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總是害怕遭受拒絕嗎?心理醫師教你用這 8 點克服被拒絕的恐懼,讓你更有力量! | Bella.tw儂儂
你也總是害怕遭受拒絕嗎?心理醫師教你用這 8 點克服被拒絕的恐懼,讓你更有力量!

你也總是害怕遭受拒絕嗎?心理醫師教你用這 8 點克服被拒絕的恐懼,讓你更有力量!

  • #拒絕
  • #被拒絕的勇氣
  • #人際關係
  • #被拒絕怎麼辦
  • #壓力
  • #減輕壓力

source:Unsplash、Unsplash

我們對歸屬感的需求非常強烈,甚至於有研究指出,被拒絕的感覺就跟身體疼痛一樣強烈。「被拒絕」威脅到我們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項需求:歸屬感。

延伸閱讀:票房破 30 億!《沙丘》的人生啟示:控制情緒、克服恐懼,才有機會成功

  

為什麼被拒絕這麼可怕?

其實這是我們的天性

source:Unsplash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歸屬感有很明顯的優勢,如果我們屬於一個團體,就比較有可能獲得食物、住所和其他許多重要資源,而提高生存的機率。做為團體的一員,我們也能得到保護,免受掠食者和其他各種威脅。最後,透過與團體中的其他人相處,生育和組成家庭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基於以上所有原因,若歸屬感的需求受到威脅,我們害怕被拒絕時,就會傾向於退縮、迴避或逃往另一個方向。

被拒絕會讓我們感到相當程度的脆弱,很少有其他情況能讓我們有如此強烈的感覺。拒絕會引發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恐懼,讓我們質疑自己的價值。這也難怪我們會想盡辦法來避免這種經驗和感覺。它是很殘酷的,無論是身體上還是情緒上,它都會傷害到我們的核心。通常,當我們害怕被拒絕時,是在害怕自己不能融入。布芮尼‧布朗將「融入」和「歸屬」區分如下:

融入是關於評估情境,並成為你需要成為的人,好讓他人接受。另一方面,歸屬則不需要我們改變自己的模樣,它要求我們做自己。

延伸閱讀:【慾女駕到】害怕談一段不確定的感情?真愛來臨時把過去放下,你就能得到幸福!

  

因為害怕被拒絕而隱藏自我,反而更孤獨

source:Unsplash

如果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展現出自己,也就永遠不會真正被接受,也永遠不會屬於任何人事物。如果我們隱藏真實的自己,就是在逃避,但我們並不能擺脫恐懼,因為當我們隱藏真實的自我時,我們仍然很害怕,害怕自己不會被接受,害怕自己不屬於這裡;如果我們揭露出真實的自己,就無法屬於這裡。

我們會一直擔心:如果自己口條不夠好、不夠有吸引力、不夠聰明、教育程度不夠高、表現不夠好,或是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根本上就與別人不同,那該怎麼辦?因此,我們就會稍微去改變自己的信念、分享的東西、說出來的話,結果這些東西就改變了我們,藉由把我們困在恐懼和孤立的狀態中來改變我們,我們變得越來越容易評判。

source:Unsplash

由於過度專注於融入,我們迷失了自我和自己的信念。我們開始感到越來越孤獨,即使是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畢竟,如果我們不是發自真心地與人連結,怎麼能感受到真正的連結呢?而這樣的迴圈,又會產生更多恐懼、更多焦慮和更多完美主義。最糟糕的是,它在我們的內心製造出的空虛,逕自佔領在我們與他人之間。在社群媒體世界最能觀察到這種現象,當我們以「讚」和「追蹤者」數量衡量價值時,真正的歸屬感仍然隱藏著,被拒絕的恐懼無處不在。當我們努力想讓自己跟最新的名人、專家或超級運動員一樣時,我們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東西,卻在比較之中得到了一大堆恐懼和焦慮。

  

心理醫師建議:用這 8 個問題自省,克服恐懼

source:Unsplash

「我夠好嗎?」這是我們在與他人比較時,一直試圖回答的基本問題。「我真的符合標準嗎?」這些次要的問題導致更重要的問題沒有得到解答:

1. 我代表什麼?
2. 我的信念是什麼?
3. 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4. 和誰在一起時,我可以完全自由地做自己?
5. 誰是真正愛我、關心我、接受我的人?
6. 我想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什麼印記?
7. 我有什麼天賦可以貢獻給這世界?
8. 我什麼時候能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勇敢說出真相,即使它讓人不舒服?

這些問題,通常最好是在獨處時提出和反思,遠離任何可能接收到的評判。這些問題將讓我們看見自己真正的核心,而且,只有回答出這些問題,我們才能真正將自己充分地展現在他人面前。

花幾分鐘時間寫下剛才那些問題的答案。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寫作,絕對沒有人會看到你寫的東西。深思熟慮地寫下答案。如果你在書寫的過程中開始感到有點脆弱,那你就做對了。你沒得到的那份工作?也許它為你指明了另一個方向,或另一條完全不同的職業道路。那個沒能合作的搭檔?也許他是在引導你去尋找一種不同的關係。那個你無法融入的社會群體?也許能讓你更接近找到真正的「部落」。

source:Unsplash

被拒絕出現在我們許多重要的人生時刻中:在學術、事業、友誼和愛情上,都有被拒絕的機會。為了避免被拒絕,我們可以選擇退出、降低目標、假裝沒事,但這些方法都很難提供我們在尋求的機會。

相對地,我們可以接受它就是旅程中必經的一步,藉此建立我們的「拒絕耐受度」。拒絕可以是一個老師,它可以告訴你什麼是有效的,也可以告訴你什麼是無效的。在拒絕帶來的教訓中,可以找到一條更清晰的道路,朝著我們最重視的目標前進。與其逃避,我鼓勵大家歡迎它,把它當作通往真正的接納和歸屬感的燈塔。

  

本文出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害怕的小怪獸》,采實文化出版

   

原文出處:經理人

更多內容:

慕舍執董打造國際品牌的「三萬法則」?台灣精品型塑世界級品牌的秘訣

平日安靜的同事,生氣起來卻一發不可收拾?薩提爾教你覺察、疏導被壓抑的情緒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

加入好友

cover
做自己,最時尚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Bella Logo black
Newsletter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每週收到潮流時尚美容觀點
Social
Be our friend
加入 Bella 儂儂會員,可搶先試用體驗我們提供的產品
COPYRIGHT © 2024
NONG-NONG GROUP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