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櫃聞記】從香港到澳洲 同男仔出街到追女仔

「在香港有試過與男性出街,但到後來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所以會想自己是(同性戀)嗎?但當時不夠膽去想。因為社會人人都說這(同性戀)是不能做,好像罪大惡極,只差未有立法拘捕你去坐監。」她說。

A come out story of a lesbian.

Source: supplied by Dr Lin

從香港到澳洲

她從香港來澳洲接近9年,這個「香港女仔」接受本台SBS廣東話組訪問時,坦言自己是「攣」(同性戀),她願意接受採訪拍攝,但不想透露姓名以及面向鏡頭。

「而我之前(在香港)工作,有同事直接問些很沒有禮貌的,所以在香港給我的感覺是很負面,即使是(同性戀)也不要承認,否則周圍的人會攻擊你,對你自己有害,為保護自己,最好不承認。」

她當時在香港時也感到有壓力,但算是看得開,認為同性戀沒有傷害及影響他人,不應該受到不公平對待,不過她認識的一些同性戀朋友,就壓力很大,感到非常不開心。
來到布里斯本讀書,在大學的遭遇令她很意外。
「下課後,教授走過來與我談話,並且問:『究竟想我們如何稱呼你,用他(he)抑或她(she )』,想確認如何稱呼我,才不會冒犯,在香港沒有人理會如何稱呼來避免令你不開心……來到(澳洲)才發現,這是人與人應該有的最基本尊重。」

她說在香港曾經去女廁被人趕出來,也聽過有打扮像女生的男性,入男廁甚至被人毆打,人身安全受威脅,令她支持設立跨性別廁所。
(我)有使用跨性別廁所,很多時是因為女廁排長龍。

戀愛篇

「香港女仔」有很多男性朋友,大家會「搭下膊頭」,但如果有「曖昧」的態度,她會「打冷震」。在香港與澳洲曾經有男士對她展開追求,例如「摸下手仔」,她感到很不自在。

她也曾經用過男士接近她的手法,去追女仔,對方是同一大學不同科的同學。兩人「煲煙」認識,之後一齊溫習,「見到她考試時溫習很辛苦,會為她買食物,照顧對方,希望她開心些、舒服些」。

「我覺得她很吸引我就是,她做事很一心一意,全神貫注。我覺得努力的人是最閃閃發光。」

「香港女仔」承認都好鍾意對方,對方也知道,而且不介意,不過後來對方離開澳洲,這段關係也告終。「香港女仔」承認不開心一段時間,感到自己在這段關係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她現在並沒有拍拖,因為未有合適的。她雖然是同性戀,但不代表對每個女性都有興趣,她有很多很好的女性朋友,但只是純友誼。

「就算你不是同性戀,即使是『直』的人,異性戀的……譬如要知道喜歡那個人,也要與對方約會很多次……很難會一見鍾情,之後就廝守終生,這些是童話故事才發生。」

家人朋友的看法

與不少華人家庭一樣,「香港女仔」的性取向,並沒有獲得全部家人的認同。她很慶幸獲得弟弟的全力支持以及幫助,父親也很諒解,認為重要是女兒開心。

「很可惜是母親始終有點介懷,她也沒有主動問我,我也沒有主動說,但她不斷示意說其實這(同性戀)是不對的,要我不要這樣做。」

至於朋友,她並沒有刻意表明,但很多都知道並接受她,她認為與她同樣的廿幾三十歲的年齡層,以及更年輕的,都會接受不同性取向。

她認為目前社會始終性別有不平等的情況,男性的權力和得益較大, 有女性想做男士是合理。不過她仍然喜歡自己女性的性別。
女性沒有什麼比男性低,或者不好,都是一個人,既然天生是女性,那接受自己也接受自己的性別。

是否受澳洲文化影響

「香港女仔」不認為是受澳洲文化影響,令自己有同性戀的性取向。她之前在香港,讀過女校,也曾經讀男女校。

她認為因為例如YouTube等網絡的發展,令她有更多機會接觸有關不同性取向。

「(從網絡)例如我會知道這世界不單是我或者少數人是這樣,其實有很多人都是這樣,或者有些人已經不是僅僅同性別,甚至是跨性別去戀愛,去喜歡其他人。」

「香港女仔」來到澳洲的另一改變,就是從在香港是成績差學生,到最近完成碩士課程,並且很快找到相關的全職工作,並準備支持弟弟來澳洲讀書。

她目前認為首要的並非識女仔,而是事業,會專心做自己專業的研究項目,遲些才會考慮拍拖。

如何令華人社區更多人接受

「香港女仔」除了參加支持不同性取向的活動外,也會由做好自己著手,以身作則,也會主動向新認識的人解釋,令更多人了解他們的群體。
不會刻意表達有什麼與他們(對方)不同,或者需要什麼,我們純粹只是一個普通人。
她並希望完善自己,返回香港能夠為香港人作出貢獻。
A come out story of a lesbian.
Source: Supplied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1 May 2021 10:48pm
Updated 23 May 2021 10:41pm
By Wyee Y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