴痘病毒比较晚近才被发现。1958年,有人发现实验猴群出现了皮疹、脓疱症状,并有爆发感染之势,通过血清学检测发现这是一种全新的正痘病毒。1970 年,刚果民主共和国 (DRC) 在大力消灭天花的公共卫生行动中发现并记录了第一例人类猴痘病例[2]。也正是因为猴痘和天花感染人类引起的症状高度类似,所以可能在此之前已经很早就有猴痘病毒感染人类,只不过没有被发现

此后,非洲之外也相继发现了猴痘感染人类,都是与国际旅行或进口动物有关,包括美国、以色列、新加坡和英国都出现过。但这些病例大多比较孤立,没有传染其他人。

虽然大规模感染猴痘历史上也有过,比如2003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爆发[3]。当时从加纳共和国进口了一批野生动物后来被检测出感染了猴痘病毒。这些动物甚至都不是灵长类,而是啮齿类,包括绳松鼠、树松鼠、非洲巨型袋鼠、刷尾豪猪、睡鼠和条纹老鼠。当时这些啮齿动物和土拨鼠放在在一起饲养。后来部分土拨鼠被当做宠物售卖,引起了多人感染。最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当时被感染的人都是因为土拨鼠抓伤或咬伤传染,没有造成人间传播。这个案例说明猴痘病毒并非必须感染灵长动物后才有传染性,感染啮齿类后可以传染给其他啮齿类,再传染给人。

去年四五月份英国集中出现的猴痘感染患者近期都没有出国旅行,也大概率没有机会接触到什么染疫动物,很多学者分析存在人间传播的可能性。经过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尤其是密切接触人员和患者的野生动物接触史要进行彻底挖掘,完全可以确认人传人。

为何近期我国多地出现猴痘病例?

从去年五月份开始,猴痘就在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和美国多地出现。当时我国还处于非常严格的新冠肺炎管控期,我当时在上海也是处于长达两个月的封城期间。国内出境人员数量和入境人员都很少,所以国内一直没出现相关病例。即便是国外当时出现了不少报道,甚至到了七月份有了孕妇感染病例。

但是随着去年年底的疫情彻底放开,出入境人员数量激增,这种国外的传染病也必然有可能进入我国。所以我国出现猴痘病例并不是猴痘病毒突然变异导致其传染性突然增强,仅仅是人员流动造成的结果。至少目前尚未有猴痘病毒传染性突然增强的相关研究。

如何预猴痘?

值得庆幸的是后都疫苗早就有了,而且天花疫苗也可以对其交叉免疫,而且1980年之前出生的人大概率接种过它,所以又一定的免疫力。此外,尚没有证据显示猴痘病毒在我们已知的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之外的其他传播方式,只不过过去尚未明确的人间传播现在被证实了。那么总结起来预防方法就很明确了:

  1. 接种疫苗:猴痘疫苗是预防猴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定期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猴痘的风险。但是仅仅因为目前零星病例就普遍接种感觉还是有些不划算。
  2.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基本措施之一。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病毒携带者或潜在的污染物之后。
  3. 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尽量避免接触已经感染猴痘的人,因为猴痘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接触患者的皮肤病变也可能传播病毒。猴痘的特征性皮损前面有图,可以参照一下。
  4.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动物,特别是猴子和其他潜在的带毒动物。
  5. 注意个人防护:在疫情高发时期(目前显然并不是),佩戴口罩、手套和其他适当的防护设备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如果有猴痘病例在您的所在地区确诊,最好密切关注相关的健康部门和媒体的信息,遵循他们提供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猴痘在世界范围内多地聚集性发病,是否是大流行的前兆?

这次国内多地的猴痘病例报告尚未完成充分的流行病学追溯,所以并不能确定他们是在何处、以何种方式被感染。但是根据此前加拿大、英国、美国和葡萄牙等多国病例的追溯,猴痘病毒已然是跨出了人传人的关键一步。而且传染方式大概率还是密切接触(最早的一些病例指向同志聚会)。

正痘病毒属旗下这些乱七八糟的病毒有最适宜的感染物种,但大多数哺乳动物对它们广泛是易感的。比如挤牛奶的女工可能被牛感染牛痘,牛痘也可以接种给健康儿童实现免疫接种。但感染了牛痘的人基本上不会再把牛痘传染给其他人。根据早期的医学文献,当时的医生触摸挤奶女工手上的脓包后也不会被感染,牛痘侵染人体仍需要借助于皮肤的破损

如果人感染的是天花病毒那就不一样了。皮肤病变不是局限性的,而是全身性。病毒血症非常严重,体内病毒大量复制,不仅直接皮肤接触可以传播,患者咳嗽和呼吸产生的飞沫也都是有传染性的,可以造成快速的人间传播。要知道,天花病毒的R0(基本再生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在3.5-6左右[4] [5],而最初版本的新冠病毒是2.5-6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本世纪初的猴痘爆发(来源于非洲的野生动物贸易)为什么没有出现全球扩散,而这一次竟然影响范围这么大?这些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这是下一步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但根据目前的相关报道,尚未发现猴痘病毒出现显著的基因突变。那么这种全球扩散的趋势又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既然对天花的免疫力同样可以抵抗猴痘病毒,那么注射天花疫苗不就行了么?

正痘病毒属的交叉免疫确实让猴痘病毒显得不那么可怕,但问题是世界各国已经很久不大规模生产天花疫苗了。虽然用于生产天花疫苗的毒株(天花病毒毒力弱化版本),如WR株,安卡拉株和我国的天坛株都还有大量保种,但扩增和生产需要大量的鸡胚、生产线还有时间。

再加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普遍没再注射天花疫苗,所以一旦猴痘病毒跨出了人间传播的那一步,恐怕天花疫苗很难短时间生产到足够的数量。必须尽早完成猴痘病毒的测序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参考

  1. ^Earl P L , Americo J L , Wyatt L S , et al. Immunogenicity of a highly attenuated MVA smallpox vaccine and protection against monkeypox.[J]. Nature, 2004, 428(6979):182-185.
  2. ^Organization W H . EN 1997 - Monkeypox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former Zaire)[J]. Global Alert & Response, 2013.
  3. ^Reynolds M G , Davidson W B , Curns A T , et al. Spectrum of Infection and Risk Factors for Human Monkeypox, United States, 2003[J].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07, 13(9):1332-1339.
  4. ^Gani R, Leach S. Transmission potential of smallpox in contemporary populations. Nature. 2001 Dec 13;414(6865):748-51. doi: 10.1038/414748a. Erratum in: Nature 2002 Feb 28;415(6875):1056
  5. ^Elder D B D , Dwyer G , Dukic V . Population-level differences in disease transmission: A Bayesian analysis of multiple smallpox epidemics[J]. Epidemics, 2013, 5(3):146-156.

成都大运会:2023.07.28 - 2023.08.08

杭州亚运会:2023.09.23 - 2023.10.08

希望大家都远离猴痘,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