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廚餘養豬「治標不治本」,立委籲政府專業化剩食管理、推行廚餘環保飼料化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禁廚餘養豬「治標不治本」,立委籲政府專業化剩食管理、推行廚餘環保飼料化

禁廚餘養豬「治標不治本」,立委籲政府專業化剩食管理、推行廚餘環保飼料化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立委建議,政府在北、中、南、東都設置集中蒸煮、配送的大型廚餘蒸煮廠,讓豬農能領用經政府處理後的廚餘,才能根本解決問題而達成三贏。

為防堵非洲豬瘟,9月起禁止廚餘養豬1個月,不過既有的上千公噸養豬廚餘,該何去何從也引發關注。立委鍾佳濱、洪孟楷等今(7)日和養豬協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集中、專業化高溫蒸煮處理養豬剩食,並推行廚餘環保飼料化,杜絕運送過程汙染,兼顧環保與經濟效益。環保署則表示,目前廚餘以生質能源化與堆肥化為優先處理選項,未來可研議飼料化。

廚餘送到掩埋場或焚化爐,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為避免病毒藉由廚餘進入養豬場,非洲豬瘟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農委會主委陳吉仲8月27日宣布,自8月30日起,廚餘禁止進入養豬場,9月1日至9月30日養豬場全面暫停使用廚餘養豬。根據環保署統計,目前全台每日廚餘回收量約有2250公噸,而國內合法申請使用廚餘餵豬的養豬場有676家,飼養豬隻約43萬頭,每天可消化約1200多公噸的廚餘,占國內廚餘再利用的最大宗。

日前環保署在環團召開的記者會上回應,國內現有的廚餘處理設備是針對生廚餘,國內每天原本要用於養豬的1263公噸的廚餘去處,部分緊急調度個地方的垃圾掩埋場與焚化爐來因應,之後再逐步加入生產堆肥與生質能發電體系。

台灣本土黑豬自救會總幹事曾仁德表示,「剩食」經過重新高溫蒸煮殺菌後可以轉化成「環保飼料」,重新投入到畜牧產業上,有助於資源的永續循環,除了減少環境的負擔外,也能替農業發展更多的附加價值,並減少對大宗物資的過度依賴。如果都將剩食以焚化、掩埋、 發酵、能源化的方式處理,不僅無法有效去化,更會排擠焚化爐對於其他垃圾的處理量能,以及增加焚化後的底渣量,屆時垃圾清運費用、違法濫倒的風險都將提升。

新北市養豬協會理事長李當期則說,目前養豬場皆有配合政府落實高溫烹煮,把關好安全措施;貿然禁止廚餘養豬,而將廚餘送至焚化爐燒,恐產生戴奧辛,採掩埋處理則會造成地下水汙染,或因鳥類、鼠類叼食帶至畜牧場,而造成進一步擴散。

立委洪孟楷則認為,「全面禁止廚餘」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若讓各縣市採焚化或掩埋方式處理,都可能會造成環境二度汙染。目前農委會補助豬農飼料費每頭500元,但對養殖成本較高的「黑豬」農而言是杯水車薪,若持續延長禁止廚餘養豬,應參考實際飼料成本、提高補助。

鍾佳濱說,「廚餘養豬」並非精確說法,因為廚餘目前是分為熟的「餐食剩餘」及生的「果皮菜渣」。前者又可細分為能回收處理再食用,及無法回收但可烹煮再製成飼料的剩食;後者則是裁切加工、中央廚房用剩的廢料,可作為土壤肥料或供沼氣發電。因此他認為,「剩食管理」才是問題所在。

鍾佳濱認為,在廚餘源頭落實生熟分類,養豬剩食的運送杜絕污染,以及最後送至畜場時要經過高溫蒸煮,便能同時運用現有回收機制處理剩食,並防止廚餘對環境、產業造成的危害。政策上應該鼓勵「團進散退」,大型牧場的剩食回收作業採集中回收、 分類利用、專業處理,才有助於提升規模經濟,讓資源更有效運用,並能確保回收作業規範被嚴格遵守。至於對剩食回收較無處理能力,稽查也不易的小養豬戶則應輔導逐漸讓其退場。

黃世杰指出,農委會與環保署應針對廚餘的再利用,研擬集中回收、專業處理、分類利用的方案,以完善廚餘妥適利用的比例,將廚餘處理政策予以精進,以達到循環經濟,維繫特色豬養殖產業目標。

洪孟楷則建議,政府在北、中、南、東都設置集中蒸煮、配送的大型廚餘蒸煮廠,讓豬農能領用經政府處理後的廚餘,根本解決問題達成三贏。

環保署:生質能源和堆肥約6成為優先,飼料化會研議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禁止廚餘養豬的1個月期間,目前有75%的養豬廠與豬農願意繼續收運廚餘,再送到各縣市的指定地點,剩下25%未繼續收運部分,則由清潔隊協助清除。至於廚餘去向,過去已有44%廚餘採堆肥化處理;目前因禁止廚餘進入養豬場,以生質能源與堆肥化為優先處理選項,占有6成,其餘4成走向掩埋或焚化,而飼料化也是值得推廣的方向,行政團隊會研議,盼能兼顧產業並走向資源循環。

他也強調,掩埋場皆有不透水層、滲出水處理,不會汙染地下水,焚化爐皆有裝置空汙監測設備、即時連線,不會有空汙問題。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則表示,廚餘經有效蒸煮,就沒有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的可能性,問題是可能有廚餘未妥善處理就被拿去餵豬,設定1個月內禁止廚餘養豬,是考量到病毒潛伏期。農委會與環保署還在討論廚餘集中處理的規畫,對於廚餘「集中蒸煮再派送」的處理模式,1個月內會針對管控處理提出相關報告。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到台南參訪,指出台南市大概在2年前,就設立「廚餘高速發酵廠」並運作良好,還利用市民回收廚餘製作肥料「尚介肥」;請農委會及環保署配合,將這種運作方式推廣到全國,將這種操作流程作為國內的標準作業程序(SOP)。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

“非洲豬瘟”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