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戰爭中」,這次的巴以衝突真的不一樣 - 新浪香港

「以色列在戰爭中」,這次的巴以衝突真的不一樣

以色列英文媒體《耶路撒冷郵報》、希伯來文媒體《今日以色列報》等,都以「以色列在戰爭中」為主題推出專欄。

「衝突」這個字眼,成了前些年的「老黃曆」。

那時的常態是,一名巴勒斯坦襲擊者在耶路撒冷大馬士革門附近用水果刀捅傷一名以色列人;數枚火箭彈從加沙地帶飛向以色列南部,打不到特拉維夫、耶路撒冷區域,也沒有此起彼伏的防空警報,殺傷力有限。

最嚴重時,即2017年12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美國駐以色列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這一事實上承認「耶路撒冷系以色列國首都」的突發事件,讓約旦河西岸無數巴勒斯坦人走向街頭,拿著石塊和以色列國防軍士兵的橡皮子彈、催淚華斯對峙。

以上,都是筆者親眼所見、親身經歷。

那段時間,巴以之間有衝突、無戰爭。

7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說:「自今天(7日)上午起,以色列國陷入戰爭中。」

上個月,這位以色列政壇常青樹還在美國,與美國企業家、科學家大談人工智能和高科技,展示「創業國度」以色列的美好形象,一切平靜……

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表聲明,宣佈對以色列採取新一輪軍事行動,並表示已向以色列境內發射至少5000枚火箭彈。

素有「中東火藥桶」之稱的巴以地區戰火重燃。

這次是戰爭,至少以色列認為是戰爭。

除了發射火箭彈、派武裝人員進入以色列,哈馬斯甚至一度攻佔加沙邊境的猶太定居點、俘虜以軍方人員……這劇情,在近二十年來的巴以恩怨史上,實屬罕見。

這一次,加沙方面選擇在安息日期間發動進攻,出其不意,如同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製造「閃擊戰」一般猝不及防;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也稱贖罪日戰爭)爆發,哈馬斯這次則選擇在10月7日發動「戰爭」。

歷史會相似,但又有不同。不同的是,自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一個永遠傲慢的存在——美國,開始頻繁介入巴以問題。

一些媒體推測,巴勒斯坦方面反對以色列與某阿拉伯國家在美國推動下的關係正常化進程,反對將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是戰爭突然爆發的最主要原因。

2000年7月,美國總統休假地大衛營,時任以色列總理波歷克和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分率龐大代表團和談,抱著永久解決巴以「戰爭與衝突」的夙願。

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主持和談,他想創造歷史,為他8年的白宮生涯劃上圓滿句號。

這次會談,巴以雙方都承受了很大壓力,都決心徹底解決耶路撒冷主權、猶太定居點、巴勒斯坦難民回歸、巴以邊界等最關鍵問題。

然而,很遺憾,會談以失敗告終。克林頓後來推諉說,阿拉法特是大衛營會談失敗的責任者。

儘管那次巴以雙方都做出了很大讓步,但克林頓堅持聖殿山主權屬於以色列。作為精英政客、全球最頂尖法學院的畢業生,這位耶魯大學畢業的美國總統,不會懂得聖殿山(穆斯林稱為「尊貴禁地」)對穆斯林的重要意義。

2002年6月,克林頓繼任者、他的耶魯大學校友小布殊在白宮發表中東政策演講,提出巴以和平「新計劃」。

小布殊表面同意建立一個「臨時巴勒斯坦國」,但堅持認為當時的巴勒斯坦領導人(即阿拉法特)不是合格政治領袖,不能帶領巴勒斯坦人民實現建國的偉大理想。

小布殊說,「巴勒斯坦人民應該在民主基礎上,選出新的領導人」。

是的,是「民主」這個詞,這個美國曆代政客都樂此不疲掛在嘴邊的詞。

高傲的華盛頓看官不知道的是,那個一直夢想著建國的巴勒斯坦並沒有自己的專屬貨幣,沒有自己真正控制的像樣飛機場,即使是阿拉法特、阿巴斯這樣的「國家領導人」,很多時候也要去約旦坐飛機出行。

而在巴勒斯坦南部的加沙地帶,上百萬巴勒斯坦難民生活在難民營,靠救濟和補貼度日。

難民的孩子,很可能還是難民,子子孫孫、世世代代……

回到這次的巴以「戰爭」。

加沙方面武裝組織顯然是準備充分、作戰思路清晰。很多人從加沙地帶「滲透」至以色列境內製造襲擊,以色列左翼媒體《國土報》稱這些襲擊者是「恐怖分子」。

有觀點認為,以色列一定會發動全面攻入加沙地帶的「戰爭」,這次「戰爭」至少持續一個月。

美國五角大樓方面說,將確保以色列獲得一切所需保護自己。拜登在第一時間和內塔尼亞胡通電話。

表面看,「戰爭」是巴勒斯坦武裝組織挑起,但在衝突與戰爭背後,美國能否反思:以犧牲巴以「兩國方案」為代價推動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到底帶來了什麼?!

關於巴以問題,最基本的是,要堅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巴以兩國和平共處這一正確方向。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國家是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剝奪的權利,也是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關鍵。同時,以色列的生存權和合理安全關切也應該得到充分尊重。

從克林頓到布殊,從特朗普到拜登,這些美國政客心中,真正在乎的只是美國利益、是自己的政績、是干涉中東問題能給他們換來的選票。

巴以在衝突、戰爭與和平間徘徊,而巴以問題在美國中東政策的錯誤指引下雪上加霜、步步維艱。

巴以苦美久矣!

(讀懂世界大事,請關注「伍之管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