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男拔飛魚或可出戰亞運 「父母支持是我做得更好的動力」

15歲男拔飛魚或可出戰亞運 「父母支持是我做得更好的動力」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15歲的拔萃男書院學生伍棹然,年紀輕輕,已多次在學界比賽中「游出佳績」。身為港隊成員的他,現時在50米蝶式的亞運提名名單排行全港第一、50米背泳排行全港第二,有望出戰亞運,但他謙稱,自己經驗不多,形容自己與亞運仍有「一步距離」,或未有資格參賽。他下周將代表香港參加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是近約20年來再有港泳手出戰該比賽,他說會盡力發揮,盼為港爭光。
自幼熱愛游泳的他,曾因小學功課過多而決定轉校。身為男拔中四生,他笑言現時一周需訓練6天,為平衡訓練、學業及休息,他甚少與朋友外出,更會在小息及午休時完成功課及溫習。

15歲的伍棹然,年紀輕輕,卻已成為50米蝶式的全港亞運提名名單排行第一、50米背泳排行第二。(余俊亮攝)

與父會所同游愛上游泳 小學首出戰學界已獲獎

伍棹然與游水結緣,始於5歲時跟爸爸到會所玩水的經歷,「一開始爸爸帶我去會所玩水,初時完全無想過要認真發展或成為目標,但我漸漸愛上游水,暑假幾日不游,我都會不舒服。」他笑言當時父母並無強迫他加入泳隊,而羽毛球的表現亦出色,在學界中一度獲獎,只是當時的朋友都參加游水,故他亦決定專心游水。

小學加入泳隊後,被教練視為有潛質,小四首次參加學界比賽已獲獎,漸漸開始泳手之路。甚至曾因小學功課太多,毅然轉到功課壓力較小的學校,以平衡生活、學業及訓練:「往往做功課至每晚11點才可睡覺,但早上要游水,只有6至7小時休息,影響睡眠質素。」

蔡曉慧(左)指,棹然(右)在前教練王立的訓練下,基礎打得相當好,接受她訓練後更大有進步,認為他有一定潛質。(受訪者提供)

賽前亂吃東西致肚痛致輸比賽

多個獎牌背後,他亦曾面對挫折,他憶述中二時,曾有一段時間未能創下新的個人最佳成績,令他感到氣餒,差點想放棄游泳,幸父母一直支持他,不間斷地陪他訓練、出戰前替他按摩,在其沮喪時鼓勵他繼續努力。

父母背後的默默支持,是令我做得更好的動力……運動員要輸得起,最緊要保持團火,低落後亦要企起身。
15歲的男拔「小飛魚」伍棹然
+4

而去年在同一比賽中,屢次輸給比自己年輕半歲的泳手,亦一度令他感挫敗:「去年短池游泳錦標賽中,我三場背泳都輸給比我年幼半歲的選手…….當時我的訓練態度沒現在好,當時是馬馬虎虎、賽前一周亂吃東西致肚痛。」而該次「輸得最慘」的比賽,更轉化成為他改善的動力。

失落比賽後,警惕自己不能再犯同一錯誤,要做得更好,訓練不再馬虎,比賽前亦不會亂吃東西,保持好的睡眠質素。
15歲男拔「小飛魚」伍棹然

師承一代女飛魚蔡曉慧 出戰亞運排名暫列首二位

身為港隊運動員的棹然,去年8月起成為香港一代女飛魚蔡曉慧的徒弟。蔡曉慧指,棹然在前教練王立的訓練下,基礎打得相當好,接受她訓練後更大有進步,認為他有一定潛質,又透露他性格樂觀,常為隊友帶來歡樂。至於未來能否「游得更遠」? 蔡曉慧直言,男生的發展較慢,一般要到大學或20多歲才是高峰,故需視乎他將來決定升學還是成為專業泳手。

棹然形容,游泳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他亦十分享受游水期間的自在感覺:「游水是自己游自己,過程中可以思考不同的東西。」他下周將代表香港參加的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為相隔約20年後,再有香港代表出戰該比賽。他現時50米蝶式最佳成績為24秒74、50米背泳為 26秒81,由於估計「入籍飛魚」杜敬謙不會報名參與亞運此兩項比賽,故棹然在亞運提名名單中分別排行50米蝶式第一及50米背泳第二。

雖然他希望為港爭光,但由於大賽經驗不足,最終能否參賽尚屬未知之數,「每次比賽我都會盡全力去游,感覺與亞運仍有一步距離,覺得自己未有資格參加如此大型的比賽,應該要慢慢適應普通賽事。」正就讀中四的他表示,會把握小息及午膳時間做功課及溫習,預計至少會留港讀畢中六,並應考文憑試;期望未來可到美國等地繼續接受訓練,繼續泳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