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生

 

立冬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在今(2016)年陽曆117日,曆書記載:「斗指西北維為立冬,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也。」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再搭配一些青菜、豆腐、木耳等。此外,還應選擇大白菜、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起居調養上,應早睡晚起,日出方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太陽,賜予光明與溫暖,若失去則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小雪養生

 

小雪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在今年陽曆1122日,曆書記載:「斗指己,斯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此時節的飲食調養不容忽視,醫學大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說:「食能祛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吃些保護心腦血管的食品,如丹參、山楂、黑木耳、蕃茄、芹菜、胡蘿蔔等。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胡蘿蔔等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如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注意適量)、核桃、黑芝麻、黑豆等。

 

在食物的烹調上可以多燉食,保持營養較少流失,尤其適宜多食熱粥,如有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

 

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因此要養精蓄銳,為第二年春天做準備。早臥晚起,睡眠充足。外出時,體質弱的人最好穿高領而且護腰的服裝。注意腳部的保暖,睡前多用溫熱水泡腳、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以促進血液循環,為延養生最佳方法。做好禦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

 

中醫學理論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由於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曬太陽,注意背部保暖,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arrow
arrow

    養運鋪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