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時代人物,看大台智商

當大台為了選出視帝視后而萬千星輝的同時,美國時代雜誌(TIME)選出了年度人物 ─ 那是面對伊波拉的抗疫英雄。全球疫情高漲,難得大台選情亦見高溫,頒發視后期間更高開130萬收視;港人面對疫情,幸有無綫,處之泰然!

不過有人說,「時代人物」選出抗疫英雄,另有失落,因為個多月前仍見黃之鋒榜上有名,更有「法新社十大人物」等媒體推波助瀾,把之鋒影響說得高過國家主席,更直逼為了上學而被塔利班槍擊的馬拉拉!然後,是如大台選舉的公開投票,之鋒排名回落,百大不入。

值得提問的,是「時代人物」究竟所為何事?香港人對之鋒的厚愛,要由「時代人物」引證,又是錯愛抑或誤讀?其實1923年創刊的TIME,自1927年舉辦全球人物選舉,目標是選出「有影響力」人士,卻沒有為好壞定調,更不必然以一個人為單位,選舉所謂「全球之冠」 ─ 是故今年有抗疫人物,2011年就有「抗爭者(The Protester)」。「不為好壞,不為個人」,往往被人看漏,而誤讀為選舉「好人」或「美式個人主義英雄」。而過去幾十年來的選舉結果,都多見對社會有貢獻人物,比如治病醫生與人權領袖;結果本來出於好意,卻讓全世界以為只揀舉世英雄,亦不會知道「時代人物」在1938年選出了希特拉,1939及1942年選出了斯太林。當年不為人物定調,只道該人於那年做過甚麼而影響世界,比如希特拉就解決了德國統一,史太林亦主管了蘇俄戰役。「好人壞人」不會在歷史關口定調,可讀者就只以為「時代人物」,必然是表揚成就。

之鋒入選「時代人物」,是TIME在羅列候選名單時,在各地尋找人選,而香港雨傘運動正在發生,以至當中人物受到關注。之鋒自兩年前的國教運動走來,再加上英國獨立導演Matthew Torne透過電影《未夠秤》把他的事跡傳頌開去,令這個未成年的社運主角,在全球「立足」。然而之鋒越成名,卻越見香港可哀。因為原來香港從來難有社運人物可以享譽國際,而要靠之鋒獨領風騷!而雨傘運動的現實,是由佔中三子、雙學成員以至所有抗命死士集體完成,還未終結,只有清場;可由外地想像,以一個之鋒的「抗爭之臉(The Face of Protest)」作今年十月的雜誌封面,打開人物選舉序幕,是為簡化了雨傘運動的想像,同時也漠視了與之鋒擁有同等份量的參與者。

香港人厚愛之鋒,因為他未夠秤,更因為他的佔領與被捕,教人動容;可動容人事,不限於他,而雜誌其實亦不會定調人物好壞,卻只簡化了人物與社運想像,再被香港文化慣性的個人崇拜誤讀。之鋒最後不如視帝得獎,可香港人為此患得患失,就是用了看大台頒獎禮的智商,想像時代。

作者: 
刊物: 
Year: 
Month: 
Day: 
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